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谨以此文献给曾经青葱的我们,</b><div><b>和我们曾经逝去的时光。</b></div><div><b><br></b></div><div>已经进入二九了, 2024年即将告终。辞旧迎新时分,我坐在电脑前,回忆起一些弥足珍贵的过往,想起了56年前与挚友梁德保、闫孟祥三人寻找下放接收点的城南旧事。<b></b></div> <div><br></div><div>那时已是1968年底了,老三届大中专毕业生全部下放的风声已经成为残酷的现实,湖南省革委会、省军区、省四个面向办公室已经联合发文,凡不下放的学生一律注销户口,强制送到农村。岳阳县城已经于10月中旬和11月上旬敲锣打鼓地送走了两批知青。一批是到东边乡下,一批是到河西广兴洲。二姐和邻居悦民就是第二批下放的。我含泪把她们送到落户的农民家里后,才欲哭无泪地考虑自己的去向。</div> <div><br></div><div>和我同样担心的,还有初小同学梁德保、闫孟祥。我们住一条街上,同在梅溪桥小学20班,都是班干部,关系特别好,在人生的风雨关头,我们希望能够抱团取暖,再聚一堂。在各级革委会威逼下,我们的态度从“下不下放”改为了“下哪里?”</div> <div><br></div><div>孟祥告诉我们,他的老家在新开塘,离城区不远,要不我们都下放到那里去?<br>他的建议得到了一致认同,决定先去实地看看,行就转户口。应该是1968年12月20号左右的一天下午,我们3人从城区出发,一头雾水地朝完全陌生的新开塘走去。<br></div> <div><br></div><div>残缺的记忆中,走到新开塘没有什么痛苦,但从公路口左转,朝北进入一条漫长狭窄的山沟时,我们才感觉有“误入白虎堂”一样的危险和痛苦。</div> <div><br></div><div>孟祥开始问路边的农民,我们离目的地有多远?热心的农民张口说道:“哦,冒好远,两三里路就到了。”一个 “就”字把我们忽悠得屁颠屁颠地放肆走。但怎么也没有走到。后来又问路边的农民,答案几乎一样:“两三里路就到了。”又是一段咬牙切齿的奔走,仍然得不到我们需要的答案。天越来越黑,路越来越难走,离新开塘街上越来越远,我们虽然走得汗流浃背,心里却越走越凉,这样荒山野岭的地方,我们怎么能生存呢?但是,毕竟没有看到最终的目的地,我们也不好轻易放弃,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div> <div><br></div><div>不知道得到了多少“就在前面里把路”的回答,最后终于在晚上约9点才走到目的地,此刻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由于时间久远,已经得不到清晰的印象了,只隐约回忆起一些泥巴墙壁,简陋的牛棚,巴掌大一块的稻田,寂静荒凉的山沟,还有在贫困中依然能够得到的当地农民纯朴善良的热情接待。</div> <div><br></div><div>我们三人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就凭这半天的辛苦路程,我们也不敢在这里住一辈子。要知道我们今天是空手走路,日后要挑担子、推车子,怎么受得了呢?</div> <div><br></div><div>没有任何犹豫,我们否决了这个地方。但在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清早原路返回、回程中我们相互调侃,无忧无虑,将这条仅一面之缘的山沟命名为“朝阳沟”,发誓再也不来这里。可惜当时我们没想到,自己的结论是何等地不公和残酷。对于那些世世代代在这里相依为命的农民来说,这里就是他们心爱的家园,是他们赖以生存繁衍的热土!但当时我们确实是对这里厌恶和恐惧之极。</div> <div><br></div><div>分手时我们3人决定通过各自的家庭再找下放地,到时再联系。<br>我一回家,母亲就告诉我,楼下的小钟伯伯有个很好的地方,只要我愿意去,马上就可以接收我。<br></div> <div><br></div><div>我连忙向小钟伯伯讨教。她告诉我,自己娘家在筻口附近的潼溪公社世祥大队,她姐姐和姨侄一家都在那里,那里是平原地区,以生产水稻棉花为主,是个好地方。姨侄是大队干部,如果我愿意的话,她马上可以促成此事。真是“天不灭曹”,我当即答应落户到世祥大队。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div> <div><br></div><div>1969年元月8日,一个积雪很厚的日子,阳光灿烂,我在父亲的带领下,到竹阴街的公安局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正式注销了城市户口,开始了知青生涯。</div><div>德保后来于12月底下放到了许市公社月山大队八队,孟祥也自<br>己找了下放地方。3个人就此天各一方,很有些文天祥《过伶仃洋》中描述的意味:<br>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br>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br>......<br></div> <div><br></div><div>但值得庆幸的是,幸亏我们三人分别下放三地,后来招工时才很顺利地全部招工进城,孟祥招工到城陵矶港务局,德保招工到长沙湖南动力机厂。我招在长沙汽车配件厂,和德保在长沙共同生活了多年,彼此每周相互走访,一起看手抄本,一起探讨时局发展。</div> <div><br></div><div>每年春节回到岳阳,就相互上门拜年。记得有一次孟祥的妈妈特地为我们三人做了一大碗梅干菜蒸肉,我们吃完肉和梅干菜后,连碗里的汤都喝得干干净净,端的是风卷残云!<br></div> <div><br></div><div>多么美好的回忆,无比珍贵的友谊!<br>大时代中的小插曲!54年前三位青年的无奈之旅,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艰难前行,升华了三位青年心中的报国豪情,奠定了他们人生事业、友情和信仰的基础。<br></div> <div><br></div><div>回首当年,环顾今天,仰天长啸:警报已经解除,社会一片祥和,无须担惊受怕。知否知否,应是胆肥心瘦!<br>亲爱的两位兄长,曾记否,到山区漫游,汗湿荒沟!<br>祝你们和家人在新年温暖的阳光下享受幸福快乐!<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