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京剧《淮河营》

刘卫东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间一年又过去了。北京市某单位组织了一场"迎新年联欢会",我应邀参加并清唱了京剧《淮河营》选段,做为业余爱好者唱得不好,重在参与吧,除旧迎新乐呵乐呵。</p> <p class="ql-block">京剧《淮河营》是京剧传统剧目《十老安刘》中的一折(西汉初年十位老臣是:陈平、周勃、蒯彻、李左车、栾布、田子春、张苍、刘贾、刘交、王陵)。</p><p class="ql-block">《十老安刘》是龙彭祖根据史书于1935年编写的,马连良在1937年至1938年对其进行了改编。这部完整的剧目组合,由《监酒令》、《盗宗卷》、《淮河营》等部分组成,《淮河营》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片段。</p><p class="ql-block">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唱的《淮河营》被列为"世界名曲",他的徒弟们一直传承下来,每年的大型演出会中,都有《淮河营》的身影出现。</p> <p class="ql-block">《淮河营》讲的是汉高祖刘邦病故后,吕后专政,大封诸吕为王,欲夺汉室。朝中老臣们甚为不满,为了匡扶汉室,老臣蒯彻、李左车和栾布受众人拜托,不顾年迈体弱,不顾自身安危,离开京城长安,千里迢迢赶往淮河营(在淮河流域的兵营)去找淮南王刘长(也作梁王刘通),旨在说服他起兵除吕扶汉。</p> <p class="ql-block">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小儿子,奉命镇守淮南,掌握兵权且勇武过人。但这个官二代年轻气盛、骄横无知且自以为是,对从长安一路奔波而来的三位老臣傲慢无礼、不屑一顾,并命令他们"分作三班去见他"(即一个一个地来拜见)。</p> <p class="ql-block">李左车是武将性格耿直,说话太冲;栾布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说话语无伦次。对他二人的劝说刘长根本听不进去,更不相信,因此这二人先后被绑被囚。</p><p class="ql-block">戏中的主人公蒯彻有胆有识,是秦末汉初著名的纵横家、辩士,世称"舌辩侯",他勇敢机智地,用能言善辩的说话技巧化解了危机,说服了淮河王刘长,并向刘长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刘长的生母戚夫人乃是被吕后害死,吕后所说刘长是她亲生的那是弥天大谎。</p> <p class="ql-block">刘长得知真相后,方才醒悟。他让三位老臣回到长安去取皇家宗卷做为证据。当皇家宗卷取回来后,刘长便联合刘章等几个诸侯王起兵攻向长安,与周勃等十位老臣里应外合,诛灭了吕氏一族,吕后无奈焚宫自杀。</p><p class="ql-block">最后众人扶助汉文帝刘恒即位,这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使得百姓安居,天下太平。</p> <p class="ql-block">在《淮河营》的唱词中,有一个字我想说一说。刚才我唱的"三人同把鬼门关上踏"这一句,在找字幕配词时却显示的是"三人同把鬼门关上爬"。究竟是"踏"对,还是"爬"对呢?</p><p class="ql-block">著名京剧演员康万生有一次在天津电视台的《群英会》栏目中,为别人纠正了这个字,他说:“开始马连良大师唱的是‘踏’,可是不知何故后来被人唱成‘爬’了,‘踏’是向大殿的台阶上‘踏’,比较符合,‘爬’……则不太符合”。</p><p class="ql-block">我们还是看一下马连良大师几十年前的原唱词吧。</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踏"字合适,"爬"字不合适。因为这三个老臣,都是久经沙场的英雄豪杰,而不是胆小如鼠的儒夫,他们当初帮助刘邦打天下时,刘长还没有出生呢,他们不会那么怕刘长的。</p><p class="ql-block">进刘长的大殿如同进鬼门关,此一去生死未卜。面对生死,"踏"能够显示出蒯彻等忠臣挺胸而进、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和慷慨赴死的浩然正气,而"爬"则显得有些卑躬曲膝、胆怯懦弱了。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p> <p class="ql-block">《淮河营》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马派的代表作品,由于其经典的唱段和表演,使得它广为人之,它经常出现在各种演出和晚会上,成为京剧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p> <p class="ql-block">关于京剧《淮河营》就先聊到这了吧,我要去公园了,公园里的花草树木还在等着听我唱戏呢,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