“技校十年”的回忆

SWL-培训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5 年 7 月,我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天津石化技工学校,这一待就是十多年,四十年后的今天回头看,这期间的很多具体的事都模糊了,但还是有些事和人,留下了很深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初入技校:从失落走向新起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刚毕业那会正赶上毕业分配试改革,当时分配政策有点小调整,每个班有几个名额能出省(我们学校是河北工学院),省外要人企业跟学校联系,企业交一定的“赞助费”学校就有偿给人。天津这边有天津石化技工学校和天津油漆厂要人,我满心盼着能去天津油漆厂,就赶忙跟班主任石老师打听,石老师说一方面按就近原则,谁家离天津近优先,另一方面还得综合成绩、表现这些。结果,最后公布分配结果,我被分到了天津石化技工学校,要去当老师,心里别提多别扭了,而我们班赵艳琴去了天津油漆厂。事已至此,也没办法,离校前和同学们道别后,我就收拾东西准备去技校。那天,石化技校后勤的胡大爷和司机大毕开着双排车来接我,车开了三四十公里,就到了大港区。看着大港崭新的楼房、宽阔的街道,心情稍微敞亮了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初相识:那些个性鲜明的同事们</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技校,最先认识的就是同一年分配来的几位同事。孙志勇来自云南,白族小伙,个子高、身体壮,说话带着口音,一开始听不太清,不过人特别豪爽,他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学院;葛珊住天津咸水沽,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人长得漂亮,透着股精神劲儿,性格外向,比我们几个男的成熟;陈子文是天津石化职工子弟,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教数学,特健谈,一唠起来就烟不离手,眼睛还时不时往上瞟,满满的骄傲。除了我们 4 个,还有早来一两年的同事。段立祥典型天津人,一口天津腔,人很讲道理,热心肠,他教数学,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兰垣是天津人,从杨村考的大学,教物理,说话逻辑清晰、干练严谨;教体育的李跃凯,从宁夏大学毕业,因为父母来天津大港就分到这儿了,人精明能干;杨庆奎个子高大,是练三铁的,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还有团支部书记白富老师、教数学的贺天广老师、教体育的李玉老师、带实习的杨芳老师、教化学的王老师、教数学的宫老师两口子、教管实验的康老师两口子、“多多”妈妈(忘了叫什么了,她的第二个孩子叫多多),以及后勤的胡大爷,司机大毕等等…当时的校长是刘友卿,刘校长特别随和,还专门找我们聊天,了解情况。时间不长还赶上了第一个教师节…有了这些同事,我心里对当老师的抵触慢慢就没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特殊时光:“二小”临时教研组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6 年上半年,学校地方不够用,两个二年级的钳工班和电工班搬到石化第二小学,我们几个老师也跟着搬到“二小”对面办公室办公,就这么组成了一个临时教研组。组里岁数最大的是钱力理老师,好像教物理还是电工,他老伴徐建华老师也在同一个办公室,教物理,两人解放前大学毕业,在文革中遭了不少罪,平反后到了天津石化,钱老师平时还练练书法拉拉琴,徐老师特健谈,为人随和又有学问;张金贵老师 40 多岁,以前是大厂钳工,后来调到技校,做事那股老钳工的认真严谨劲儿十足,要求学生也严格;王慧珍老师 40 出头,文革前分配到沧州孟县,后来调到技校,教学经验丰富。在这个教研组待了一学期,除了上课,大家没事就唠唠嗑,让我学到了课本外的好多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误打误撞:当选十大教坛新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后来,学校的上级单位天津石化培教中心搞活动。培教中心管着好多学校,有中学、小学,还有中专和技校。当时培教中心的团委书记张建特别干练、谦和,组织团员老师搞了好多教学比赛,像板书、教案、说课、演课,最后还有个十大教坛新秀评比。因为技校老师授课和中小学老师不一样,就单独给技校一个名额,在技校内部先评比。我稀里糊涂地在技校内部评比拿了第一,就成了培教中心首届十大教坛新秀。这事儿对我影响挺大,让我觉得自己还挺适合教书,慢慢就坚定了当老师的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短暂任职:当教研组长的那些事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毕业三四年的时候,我在新校舍教学楼二楼的专业组办公,当时的教研组长是郝佳玲老师,40 多岁快 50 了,从承德石油专科学校调过来,资历老、教学经验丰富、认真严谨。我们办公室里我和孙志勇是 85 年毕业来的,郭玉华、李全祥、潘莹是 86 年毕业来的。郝老师查出糖尿病,身体不太好,想培养年轻人,就推荐我当教研组长,领导批准了。可那时我年轻,业余生活丰富,贺天广老师组织大家学打桥牌,宋炜老师组织围棋爱好者下围棋,我们办公室就变成了娱乐场所,时间一长,教学办公肯定受影响,郝老师他们就不太满意。后来闲话传到校长耳朵里,当时分管教学的陈玉宗校长就把我叫去,批评了一顿,同时也把教研组长免了。这样我前后也就当了半年多教研组长,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点燃激情:首届卡拉 OK 大赛的筹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之后不久,我调到政教处,分管学生会工作。组织学生活动就成了日常。记得当时组织学生竞聘学生会、开展体育活动像足球、篮球比赛,热热闹闹非常开心。