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山塘河是一条具有近1200年历史的古河道,位于姑苏区。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全长3600米,古时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河塘旁筑有河堤即为山塘街。</p><p class="ql-block">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不仅大大便利了农业灌溉和便利水上交通,便利的水路和便捷的陆上道路,使得七里山塘一带成为了姑苏城内城外热闹繁华的市井。</p> <p class="ql-block">山塘河与大运河相连,成为苏州运河水系的一部分。千多年来对古苏城的市场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七里山塘城外的河道宽广有:山塘风物似西湖,水阁烟波入画图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别小瞧虎丘景区门前的这一条山塘河。它是人工开凿山塘河的源头。一条贯穿于姑苏城内和城外的山塘河和山塘街,自古就是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所钟爱之地。古往今来山塘河、山塘街曾让他们在河畔一带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山塘河不仅是苏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水乡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60年前山塘河上轻舟荡漾、竹篙点破碧波,村姑头包燕尾头巾蹲在河埠头和自家水码头上挥棒浣纱,软糯的吴侬软语和欢声笑语阵阵传入耳畔,水边小童或下水钓鱼摸虾,或二三顽童拾碎瓦片站在水边挥手削水片,1234567……。随着瓦片在水面跳午、飞跃、点水最多的小朋友会获得小伙伴们"好""好吔"的阵阵赞美之声。</p><p class="ql-block">今日姑苏城在经历了70多年的历史洗礼,古城己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七里山塘景区北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通过一个长100米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进得城内,水道比阊门外郊野水道窄不少。有古诗云:七里山塘路,行来乐事多桥横水影动,岸转树声和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城内山塘街由景区北门始到阊门约800米长。旧时的山塘街属一二等富贵风流的红尘之地。山塘河、山塘街船上、岸上到处灯红酒绿红尘滚滚一片歌舞升平。入夜后:</p><p class="ql-block">山塘夜色好,灯火画船明。</p><p class="ql-block">不是不归去,只缘归未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七里山塘杂诗描述:</p><p class="ql-block">七里山塘水自流,画船箫鼓各风流。</p><p class="ql-block">绿杨深处红桥在,不见当时旧酒楼。</p> <p class="ql-block">晚清以前,姑苏城内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阊门和胥门附近。阊门内外一向是姑苏城的商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乾隆时代最伟大的作家曹雪芹在其巨著《红楼梦》中称"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p><p class="ql-block">阊门外直到山塘桥头,永远都有等待雇主的织工。而在织户们的作坊里,织机也从朝到暮吱吱呀呀响个不停。</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苏州丝绸不但行销全国,更是漂洋过海,成为西方人最为热衷的商品之一。胥门附近因大运河从胥门前绕城而过,其间往来舟、船云集在胥门一带水码头,水运极为繁忙。胥门内还驻有江苏巡抚衙门、苏州府衙门以及吴县、长洲、元和三个县的县衙门(长洲县现为吴中县、元和县现为相城区)。三级官府的衙门都集中在此地,故而公务往来极多。胥门外官厅码头⛵️常年接待朝廷钦差差事,接待官衙须用高规格的礼仪:高树仪仗、行牌。排场颇为铺张。</p><p class="ql-block">一个地方政府衙门三级官府衙门集中之地在胥门附近,在晚清以前姑苏城内外最繁华热闹、充满了官气和市井气的繁华地段非阊门和胥门一带莫属。</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胥门阊门,宋代的陈植有诗文描述:</p><p class="ql-block">长堤柳线弄春柔,姑苏台下马如流。</p><p class="ql-block">春波溶漾绿泼油,官船挝鼓百花洲。