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温州方言馆兼郑张尚芳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温州方言馆兼郑张尚芳纪念馆分为主展区、藏书阁、文创区。温州地区方言种类多达12种,其中瓯语的分布面积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瓯语内部一致性很强,但地区差异性却很大,其纷繁复杂程度可谓“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郑张尚芳故居在龙湾永中街道寺前街北头桥东巷5号。今天我们到这条新寺前老街的北街 (区)一直往北到底,遇牌坊桥边不要过桥,往右拐未到寺前街馄饨店边厢,一小巷内就是温州方言馆兼郑张尚芳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传奇人物郑张尚芳,世界级语言大师郑张尚芳,汉语言大师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大师郑张尚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郑张尚芳最高学历仅为高中,靠自学成材,最终成为国内语言学界古音韵研究的权威,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1992年美国著名语言学专家王士元教授 (1933年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安徽省怀远县,著名语言学家,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主编的 《汉语言的祖先》是一本很权威的汉语史著作,书中选登了被学界称为是代表20世纪后半叶国际历史语言比较学汉语史研究一流水平的学者论文,其中中国大陆仅三名学者入选,而这三位学者全都是温州人。他们是郑张尚芳、潘悟云、游汝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传奇人物郑张尚芳教授 (1933-2018)原名郑祥芳。高中时改从父母双姓。1952年高中毕业后曾去北京地质学院专修班学物探 (进修无大专学历)。做过地质部物探队员,当过温州市民办五马中学教师、市图书馆编目员,“文革”中还被埋没人才当了十几年的渔业机械厂工人。一直热衷自学语言学,并受到袁家骅、王力、吕叔湘、李荣、王辅世诸汉语言大师级先生器重指导,1955至1964发表了拼音及方言等大小文章十来篇。1978年至1981年参加 《汉语大词典》温州师院编写组。1980年即获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1991年晋升为研究员。一生共发表专著5部、论文200余篇,涵盖方言学、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藏缅语、苗瑶语、侗台语、白语等,更为温州方言的研究与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从事汉语方言、古音、汉藏语言比较研究,他所建立的上古音体系,被海内外汉藏语学界认同。他也因此成为国内语言学界古音韵研究的权威,汉语古音学说有代表性的八大家之一,199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语言学会、汉语方言学会、国际汉语语言学会会员,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兼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语言所教授和南开大学教授等。</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编辑及手拍/杨振东 背景音乐温州话传统民谣《叮叮当》 歌者温籍歌手吴涤清 配曲/温籍音乐家捞仔即吴立群)</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