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西湖东门石牌坊</span></p><p class="ql-block"><b> 龙年初夏出游,“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六天里,虽有淋漓之苦,也有雨趣之乐,“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谨借李健吾《雨中登泰山》的话为序</b></p><p class="ql-block"> 在潮州几天,有些东西,那时也许只是偶然的“一暼”,但现在却成了记忆中的 “永恒”。譬如古井,譬如西湖,又譬如凤凰塔。</p><p class="ql-block"><b> 一、古井</b></p><p class="ql-block"> 水井在潮州历史悠久。据乾隆《潮州府志》记载:北宋名臣庐陵人彭延年“由大理少卿谪潮州”时,曾有匪寇围城。彭延年为解百姓饥渴,开仓济民,并“凿三十六泉以资汲水。”由此凿井之举被沿袭了下来。只要条件允许,不少人家里都凿井取水。潮州人说,算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及之前出生的人,基本都是喝井水长大的。那时井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旧时潮州人家只要有条件的都凿井。潮州,包括汕头人对井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和崇拜。在家要拜“井公井妈”,除夕盖井不能汲水,正月初一不上井台,初二凌晨祭拜井台之后才可开井;出外,特别是“离乡别井过暹罗”的要带井水路上喝,并要剩点到了目的地再喝,以防水土不服。</p><p class="ql-block"> 在潮州老城区的大街小巷至今还分布有许多公井和义井,成为不可移动的文物。走在老街上,随时能遇见被保护起来的古井。井栏上的井绳印痕描绘着岁月的沧桑,记录着往事的变迁,印痕越深故事越多,传说越奇。</p><p class="ql-block"> “东门大井”,位于东门街阿彬牛肉火锅店前。潮州人说这井水直通韩江,因而“满之不溢、舀之不竭”,用以冲茶,茶汤清澈晶莹,喝之甘甜清洌;用以酿豆腐,视之绵软细腻,入口芳香浓郁。更神奇的说法是东门大井在古代还具有“防火预警”的特异功能,能够预告火灾——传只要见到井底污泥上翻、水色变黑,三天之内,古井周边就会发生火灾,十分灵验。</p><p class="ql-block"> “义井”,位于太平路一家“雷记肠粉店”门前。井栏呈内圆外八角,西面刻有“义井第一泉”字样鲜艳夺目,其余各面的字迹皆难以辨认。井后面的石台盆还刻着清嘉庆二十三年捐款修井人的名录。《海阳县志》上记载:“义井,在城仁贤坊大街,其阑上镌义井第一泉,(明)永乐元年建。”。但对于“义井”一说的由来无有说明。潮州人编出了一个“荒诞的传说”——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南宋皇室南逃。兵荒马乱中,皇帝赵昺和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逃亡至潮州时,皇帝一行口渴难耐。虽然路旁有口大井,井水清澈,但想要喝井中之水却因城中居民门户紧闭,没有吊桶。望水莫及的赵昺长叹说:“难道井水也欺负朕么?”谁料话音刚落,井水便滚滚向上,冒上井台。赵昺大喜,以手掬水痛饮,感探说:“井也知君臣之义!” “义井”一名从此而来,留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其实,潮州人从来没见过皇帝。为了借皇权荣耀自己,他们把“义井”往前推了几百年!</p><p class="ql-block"> “开元古井”、位于太平路与开元路交界处,离开元寺不远,曾是古城区主要公用水井之一。井沿东面刻有“乾隆乙未年修”。据记载,旧时开元寺占地百亩,分别以开元古井、仙街头井、弥勒佛井和广源街井作为边界标记的。后因开元寺地界缩小,位于东南角的开元古井融入闹市之中。如今,除仙街头井早已消失外,其余三口古井尚在。</p><p class="ql-block"> “二目井”,位于太平路梁厝巷口附近,修建年代不详,井栏呈六边形,有两个井眼,故俗称“二目井”或“目镜井”。据说是为避免取水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故在一口大井上设若干个井圈,各自可从不同的井圈内取水,起到以“分”为“和”的作用。这样打水时,既可以防止吊桶间发生碰撞,以致争执;还有利于防尘加盖,既卫生又实用。</p><p class="ql-block"> “如意井”,在驸马府后院东西厝巷天井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口私家水井,呈如意状格局,分别名为“寿井”和“福井”,寓意食用井水可吉祥如意,添福添寿。</p><p class="ql-block"> <b>二、西湖</b></p><p class="ql-block"> 从汕头回潮州时车经西湖公园,那一抹烟雨朦胧中的山水绿色让我们几天来看惯古迹建筑的双眸顿时多了色彩。我们商定,一定要抽时间游一回西湖。——在泉州,因风雨交加,到了西湖,我们没能进去!</p><p class="ql-block"> 潮州西湖古时候是韩江的支流,也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与韩江切断,成了一个大湖。