</p> <p class="ql-block">唐代白居易在诗文中描绘了苏州阊门一带的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p><p class="ql-block">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p><p class="ql-block">在诗文中白居易说的十万夫家供课税。如果唐代姑苏住户十万户,每户人口8人计,即当时的姑苏城有80万人口。五千子弟说的是守护苏城的将士有五千人。从这首诗中描述了阊门一带本地士绅的强盛以及姑苏城的经济繁荣和雄壮的军事力量。</p> <p class="ql-block">往事越千年!</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江南城市体系从"运河时代"向"海运时代"转变。苏州由苏南核心城市转变为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体系的一部分。在民国苏州,士绅阶层更加活跃并居于领导地位,官治与民治并进,通俗的讲就是士绅阶层在自己所在地段发挥"家族族长"的治理权,比如解决民事诉讼一类的琐事由当地士绅出面摆平。</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游走的七里山塘街在一百多年前,即民国以前,随着民国时期进行的一系列火车站、道路、桥梁的修建,特别是观前街的出现,七里山塘的城市核心地位以及阊门、胥门的政治和商业地位就逐渐衰败。</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山塘老街到阊门、胥门一帶风光已与为多年前的繁荣景象相去甚远。</p><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政治和经济中心的改变,我们今天看到的山塘街己经是还了俗的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居住的充满了市井气息的普道民居。</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所见山塘街大部分建筑都属于在明清建筑的基础上翻新出具有近代有玻璃镶嵌的民清窗棂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座拱桥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样式和建筑用石材、砖材。</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面房子石板路有宽有窄。象五尺宽街边的民居应该是明清时期老宅子。</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桥上看面前景色是河上电动船往来穿梭繁忙景象。河边街上人流湧动充满了市井气息!</p><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我想象不出元代诗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雅,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那个意境。</p><p class="ql-block">自古文人描写江南旎旖风光中那个: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气息之地该在阊门去虎丘的山塘河边。阊门外河道宽广,绝对的沙土地,绿树成荫中夹杂枯藤老树,且有青青河边草中牧童放牛和渔夫捕鱼的原生态清凉的场景。那些酸文人雅士们最为中意的去处夠他们舒发自己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见到这里的水乡风貌觉得商业味重了一点。缺少点原生态的清凉与宁静感。我还是喜欢上海市郊朱家角镇的那个清凉、纯粹、原生态的一个贴近"小桥流水人家"那个意境。</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一面远观景色清凉感觉好很多。</p> <p class="ql-block">从石桥上下来右拐入山塘街。这一段人流如潮,我被淹没在人堆里。没有办法,我手高举手机拍摄了这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不管你身在江南何处,进入小街小巷必会见到石板路有窄有宽。每一幢民居的宽窄、进深也都不相同的。远看小街小巷两边的层层叠叠的竖线条、横线条和屋顶、屋檐下的斜透视线条层次丰富,有一种带节奏感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如这座石拱桥算不算"小桥流水"中的小桥?依老叟之见应该不算是。我想桥宽一米以内的小木桥或者用二至三条青条石铺的,旁边配有护栏的桥才能算得上"小桥"。🤗🤗🤗</p> <p class="ql-block">如果把照片中的人物去掉,石板路宽成五尺巷。小巷子两侧是高墙大院。加上阴雨霏霏的春天。那么宋代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那句经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个意境有都么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图中左边这幢青砖门面,楣板砖雕门庭到是明清风格翻修的建筑。