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

阳光

<div>  广西很多地方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喀斯特地貌的代表之作就是溶洞。“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最佳”。</div>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曾长有一种芦获 [dí‌‌ ]草,传说草管可以做笛子,吹出的声音悦耳动听,芦笛岩因此得名。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1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含有碳酸钙的水从岩石缝隙渗透到洞中时,碳酸钙就沉淀结晶出来,经过近百万年的积累,形成干姿百态的钟乳石,组成了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br> <p class="ql-block">  藏了千年的神秘山洞,仅开放几十年,接待游客量居世界岩溶景区之首,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及政要参观游览过芦笛岩,其中有邓小平、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吴邦国、罗干等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德国前总统理、前联合国秘书长、加拿大前总理、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等,他们在参观后被这人间奇景所倾倒,对景区高度赞誉,由此芦笛岩也被称为“国宾洞”。</p><p class="ql-block"> 桂林没有一个溶洞有芦笛岩这么大的名气,竟有“五岳归来不看山,芦笛归来不赏岩”之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溶洞才配得起这样的称呼呢……</p> 芦笛岩洞深 240 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约 1 小时。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岩洞内五彩缤纷的灯光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首景——“狮岭朝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人</h3> 在溶洞内,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蘑茹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瓜菜丰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鸟语花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双柱擎天<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中国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帘外云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峡飞瀑</h3> 86版《西游记》的取景地,铁扇公主所住的妖洞以及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都在此拍摄。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晶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岩下笔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锦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舞台帷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定海神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曲径画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闲居仙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珍珠金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蟠龙宝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透光石</h3><div> 这是芦笛岩最薄的一块石旗,它薄得可以透过光线,因此叫它“透光石”。<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来命个名:绵羊食草</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末景——“雄师送客”</h3> <p class="ql-block">  桂林无山不岩,最奇者唯有芦笛岩。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无愧于桂林山水一颗璀璨的明珠。尼克松夫人称赞岩洞“奇特壮观,就像宫殿一样”。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哈塞尔巴赫博士夫人在给芦笛岩的留言中写道:“这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非常感谢这令人难忘的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