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说在伪皇宫是压抑与沉重,那么十二点走出伪皇宫,赶到长影旧址博物馆时则是满满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电影情节是我们二人都有的,可以说,电影伴了我们四五十年,很多我们能耳熟能详的电影都出自长影,即便现在我们老夫妻更是保持每周必看一场电影的习惯,在长影,我们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电影,早已成为长春永不褪色的经典符号。电影之于长春,是融入城市血脉的存在;电影之于长春人,早已是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与中国电影的辉煌历程紧密相连,编织出一段段不解的电影情缘。</p> <p class="ql-block">长影旧址博物馆是长影集团在完整保留1937年原“满映”建筑的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完成的,是记录长春电影制片厂发轫、进展、繁荣、变迁的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长影旧址的各个展厅,仿佛走进了新中国电影的成长史。</p> <p class="ql-block">进门处,“新中国电影的摇篮”8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新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在这里诞生。</p> <p class="ql-block">旧址里,电影道具、手稿等一一陈列,电影创作现场、拍摄场景实景还原。《白毛女》《刘三姐》……近80年间,长影拍摄生产电影1000多部,译制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种语言的院线电影3000多部。</p> <p class="ql-block">我仿佛穿回到了那个光影交错的年代,见证了那些曾经孕育出无数经典影片的摄影棚,感受到了电影制作的艰辛与魅力。特别是那些演员在他们那个时代所展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真诚,这种精神确实难得。他们不辞辛苦,在拍片之前认真体验生活,把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在硝烟与炮火中成长,与共和国风雨同行,用汗水和梦想筑起了新中国电影的根基,将一位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中国崛起的故事,用一部部人民电影传播开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长影则用胶片的形式记录下了一段段历史,成为了一本本“生动鲜活”的教科书,让我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之后在54号电车拍了张纪念照,妥妥的旧年记忆。旁边不远处即是长春赫赫有名的“这有山”,“这有山”其实是一个商场,兼生活广场,转一圈也很有味道,文创小雪糕很够味,商场的温度很高,吃一块很降温。</p> <p class="ql-block">15:00,上车赶往吉林市,夜宿吉林速8连锁酒店,吉林的美食颇多,新兴园饺子是很出名的,据说毛主席他老人家也吃过,吃一碗三鲜馅饺子,很棒。</p> <p class="ql-block">(初稿于2024.12.22,终稿于2025.01.0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