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龙与九寨沟一样,都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绝世精品。“国家五A级风景旅游区”之类的话我并不想说,因为我见过许多“五A”风景区,把九寨、黄龙与之归为一类,就觉得这分级的标准实在太不标准了。神的杰作是不能用人为的标准来框定的。九寨黄龙属于神的杰作。</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游黄龙的日子。游黄龙用一个“今天”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我查了一下资料,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其自然景观包括黄龙沟主景区、牟尼沟景区、雪宝顶景区、红星岩景区、丹云峡景区、大草原等等,仅核心区域点缀着的大大小小、五光十色的彩池就有三千多个。想想看,即使就近找个地方住下,盘桓数日,怕也只能够观其大略而已,何况一个“今天”呢?</p><p class="ql-block">但我们此番游黄龙只用了半天!</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逛两个购物点,以满足“导姐”的愿望。午饭后方前往黄龙,正式开始黄龙半天游。</p><p class="ql-block">旅游之前,曾听同事说过,黄龙是此行中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她提醒我们必须多穿一些衣服,因为那里海拔较高,温度较低且晴雨不定,与九寨沟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便是无车路,只有木板栈道,必须徒步。从沟口涪源桥至五彩池总行程3.6公里。</p><p class="ql-block">若在平时,几公里路程并不可怕。关键是这里海拔高,1700米属于起步价。我们的大半路程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最高黄龙沟“龙头”五彩池,海拔3600米。对于长期生活在海拔高度5到130米的我们来说,游黄龙已经具有一定危险性了。因而在出发之前,导游便再三提醒,身体弱的老师要购买氧气,攀行过程中切不可大步流星,更不能奔跑。“欲速则不达”用在这里大概是再恰当不过的了。</p> <p class="ql-block">古人说凡事预则立,这话固然是对的,但有时候“预”了也会于无形中造成心理压力。我的身体能挑战3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吗?老实说,当时心里多多少少是有点忐忑的。</p><p class="ql-block">到了沟口时,果然阴雾沉沉,冷气森森,顿感寒意袭身。下车时又突然产生了在飞机上出现过的耳聋感。心中暗忖不妙,这高原反应下车即至,看来有可能没走到“龙头”,中途便铩羽而还。这样想着,竟然连雨伞和外套都忘带了,随着人群涌向沟口时才忽然记起。回头再取,已经晚了。满眼都是人,遍地都是车,到哪里去找我们的车?要是跟不上大部队,遇高原反应“垂青”,岂不是呼天不应?思虑至此,也只好硬着头皮偏向“龙山行”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龙尾”到迎宾池向“龙头”五彩池进发的。从“龙尾”到“龙身”的“金沙铺地”大约1公里长,真可谓摩肩接踵。行进速度的快慢已经不取决于自身了,完全是“随大流”而动。周边的景色只能大略扫瞄几眼,连细细欣赏的可能性都没有,更不用说“装腔作势”“搔首弄姿”拍照留影了。</p><p class="ql-block">由于心里一直想着“高原反应”这个达摩克利斯,所以,行走一直很低调,决不敢高视阔步。路旁大概每隔100米就会出现一个牌子提示你离“五彩池”还有多少路。这可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增强信心,也可以挫伤信心。大约走到1500米时,看看身边已经只剩孙、张两位同事了。其余的人呢?不得而知。也许跑到前面去了,也许望“龙”兴叹撤回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无法追赶的路程。我曾尝试着大步流星,可没走到50米,便感到呼吸急促,气喘胸闷了。看到沿路旅人有很多对着类似“全无敌”的圆筒子大口吸氧,便更增心理压力。