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佳境龙脉之上的“李白”故居

阳光

桂林不仅有山水,还有一个代总统——李宗仁和桂系首领之一、国军最强大脑——白崇禧 。这俩位抗日名将的故居都在桂林市山水间的临桂区。<div>  李宗仁故居选址营造吻合风水佳境,房屋朝向自西向东,背靠马鞍山,遇水而止,建立在二龙戏珠的龙脉之上,且刚好处于“天马山”龙穴之处,实属风水宝地。房屋方整高大,酷似昂首嘶啸的天马,暗合李宗仁“出将入相”的说法。</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李宗仁故居——安乐第</p><p class="ql-block"> 李府取名为“安乐第”,如字意般,希望李家后代子孙能够安居乐业,免受战争的摧残。安乐第是李宗仁的祖父李如玺清末时修建,是故居中最早的建筑,李府成员早期的住所。前后两进,一堂两厢房的三开间,上下两层。</p> 【我家祖居村子名曰:木田木(lang)头村,举目展望,这里阡陌桑田, 河流纵横,远近都是一片良田,就在这平旷的田野中。小山峰稀疏罗列,峻峭秀美,姿态各异,纤浓适度,胜过一幅美丽的图画。】——西乡先生(李宗仁)<div>  【注:“木田木”(读音:“浪”头村。】</div> <p class="ql-block">  李宗仁故居是一步一步扩建起来的,1945年再次翻新的时候正门上面加了一个钟,定时九点,寓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冉冉升起。</p> <p class="ql-block">  青砖石刻正门对联横批“青天白日”,寓示“满地红花”。令人费解的是,“青天白日”的“青”字,用篆书体含蓄的改成“李”字,蕴含着“李家”当头之意。上联:“山河永固",下联:"天地皆春”。对联醒目,气度不凡。其涵义也一目了然,无言地流露出主人的夙愿,不仅仅只是想做一名将军。</p> <p class="ql-block">  李宗仁的房屋其规模和选址都不亚于蒋介石在浙江奉化溪口的江南式故居。出于“好奇”, 1940年春,抗战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夫妇专程携礼秘密探望李母的名义前来探个"究竟",并特意在故居门前合影。这为日后蒋、李的彻底决裂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  李宗仁故居分三期砌筑完成,建于清末民初,占地5060平方米,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由安乐第、将军第、学馆、三进客厅、炮楼等7个院落组成,内有13个天井,大小厅房共113间。这是典型的具有庄园气派的“桂北民居”风格,与越南的建筑有些相似,房子的颜色是偏绿色的。也是李宗仁与原配李四妹(夫改妻名,后来叫“李秀文”)初婚之所。</p> 本间屋似客厅,正前方其实是个神龛,摆放有香炉。表示对传统文化及祖先的尊重。两侧挂着赫赫有名的大佬们的题词墨宝。 中堂壁上“和平养无限生机,忠厚留有余地步”对联,显见主人处世为人之道。 目前故居显得简陋,像似未曾修缮和打理。前来参观的游客也很稀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厨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居前院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居内展示的部分李宗仁生平图片</h3> <p class="ql-block">﹡简历:</p><p class="ql-block">【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桂林市临桂县两江镇(木田木)浪头村人。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7月,李宗仁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出师北伐。1935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37年9月,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挥师取得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1949年4月,任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签字,11月离开大陆赴美国寓居。1965年7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爱国统一战线的感召下,李宗仁夫妇毅然回到祖国。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逝世。】</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宗仁官邸<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此处被人们称为“桂林总统府”,位于桂林市象山区文明路4号,<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时期广西当局所建,1948年4月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之时竣工入住,</span>仅住了50天的官邸<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个官邸讲述了他和老蒋的彻底决裂,以及和故乡的最后告别。也如实见证了李宗仁的得意、无奈、败走、回访、归来……的人生历程。</span></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春戎马 晚节黄花</div> 官邸入口处展开一幅石绘书卷,内容如下:<div>【李宗仁先生(1891~1969),字德邻,桂林市临桂县两江镇木田木人。广西陆军小学堂暨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是一个心怀救国思想的新式军头。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3年成为国民党党员。早年参加护国战争,护法运动。1924年11月被孙中山先生特任为“广西全省绥靖处督办”。1925年7月李宗仁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统一广西,归附广东革命政府。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李宗仁任第七军军长,率部挺进湘、鄂、赣、皖,苏、豫,直至山海关,在贺胜桥,龙潭等大战中屡克顽敌,第七军被誉为“钢军”,李宗仁升任国民争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首倡“焦土抗战”的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挥师取得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驻守老河口六年,保卫鄂北豫西的大片国土。1949年4月,时任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签字。同年11月离开大陆赴美寓居。飘泊海外十六年,坚决不加入美国国藉。1955年8月李宗仁发表《对台湾问题的建议》,主张再次和谈,中国人解决中国事。1965年7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寓居海外十六年的李宗仁夫妇回到北京,受到中国共产党和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逝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div> 李宗仁一生有过御侮救国之举,也走过曲折之路,其晚年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得失,毅然回归祖国,致力于中华民族统一大业,至死不渝,晚节可风。】</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官邸主楼</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left;"> 民国代总统的官邸属中西合璧别墅式建筑,橙黄色的外墙,在桂林市区中心格外显眼。