拥有这类宅弟的必是此地的一户乡坤人家。我没有进入里面观看,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沿街走,在街的左手边有一家苏州丝绸博物馆。进得里面见堂中摆一架有三米多高的丝绸织布机,织布机几乎全部都是用硬木制作的机架。楼上的一位师付在排线梳理径线。下面织机旁一位女士正在用梭子穿过数百条径线织纬线。如此用手工来回穿梭成一尺绸布所化功夫真的非常伤眼伤身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这位女士正在棚架上用传统的苏绣一针又一针的上下用针刺双面绣。</p> <p class="ql-block">丝绸展厅和丝雕博物馆因时间关系没有去看。我却对室外的那个斑剥的墙面前那块造型俊秀的太湖石情有独种!</p> <p class="ql-block">丝绸研究所虽然如今风光不再,但后院的雅致摆设却显露出空间虽小,却趣味盎然的清高气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苏州人特有的高贵气质。</p> <p class="ql-block">见此景有一股浓浓的明清气息,然按下快门收进图片库。</p> <p class="ql-block">丝绸博物馆出来到街上。把过去不起眼的民建加进明清和现代元素,建成一幢精致的商舖也不是不可以。致少改建过的建筑,更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上有很多卖地方土特产的店铺,店铺虽多都不是现做现卖的。这一家专做梅花糕的,觉得现做现卖排队买几个尝尝。梅花糕的体积只有儿时吃过的梅花糕一半的体积,味道尚可。只是卖相比70年前的差很多。价格8元一个是贵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梅花糕并非姑苏特有。在苏州无锡两地除了菜馆、糕糰店是本地人开的多外,象大饼油条、生面店、梅花糕、香脆饼、羌饼一类的小吃都是常州西北地区丹阳人、粟阳人和苏北人专做这类小生意。</p><p class="ql-block">过去做梅花糕用的模县都是用紫铜手工制作出来的,梅花糕紫铜模直径约30公分,-盆出十只还是十二只。出锅梅花糕外形似5瓣梅花。肉嘟嘟的很可爱。梅花糕馅有豆沙、菜猪油、肉糜的。上世纪五十代初一只卖5分。</p> <p class="ql-block">沿着街朝南走,到这里差不多到头了。</p> <p class="ql-block">此地是山塘街景区的南门。</p> <p class="ql-block">走出景区阻栏桩,前面还有一段200多米长的小巷到有点古风和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这个位置应该是在阊门附近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里的小街小巷蛮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这条小巷也属于山塘街。</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心里都有一杆秤。这条山塘老街小吃店众多,杂食是现在外出旅游年轻人的最爱。市场从业者也是投其所好,市场上哪一样好卖就专做那几样。</p><p class="ql-block">所以一条有烟火气的商业街才是游客门心中的"食堂"。</p> <p class="ql-block">偶见石牌坊见有点古气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这条小巷是窄窄的三尺巷。在广东深圳叫"握手房"🤗😁👌</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山塘街更贴近生活,也更真实。</p><p class="ql-block">快三点钟我们离开山塘街去观前街景区。</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期随着民国苏州市政府在观前街附近的设立。1930年观前街的拓宽,街道两边兴建了许多海派建筑。使得观前街成了民国风格独特的商业大街。</p><p class="ql-block">随后观前街区络续新建的各种商店、包括绸缎店、广货店、洋货店等大商店。以及苏州市区的街灯从煤油灯改为电灯照明,使得夜晚的观前街更加明亮。</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观前街建筑多为西洋和上海民国风情建筑风格。最典型的就是:叶受和、乾泰祥。这些建筑样式体现了当时流行的民国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民国初期开展的最初的工业化发展,把小街小巷拓宽改成可以通过机动车的马路。</p><p class="ql-block">从这个时期开始,姑苏城从长袍马掛改穿长衫头戴礼帽、女士的改穿旗袍烫新式波浪发型行走在大街小巷中……。</p> <p class="ql-block">说起欢前街上的"玄妙观"是一坐道观。始建于西晋(公元276年),最初名为"真庆道院"。公元1335年(元代)改名为"玄妙观"。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之讳,一度改为"圆妙观"。