如今它已被建设成一个湖绿波平山、水人文俱佳的城市公园。有人曾把西湖的演变概括为:“始于唐、著于宋、毁于元、盛于明、芜于清,民国不清不明,于今湖绿波平。”</p><p class="ql-block"> 潮州西湖是全国三十六大西湖之一,过其门焉有不入之理?</p><p class="ql-block"> 离别潮州的前一天的午后,我们终于冒着蒙蒙细雨走进了潮州西湖(公园)。虽然那是我们在古城穿街走巷步行最远的一次,虽然在湖畔逗留时间远少于赶路时间的潮州西湖之行,但遂愿了!我曾有言:“我想,旅行就是这样,有时并不是为了看景,往往只是为了熨平心灵渴望的皱褶而‘到此一游’。”(《沪郊风物•金山公园——金山专辑之三》)</p><p class="ql-block"> 从东门石坊入园,走过虹桥,我们远望湖心亭,瞻仰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南昌起义部队进城雕塑,原想去葫芦山麓登上涵碧楼,走得再远一些,但雨势渐猛,他俩去了树下避雨了。唯有我心犹不甘,向前去到了寿安寺墙、芙蓉湖,独自撑伞赏风景,得趣事,另有一份收获。</p><p class="ql-block"><b> 三、凤凰塔</b></p><p class="ql-block"> 前往汕头的路上,韩江东岸有座塔,格外夺目。小林师傅说那叫凤凰塔。回程时,我们请他泊车 “凤凰塔公园”外,进园“拜塔”。</p><p class="ql-block"> 塔下碑文说:明万历十三年由潮州知府郭子章提倡为镇水而建造,清乾隆三十年重修。因遥对凤凰山,且隔江与凤凰台相望,故称凤凰塔。又因所在地是遇到旱年经常干涸的韩江支流北溪俗称“涸溪”,也沿称“涸溪塔”。400年来,虽地处地势险要的江水分流要冲,历经台风、洪水、地震考验,凤凰塔仍然昂然屹立于江滨。恰如塔门两边郭子章题写的对联所说:“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 </p><p class="ql-block"> 凤凰塔砖石结构,七层八面,塔基须弥座上雕刻着瑞禽兽、花卉,底下两层以巨石为体,以上各层皆为砖砌,高近50公尺。第二层正面的石匾上刻着“万代瞻依”四个大字。据说塔身中有螺旋形台阶可登顶层。我想如能登至塔顶,凭栏眺望,饱览韩江两岸景雨中色,多美啊。</p><p class="ql-block"> 虽然凤凰塔被铁围栏围着,禁止攀登,但有此一回“停车坐爱凤凰塔”,已然为汕头之行增彩不少矣!</p><p class="ql-block"><b> 高 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1月5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门大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义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元古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目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驸马府如意井,上为福井,下为寿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据说西湖背靠着的葫芦山上有130处的摩崖石刻,从唐至民国时期的官府文告、景物抒怀、重要记事等都有,可惜我们没前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湖心亭,为六角三楹、外护雕栏的湖中亭,由红色回栏曲桥可通向湖岸。岸边的涵碧楼曾是国民革命军东征军,以及“八一”南昌起义军“潮州七日红”时,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驻扎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949年为纪念9位潮安抗日英烈而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涵碧楼边南昌起义部队在潮州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寿安寺墙 宋初,此地原是州学所在,州学搬迁后,改为“净慧寺”。寺被兵毁后,明代重建改名寿安寺。某年海阳知县高某因怀疑妾与和尚私通,将其毒死并寄棺寺中,借故棺中珠宝被盗率兵勇捉拿寺僧,并毁了寺院,仅存一面墙。清代在墙边重建一座名为九天娘庙的小庙。1924年九天娘庙塌,仅剩此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芙蓉池和芙蓉亭 芙蓉池为人工开凿的池塘,池中建庭亭,以曲桥沟通两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门石牌坊,建于1989年,坊额镌刻“潮州西湖”,坊联为“湖名合杭颖而三,水木清华,惜不令大苏学士到此;山势分村郭之半,楼台金碧,还须倩小李将军画来。”(清代蒋厚传撰,南京艺术学院陈大羽教授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凤凰塔公园和凤凰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凤凰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