据说其选址、建筑格局、房屋设计、陈设、家居皆由第二任夫人郭德洁女士一手筹办。</span></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宗仁佩戴“青天白日”勋章和“梅花”勋章像</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宗仁与郭德洁夫妇卧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官邸会议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办公室</h3> 【早期军事生涯:二十世纪初中国遍地烽火,李宗仁选择从军,长缨策马,驰骋沙场,经历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考验,从护国、护法、统一广西到北伐,仅用十三年由军校生晋升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成为北伐名将。】 <p class="ql-block">  为了体现“桂人治桂”,李宗仁联合白崇禧、黄绍竑,形成了广西著名的新桂系“军政三巨头” ,从1921年开始带领一千多人避入六万大山,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扫平省内的军阀势力,击败了旧桂系军阀陆荣廷,在广西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地位,从而完成了统一广西的大业,一举成为“广西王”‌,这年他34岁。</p> <p class="ql-block">  胡适在广西旅行时,对广西的俭朴风气印象深刻,特别是全省范围内的“灰布化”现象。赞叹到:“灰布化,一律穿灰制服,能够抵制洋布与呢绸的输入,提倡俭朴,提倡土货,都是积极救国的大事。”</p> 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1月至5月,李宗仁担任国军总指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国难当头之际,李宗仁先生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率部从家乡北上抗日,他坐镇徐州,指挥中国军队浴血奋战…… 山东枣庄市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至4月,是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 李宗仁是中华民国时期陆军一级上将,作为一位国军将领,李宗仁在抗日战争期间屡立战功。最著名的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在台儿庄进行的一个月惨烈战斗——台儿庄战役!是在他的指挥下最终艰难取得惨胜的一场战役。 台儿庄战役胜利的的意义在于:<div>①改变了中国军队,尤其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一直输的状态,振奋了军心,鼓舞了士气。</div><div>②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来在进攻战中的首次大败退;挫败了长久以来日军嚣张气焰,“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div><div>③让中国的抗战走向了国际舞台,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西方各国开始关注中国战事,为我国抗战寻求国际援助增加了有效的筹码。<br></div> 凭借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一度成为了民众心中的风云人物,并足以位列十大抗日名将之列。<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div> 李宗仁,绝对算得上中国近代的传奇人物。他从一个农家子弟逐渐成长为桂系的领军人物,一步一步走到了民国舞台的中心,乃至最后做了代总统,应该称得上是人中龙凤了。<br> <div>  有一句俗语叫”一代无好妻,十代无好子“。李宗仁的母亲是一位平凡却不普通的乡村妇人,她以纯真的善良与独到的人生智慧,为李宗仁的成长道路奠定了基础。</div> 1948年5月国民政府首届副总统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在南京中山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宗仁成功背后的三个女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 俗话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李宗仁的一生中有着三个对他影响颇深的女人。</p><p class="ql-block">第一任妻子是由家族包办(正妻)——李四妹(后改名:李秀文)享年102岁;</p><p class="ql-block">第二任妻子(平妻,在外地位相当于妾)郭月仙(后改名:郭德洁)享年60岁;</p><p class="ql-block">第三任妻子:胡友松。回归祖国后所娶,是一位护士,长相最漂亮,享年70岁。</p> <p class="ql-block">  【郭德洁从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到成为新桂系领袖李宗仁的贤内助,在北伐战争、建设广西、救助难童、兴教办学、抗日救亡、近代广西妇女解放运动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爱国不分先后”的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毅然跟随李宗仁回国。郭德洁一生都以李宗仁的事业为依归,又能独立地从事各种社会工作,以灵活机智的社交能力脱颖而出,她所展现的独立和进取精神,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提供了历史参考。】</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宗仁、郭德洁与次子李志圣</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宗仁原配妻子——李秀文</div><div>【大病不死 福贵双全:李秀文在家排行老五,前面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大家都叫她四妹。她五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父母找了邻村郎中来看。烧不退,水米不进,眼看就不行了,父母只好把她安置灰屋,听天由命。没想到一天一夜后,母亲去灰屋看时,竟然发现她睁开了眼睛,嘴里喊:“妈妈,我饿,要吃饭!”,母亲赶紧把她抱回喂她吃了一碗粥。神奇的是,吃完粥后,她竟然奇迹般的好起来了。这场病,来得奇,女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病去得怪,大家纷纷传说。于是父亲就请了一个算命先生来看相,那先生对着四妹左看右看,瞧了半天,然后满面堆笑地对父亲说:“恭喜恭喜,你这个女儿是个贵人,他日必定富贵双全,福寿过百,不但夫荣妻贵,且是两家人的福星。不久,年过四十的母亲怀孕,又生了一个弟弟,大家认为这都是四妹给母亲带来的福气,于是同村妇女们纷纷来讨她用过的东西,说是沾沾福气。父亲本就信命,经此一事,更是深信不疑,从此对这个女儿另眼相待,不让她干农活……。】</div> 【李秀文的一生,历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她曾辗转广西、广东、上海、北京、香港、古巴、美国等地居住,与许多历史人物都有交往。她晚年叶落归根回到祖国,受到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关怀,颐养天年,寿数如算命先生所言:102岁。她的百年沧桑人生,经历不凡而曲折,凝结着许多历史传奇,她口述的回忆录不仅提到了她和李宗仁的生活细节,也见证了中国现代历史中某个侧面。】