1912年恢复旧称"玄妙观"。</p><p class="ql-block">1956年,翻新三青殿、正山门、东西诸殿门墙等地。</p><p class="ql-block">1981年再修三清殿及正山门。1999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整治。.</p><p class="ql-block">玄妙观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文革前多次来苏州都会去观前街买喜欢吃的酥糖、枣泥麻饼。也喜欢进玄妙观大殿浏览殿内油光锃亮的黄铜腊烛台和香火旺盛烟雾缭绕的烟火氛围。道观内一阵一阵的木鱼敲击的笃、笃声会让施主们掏出钱包给拜垫旁的功德箱中投上一份自己的心意……。</p> <p class="ql-block">玄妙观不仅是全国著名的道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集市。其中包含了各种小吃和摊贩。</p><p class="ql-block">在玄妙观内,你可以找到名目繁多的小吃,例如:小米子糖、灰汤粽、汆鱿鱼、熏鱼、凉粉、藕粉、千张百页、酒酿圆子、豆腐花、糖粥、梅花糕、海棠糕、焐酥豆、五香茶叶蛋、鸭血粉丝汤、面条和小笼馒头、锅贴、烧卖、馄饨、汤团等等传统小吃。此外还有专售梨膏糖的文𣁽斋、观振兴面店、王源兴酒酿豆浆店等等,……。</p><p class="ql-block">我每次一踏进玄妙观里面大院都会找一份中意的小吃解解馋。</p> <p class="ql-block">苏州观前街长约770米,宽度9米。过后扩建到了13米。</p><p class="ql-block">近几年观前街又进行了几次扩建,除玄妙观前广场扩宽到近20米左右,玄妙观东西街道平均宽度扩到14米。</p><p class="ql-block">1948年当时观前街商户、机构、住宅有249家。其中银行22家,调布业18家、鞋帽店17家、银楼珠宝店13家、中西药房12家、钱庄4家、其它的有茶叶、南北货、橡胶、油漆、水果、烟酒、铜锡器、说书场、办事处、丝线绒线、点心、食品糖果、文具、粮行、钟表、菜馆、旅社、大百货商场、眼镜五金、电器、印刷、书局等24余种行业等等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妥妥的一个城市的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记得十五年前到观前街上象黄天源糕糰店都会现场现做现卖的充满了烟火气的软糯新鲜糕团,我每次也会一次买上十条糯米赤豆糕。另外现做现卖枣泥麻饼的店家有乾生元和叶受和2家,枣泥麻饼用六角纸盒十只一桶我必买二桶。采芝斋的芝麻酥糖软熟香酥,口感非常好,我也必买20 ~30块。</p><p class="ql-block">过后再去观前街,已见不到有烟火气的店家。所有店家都只有门市没有手工制作的作坊。</p><p class="ql-block">现在再走在观前街上觉得就差传统美食这一样与靓丽的观前街不匹配了!</p><p class="ql-block">好吧!既然带朋友来了欢前街,老叟就当打酱油路过吧🤗🤗🤗。</p> <p class="ql-block">观前街面近十年经历过不少于二次的扩建改建。街面到是亮丽了,但缺少了性价比高的地方美食、传统小食品为伴,那么这个观前街的颜值指数也会减分不少!</p> <p class="ql-block">我们大步跃过采芝斋,远处抓拍了一张照片立此存照!</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马观花走到观前街的东头"陆稿荐"卤肉店买了二盒熟食径直朝观前后街去碧凤坊。</p> <p class="ql-block">在穿过二街之间的小巷中见到这家"观前豫园社区食堂"这家专供平价素食餐厅,进去每人只化了12元现金,一碗饭加3个素菜。和着陆稿荐买的卤肉把一顿晚饭解决了。</p> <p class="ql-block">苏南入冬天黑得早,到了半个小时吃完晚饭出来时己是上灯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入夜华灯初上,出来逛街的人不少。街面只有年轻人喜欢的小零食摊位前人多。</p> <p class="ql-block">我也是五年前来的观前街,这条后街应该是近几年扩建的。我们顺路一路向西走到玄妙观牌坊,穿过牌坊进观前街往回走。</p> <p class="ql-block">欢前街还是那条观前街。其实街也不在宽!有一句老话说:山不在高 有水则灵。借过这句话:街不在宽 有美食则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姑苏城的夜晚仍然是美丽的!</p> <p class="ql-block">一个城市中心区人流多的考核指标还包括游客肯消费了多少?这是一个硬指标。苏南地区的歺餐饮业应该向广州学习:海纳中外美食才是正道!</p> <p class="ql-block">各位朋友们,姑苏行就写到这里。在苏州呆的三天里,我们也仅走了一小片区域。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苏州。期望苏州地方美食在性价比上能获得游客们更多的认同!</p><p class="ql-block">下篇(苏南行十三)《常熟常熟 常熟里醉美沙家浜》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