好在进入沟口时的耳聋感不知在什么时候消失了,适当放慢速度停止追赶后,呼吸也平缓多了。但就在这时,老孙似乎不怎么行了。越走越慢,脸色也变得苍白起来,准备打退堂鼓了。张老师和我便拿出十二分英雄气概对她施加影响。张老师年轻些,有时还直接提供“动力”,拉着她向前走,实在走不动时,就稍加休息。我也适时提供一两块巧克力,给她增加些能量,算是间接提供动力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强打着精神,慢慢朝前赶,两边的景色几乎无暇也无意欣赏了,心里只有登上“龙头”五彩池一个念头。这其实就是一次意志的考验和生命承受力的挑战。坐在路边小憩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行人:他们是“背夫”,每人背着一捆上百斤重的木板。他们从远处走来,经过了我们身边,走到了我们的前头……木板大小不一,长短不齐,整体高度超出了身体一大截。因为栈道宽度有限,木板只能立着背。晃晃的,让人担心随时会倒下来。他们手中拄着一根木棍,似乎只是拐杖而已。直到休息时我们才发现这“拐杖”的妙用。原来那捆木板在出发地是靠他人帮忙背上身的,不到目的地不能放下,休息时就用“拐杖”支撑在木板下面。加上两条腿,便成“鼎足之势”了。这是典型的负重休息。</p> <p class="ql-block">特别令我们震惊的是背夫中居然还有女性!这让人无地自容!记得10年前游泰山也遇到过类似情形。攀行紧十八盘时,我们手脚并用,两股战战,脸红气短,几欲放弃。就在大家累得狼狈不堪时,几个“挑夫”从我们身边鱼贯而过。他们每人挑两块水泥预制空心砖,每块砖重约四五十斤。犹如当面遭人嘲弄一般,挑夫激起了我们内心尚存的一点豪气。跟着挑夫,跟着挑夫!就这样“咬定挑夫不放松”,我们一直攀上了泰山极顶。这件事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以至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依然清晰。现在从我们身边穿过的也是负重的人,还有负重的女人!看她们的身材并不壮硕,也不高大,相反却透出几分秀气。这秀气的体内究竟蕴藏着多大的能量啊!我们赶紧取出相机,也顾不得侵权与否,拍下这珍贵的镜头。当时一个很功利的想法就是带回家给小孩子看一看,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没有从中汲取到前进的力量呢?</p> <p class="ql-block">2000米、2500米…… 越来越接近龙头了。没有什么不适,老孙也渐渐恢复过来了…… 2700米、2900米、3000米,没有什么不适,胜利在望。看看身边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吸氧的越来越多,居然还有煞白着脸被架着下来的,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股豪气,自豪之气。继续前进,穿过中寺,跨过马蹄海…… 终于来到了黄龙寺。出发之初,没有想到这么高的海拔处居然还有寺庙,看过介绍后才知道,原来这黄龙寺由三座殿堂组成,沟口的罗汉堂是前寺,大约在3000米左右的“龙颈”处是中寺,现在所见高居于五彩池前的是后寺。前、中二寺已毁,如今只剩下后寺了。这后寺虽称不上宏伟,但所处位置并无其他重要建筑,故看上去也没有那么寒碜。寺门正中悬挂着一个匾额,上书“黄龙古寺”四字。</p><p class="ql-block">关于黄龙寺的传说美好而荒诞。一说大禹治水时,有“黄龙负舟助禹……后修道而去,遗五色山水于世,世人建寺,岁岁朝祀。”一说有个黄龙真人在此修炼,得道升仙,后人为了纪念,修建了此寺。传说而已,不能当真。殿内虽有黄龙真人塑像,同样是什么都证明不了的。我们的目的也不在于考据,自然无暇探究。匆匆拍了两张照片,留个记念,便转向五彩池而去。</p> <p class="ql-block">由黄龙古寺向五彩池有左右两道,向右一路是步步登高,登至最高处有可以俯瞰五彩池全景的“观景台”(是我给命名的),然后拾级而下,大致走到正对黄龙古寺的山脚时,便可以沿五彩池环行,近观其庐山面目了。继续往前走,最后便又回到黄龙古寺。登上“观景台”,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左右两路就像是黄龙古寺的两条长臂,环抱着缤纷多彩的五彩池。我们选择的是沿向右方向绕行的。因为这是最后的高度,征服了它,然后便一路下行,颇有点先苦后甜,先难后易的意思。