学生活动规模最大的要数首届卡拉 OK 大赛,当时卡拉 OK 刚兴起,为了搞好比赛,我和学生会学生一起策划,分初赛、预赛,还搞了会标设计选拔,公开征集评选歌手的条件,这么一弄,大家积极性全被调动起来了,决赛的时候特别热闹,成了全校焦点,好些年过去,同学们都还记得</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旅途风波:难忘的青岛之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政教处还有个重要工作就是暑期组织学生旅游。由于学生外出旅游工作量大,一般政教处都是全员出动,当时的政教处,主任是宋炜,还有李汝胜、王春生、张晓华、王桂萍和我。有一年去青岛,主任宋炜带着我们几个政教处老师,还委托段立祥和杨庆奎提前去打前站,安排住宿,租了几辆大轿车,每辆车配两个以上老师押阵。去的时候一路顺畅,大家玩得开心。可回来路上出事了,有辆车撞了行人,宋炜主任赶紧安排送伤者去医院,安抚学生,车坏了好像还换了一辆,得把学生平安送回大港,后续还要处理事故。这事儿给我教训深刻,知道组织集体活动前期准备得充分,还得预判突发情况,组织者的责任太重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青春燃烧:杨村军训的别样体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年七八月份新生入学要军训,方式有几种,要么在学校操场自己搞,要么联系公司武装部或周边驻军派教官来,要么去周边部队封闭军训。有一年我们去杨村封闭式集中军训,学生们特别兴奋,觉得新鲜,在军营里部队战士教官别提多么严格了,拔军姿、踢正步、练队列…一通操练下来,军训效果比学校好多了。借着军训,还集体观摩了部队的刺杀表演,参观了部队的历史展览,大家眼界大开,印象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深刻教训:买教材引发的反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2 年我到教务处当副主任,主任是赵忠祥,另外几位老师分别是陈丽萍、刘桂珍、齐静媛、王素琴。记得我刚到任,赵主任让我带人去小白楼附近的教材批发店买教材,我第一次去,带着个老师(具体是谁记不清了),坐着学校双排车就去了。买完教材,店长塞给我个信封,说让哥几个吃个饭,我推脱不过就收了。司机和同事开玩笑让我请吃饭,我年轻好面子,就拿着信封里的钱去吃饭了。回来卸完车,第二天赵主任问我买教材顺不顺利,我说顺利,他又问店长没说啥,我没敢说实话,编了瞎话。结果没过几天,赵主任又提这事儿,我尴尬得不行,心里特忐忑。这事儿让我明白,做人不能说谎,不能有虚荣心,得如实办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探索之路:化机专业教改的尝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我当了教务主任,雄心勃勃想搞教改。第一项就是重构化机专业课程体系,减少文化课,增加专业课比重,专业课里多讲实操,少讲理论。为了有实操场地和设备,我和从厂子里调来的张金贵老师、李凤台老师在临时厂房设计制作了一套简单单元装置,两米高处立个罐,罐里能盛几立的水,罐下方接水管,分成并行几两路,每路都有AB两个并行泵提供动力,当然AB泵能互相切换,再在各个泵前后装多个阀门控制流量及切换泵,再把水打回罐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离心泵单元”。利用这个“离心泵单元”就能把流体力学的工艺参数变化真实展现出来了。同时还从厂子里运来好多泵轴离心叶片、大型压缩机等教学设备。虽说教改方向没错,让厂里来的学历不高的老师有了用武之地,可也带来问题,习惯讲文化课、专业课的老师授课量少了,作用发挥不明显。这让我懂得,教改得结合企业实际,还得通盘考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十年在技校,有欢笑有尴尬,有成长有教训,都是实实在在的回忆,让人感慨万千。</span></p> <p class="ql-block">一、技校留影</p> <p class="ql-block">夏天留影</p> <p class="ql-block">冬天留影</p> <p class="ql-block">外地留影</p> <p class="ql-block">二、同事合影</p> <p class="ql-block">合影(兰垣、孙志勇、大毕、石惟理)</p> <p class="ql-block">游戏(兰垣、石惟理)</p> <p class="ql-block">合影(段立祥、白富、兰垣、孙志勇、石惟理、宫智)</p> <p class="ql-block">盘山留影(孙志勇、石惟理、孟学林、胡大爷、葛珊、大毕、白富、李跃凯)</p> <p class="ql-block">三、当老师</p> <p class="ql-block">听李继敦老师课</p> <p class="ql-block">入班参加联欢会(陈子文、王春生、石惟理、李全祥、郭玉华)</p> <p class="ql-block">四、调到政教处</p> <p class="ql-block">陪老宋参加班级联欢会</p> <p class="ql-block">与政教处伙伴王春生</p> <p class="ql-block">与政教处伙伴李汝胜</p> <p class="ql-block">学生会干部</p> <p class="ql-block">组织卡拉OK比赛</p> <p class="ql-block">学校运动会</p> <p class="ql-block">跳高</p> <p class="ql-block">军训</p> <p class="ql-block">部队教官</p> <p class="ql-block">战士刺杀表演</p> <p class="ql-block">杨村军训合影</p> <p class="ql-block">政教处联欢(宋炜、大商、李汝胜、石惟理、张晓华、王春生)</p> <p class="ql-block">五、调到教务处</p> <p class="ql-block">陪刘友卿校长出差</p> <p class="ql-block">出差(石惟理、潘莹、杨老师、王校长)</p> <p class="ql-block">出差/旅游(聂老师、艾老师、刘桂珍、李书记、张校长)</p> <p class="ql-block">旅游合影(前排艾老师、聂老师、刘老师;后排李汝胜、李书记、张校长、石惟理)</p> <p class="ql-block">杭州疗养合影(姜迎春、张克进、王正辉、焦玲、石惟理、杨慧、李跃凯、王雅萱、刘会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