<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h3> 1991年,李宗仁的儿子李幼邻(李秀文之子)接受记者采访时,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记者问到他母亲李秀文的生活时,他沉默了片刻,然后低声说:“我母亲守了整整70年的活寡。” <p class="ql-block">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回归祖国。</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泽东、周恩来关于李宗仁归来事宜的批示</h3> “我像蒋介石和国民党一样,是一个失败者。唯一的区别是,我完全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作为个人来说,我自己无关紧要,我不能妨碍中国的前途和她的进步。我由于自己的失败而感到高兴,因为从我的错误中一个新中国正在诞生!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像我们今天有的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呢?!”<div>  ——1963年7月14日,李宗仁接受《欧洲时报》女记者奥古斯都·玛赛丽采访抒发肺腑之言。</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卅六年前忆旧游,万千感慨涌心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鱼峰登览新城阁,愧煞当年王与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九六六年三月李宗仁过柳州诗作</div> 【1969年1月30日凌晨,著名爱国民主人土李宗仁先生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弥留之际他在给毛主席、周总理的信中写道:“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目前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李宗仁的临终遗言:<br>  “能够回来死在自己的国家里,这了却了我最大的心愿。”<br>“台湾总是要统一的,但是可惜我是看不见了。这是我没有了却的一桩心事。” <p class="ql-block">国家领导人关于李宗仁归来语录:</p><p class="ql-block">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摘自1965年7月26日毛主席接见李宗仁夫妇时的讲话</p><p class="ql-block">周恩来:</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先生一生为人民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归来……——摘自1969年2月周总理主持李宗仁骨灰安放仪式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彭真:</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先生毅然回到祖国,这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一个胜利。在李先生一生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抉择和转折点。我们党和国家对于台湾的国民党人员和海外各方人士的一贯政策,是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来去自由。所有在海外的人士,凡是愿意回来的,我们都欢迎……——摘自1965年8月6日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茶会欢迎李宗仁先生归国时的致词</p><p class="ql-block">洪学智:</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先生一生,青春戎马,晚节黄花。他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指挥作战,立下了战功;他主张和平统一祖国,晚年从万里海外回国定居,这是值得人民称赞和纪念的。——摘自李宗仁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的讲话</p><p class="ql-block">宋堃:</p><p class="ql-block"> 我们党团结了像李宗仁先生这样曾任“代总统”的国民党高级官员,还转化了像溥仪那样的末代皇帝,这说明爱国统一战线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摘自李宗仁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上发表题为《竭诚拥护祖国统一,最终实现叶落归根》的讲话</p><p class="ql-block">程思远:</p><p class="ql-block">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崇禧故居</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白崇禧故居建在石山下骆驼的鼻观处,倚靠之骆驼昂头,不见起伏,惟背后有山,此格之驼,富贵双全,应王公卿相】 。 原名“桂庐”又称“白公馆”与李宗仁故居同在桂林市临桂区。白崇禧故居正在修缮中……空房一座,暂无任何历史资料陈列其中。本是不收费的,但当地负责开门的人对游客一定要收“门票10元”方可打开大门,允许进入。</div> <p class="ql-block">  白崇禧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黄埔军、党军、中央军),不在蒋介石的八大金刚序列之内,但它是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曾参加过多次战役,是以赫赫战绩作为桂系首领之一的卓越指挥天才。他胆识超人,用兵机巧百变,谋略深长,记忆力惊人,善于捕捉战场信息,能精准地判断出红军需要战略转移的时间与方向……。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国共两党领导人看重。毛泽东评价白崇禧是中国境内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很有军事头脑;林彪评价说,白崇禧是国军中最会打仗的一个将领;彭德怀元帅有讲:“黔军川军两头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日本人称他为“战神”。</p> “高手过招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白崇禧在国军将领中被奉为“国军最强大脑”、“常胜将军”,“当代张良”,绰号“小诸葛”“白狐狸”。<br> <p class="ql-block">  白崇禧前半生英勇善战,戎马生涯;后半生被老蒋诱骗到台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完全不受待见,</span>过着一直被软禁的生活。1965年李宗仁的回归祖国大陆,使白崇禧意识到,他对国民党的利用价值已经失去。果然,蒋介石开始迁怒于大陆时期两次逼自己下野,如今虎落平川孤身在台湾的白崇禧,命令毛人凤予以制裁,对其进行暗杀未果。1966年的12月2日,这位国民党一级上将,叱咤风云数十载的“小诸葛”,给世人留下了极其悲凉、难解的“暴亡之谜”,终年73岁。</p> <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白二位桂系首领、抗日名将出自于美丽的桂林山水。每一处故居都在讲述着不同的历史故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在游览桂林的过程中,他们不平凡的一生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借鉴与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