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冬山行丹芳岭(二)

嵩岩潮溪

<p class="ql-block">二、大镬古寺</p><p class="ql-block"> 岩泉洒落,霞潭萦迴,环峦叠嶂,丘壑丛林。说得是燕尾瀑溪涧环绕之处锦溪岩畔的能仁寺,左峰唤常云,后山芙蓉峰,戴辰、火焰诸峰环立,寺院藏于茂林深处,四山映带,为青莲幽僻之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往往倾慕雁荡山号称“东南第一山”和“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美誉,然而其仙佛之气也盛名于世,有“十八古刹、十院、十亭”的排名。能仁寺曾经是全国范围内等级比较高的寺院。初建于公元999年的宋朝,在二百年后的南宋出现“淄素云集,冠盖络绎”的兴旺景象,其时对全国的寺院进行“品第”,也就是等级评比排名,能仁寺挤身江南教院五山,为全国三十座著名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参观能仁寺,领略历史上诸多高德大贤留下的深深浅浅不同的足迹,若不沾上几点先贤散发的古韵的光芒,我们的冬行岂不如片叶附身、走马观花了?</p><p class="ql-block"> 乐清梅溪人王十朋为能仁寺有诗“浮云已过眼,依旧好青山”,这位状元出身的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天下三大名屿之一的江心寺上一字多音多义奇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作者,曾去临安途经黄岩,与黄岩友人在方山下十里梅林诗酒唱和,写下“梅花十里眼,竹叶一杯肠”,至今当地尚留一口梅花井和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 我们熟知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便是士珪禅师在能仁寺讲经时的原创,本是禅意深刻的佛语,今人却多用于情感话题。士珪同时也是宋高宗钦命的主持,足见寺院的地位和僧人的智慧、修为。</p><p class="ql-block"> 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在浙南温台横扫屠杀,能仁寺却发生了高僧无学祖元一首禅诗《临剑颂》诵退元军的强大能量。无学祖元回日本后被敕谥为“佛光国师”,尊为日本禅宗佛光派的祖师。</p><p class="ql-block"> 游雁荡山不可不提的人一定是徐霞客,游记中提到夜宿能仁寺,对周边的风景是这样描述的: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p><p class="ql-block"> 能仁寺最值一提的物件是千年的大铁镬,系建寺后百年左右北宋信士刘化晟为寺院所铸,重三万七千余斤重,高1.38米,直径2.4米。据说是亚洲第一大锅,因此能仁寺又名大镬寺。游历中,我们产生了三个疑惑,镬与锅之别?这个大镬的用途?在能仁寺的多次兴废、战火与后来的破四旧及大练钢铁中何以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 镬,音同获,温台一带土语“锅”也是这个读音,因此我们常用的锅灶的发音其际上𠄘自镬灶。古代亨煮容器,也曾作为刑具,听起来想象中有点毛骨悚然。与锅比较,镬形状有别,体形更大,锅则材质为更多,如铜、铝、钢等。与鼎之别则在于礼仪和地位。</p><p class="ql-block"> 初见寺院壁上介绍能仁寺一度“寺僧三百,香客游客日食千人”,以为是大镬本身的属性功能,但这个想法马上被否定了。后来我们谈及佛家浴身清净离垢之说,并在查阅发现这个刘姓居士是纪念忘妻所捐。再而在碑文上发现了“制胜火焰峰”后释然,寺庙多次焚于大火,且对面山峰为火山熔岩形成因称火焰峰。大镬有储水的实际功能和克制火势的意象所在。</p><p class="ql-block"> 据载,寺院多次兴复,大镬长期掩藏在棘草之中,这里再度提及那位阮季良,捐造大镬亭一座,减少了风雨日晒对大镬的侵蚀。至于为什么没有人为破坏,大致推想是大众的防火克焰的意愿都比较强烈吧!</p><p class="ql-block"> 在近代,对古寺的修复和弘扬还有许多大贤:谛闲,黄岩人,近代著名天台宗高僧,1926年重建能仁寺;竺摩,号雁荡山僧,诗、画造诣深厚,在东南亚佛教界享有极高的地位,能仁寺建有竺摩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竺摩与弘一法师的数段师生情缘佳话,得赠弘一法师亲笔联语“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弘一绝对是近代一个有趣的灵魂,数度到雁荡,一生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艺术、哲学、信仰</span>绑在一起,集天才、卓越、传奇于一身,智慧和禅理让世人心境平和愉悦。此联语应为其丰常喜爱的偈语,也赠于他的学生丰子恺等人。</p><p class="ql-block">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尘世中欲求和痴念与人的成长相伴相生,要象绘画那样对照本心,感知万物众相,这样心宽了,世界就大了。</p><p class="ql-block">(时间越久,黄叶翻飞,斑斓多姿的四十九盘在印象中渐淡了!早知道先前就不要分一、二、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