绝大部分游客的选择与我们相反,因而我们得以在观景台上从容瞭望,从容拍照。这时,五彩池全貌尽收眼底,不禁产生了原路折返的念头,那样便可以不必绕五彩池环行而可以少走很多路程了。张老师立即提出反对。她说,来黄龙一趟不容易,不能“丢三落四”,一定要走近五彩池,实行全方位零距离观赏,以免留下粗枝大叶“到此一游”的遗憾。她的坚持不只体现了坚持精神、英雄气概,更重要的是确有见地。</p> <p class="ql-block">五彩池并不是一个池子,而是一个彩池群体。资料显示,池群面积达21000平方米,大小彩池693个,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海拔最高的露天钙华彩池群。五彩池真是大自然钟灵毓秀的“宠女”!风姿绰约,仪态万方,仿佛曹植笔下的洛神,“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廹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在这3600米海拔之上,辟出这样一方水域,若不是上帝的特别垂顾,谁能做得到如此奢华?</p><p class="ql-block">在九寨沟游过一个同名的五彩池,在攀行黄龙的一路上所见彩池更多。什么迎宾彩池、娑罗映彩池、争艳彩池、玉翠彩池、映月彩池等等,但这五彩池却既不是一般彩池的翻版,也不是简单的放大。不亲眼目睹,你无法想象其精彩神异,鬼斧神工!九寨黄龙一路走来,我们常常是在惊叹中度过的,但来到这最后一站五彩池时,方知把先前所有的惊叹都集中起来,也不能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于万一。古人看山时有这样的说法: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想把它用于今天的看水看池,倒也非常贴切。</p> <p class="ql-block">五彩池究竟有多少种色彩,不得而知。概而观之,以蓝黄紫绿等色为主,但就像丹青高手一样,用的是三原色,调配出的却是万千变化。她像巨大的棋盘,天然形成的一条条不规则的圆形围堰,把五彩池分成了大小不一的若干小池。高低错落,池池相连。池与池之间,边缘清晰,常有明显的落差,堰体镏金,池水叠翠。池水都是满满漾漾的,但好像并不见流动。就这么汪汪盈盈,温温润润。不准触摸,也让你不忍触摸。从下游上望,如梯田道道,黄的金,白的银,碧的玉……异彩杂陈,美不胜收。据说当日光斜照时,五色争辉,游光闪烁,更见妩媚。可惜我们来得稍迟,与这极品之景失之交臂。</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停地寻找角度,抢占位置,让相机为我们记录下一个个美妙的镜头和“相看两不厌”的物我相悦的依依别情。王安石在游褒禅山后深有感触地说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如果我们今天也在中途为高原反应所吓退,失去挑战的信心,那么,今生就可能与这绝世美景失之交臂,更不会在攀登途中领略到挑战自我所带来的快感。</p> <p class="ql-block">似乎是得了这自然的恩赐,下山时,显得精力异常充沛,身轻简直如燕。与上山相比,速度可能提高了不啻两倍,算得上健步如飞了。沿途还补看了来时忽略的一些景点。到得山下,回望“龙首”,虽已暮云四合,但那五彩池的俏丽早已烙在了心底,她将成为生命中永不褪色的记忆。我想,这次游程将黄龙安排在最后一站,算得上是神来之笔了。如果把整个游程比作是一支精彩纷呈的交响乐,那么,黄龙就是最强音,最令人震撼的辉煌乐章;如果把整个游程比作是一幅意趣盎然的风景画,那么,黄龙就是最亮点,最炫人眼目的国色天香。黄龙,为我们这次旅游画下了一个最华丽的感叹号!</p> <p class="ql-block">回望此番行程:西安,我们在文化的河流中浸洇、徜徉;九寨黄龙,我们在自然的山水中陶醉、感悟。虽行程匆匆,然收获满满。这种收获与书宅中的收获是不同的。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作人生修炼的重要途径是极有见地的。不在书宅入定,就不能了然人类历史的厚重和创造的辉煌;不走出书宅游历,就不能领略室外天地的辽阔和造化的精妙。世界很大,我们真的应该出去走走。</p><p class="ql-block">难忘的西安,难舍的九寨黄龙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