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晨看到“方志江苏”APP《行走的南京·龙江》,四分多钟纪录片,记录了龙江地区的前世今生。片中内容不断戳中我的感慨,随手转群发并留言:“不知不觉,我们也成历史见证人了。当年,多有活力!”</p> <p class="ql-block"> 当年?哪年?1995年!那年我刚上大一,河海大学往西过外秦淮河就到龙江地界,南京跨出600年老城墙,拓展新城的起始,如今河西新区拔地而起,龙江就如隐士深藏了功与名。我的感慨当来自一晃三十余年的龙江,以及大学入学三十年,说到底还是已经逝去并渐远到看不见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龙江体育馆绝对是标志性建筑了,很多年前曾与朋友在那里打过几次羽毛球,印象并不深刻。旁边新城市广场,却留下太多女儿幼儿期玩耍的足迹,这里有超大的儿童游乐场,有电影院,有品质很高的餐饮,是南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SHOPPING MALL。</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给女儿办了游乐场的卡,玩着玩着就大了,不愿意再进去,吸引她的只有那个几米高、几米宽,十几米长的大滑梯,还有各式美食。多年未去新城市广场了,现在是什么样子,找时间再去转转,最好与女儿一起。</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听说商品房是在大一的课堂上,记不得哪位老师所述。政府给南大、东大、河海、南师等十几所高校在龙江盖了“高教公寓”,纪录片里说是为了留住教育人才。那位老师讲,龙江房子,教师自掏腰包每平米一千元,一百平房子要花十万,买不起。</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后来的“高教公寓”实在是好地方,老师们都住过去了,应该也包括我那个老师。比比现在已经降了大截却仍每平米二三万的单价,这三十年的房价足足翻了几十倍。我的老师啊,不知有没有抓住几波直线上扬的房地产行情,如若当年那般思维,估计也悬。</p> <p class="ql-block"> 龙江周边也曾是青春期活泼有余、严肃不足的地方,因为有南京艺术学院和宝地园小区。大学期间组队到南艺看夜场录像,是河海男生的普遍爱好,工科院校男多女少,“和尚”班好几个,也造成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现实。</p> <p class="ql-block"> 我干哥与发小住在宝地园,当年都没成家,挣点工资不少都付给附近的小饭馆,酒后常去哈尔滨水饺透二场,东倒西歪却真的快乐。还有我的老同事哥哥,住龙江月光广场,第一次送醉酒的他,坐在楼下找不到家,保安瞅了一眼,立马指出几栋几单元几号房,真不知谁是人才。</p> <p class="ql-block"> 紧邻外秦淮东岸的南艺后街,当年常去喝啤酒的好地方,那时没有当下的艺术气息,我也没有痛风嘌呤的隐患。前几年也常去,不为喝啤酒,单纯陪女儿购买画材,还捧过一个大的阿格里巴石膏像回家。 女儿如今异地求学,难得再带着到处转了,南艺后街的画材店仍是念想,希望她还想去逛逛,陪伴的人是我。</p> <p class="ql-block"> 回望龙江,再看看自己,时间飞逝,永不停止,每时每刻都在成为历史,亲历者即为见证者,而我想要的如片中结语:转身背向历史走向当下,是依然向前而行的理由和底气。</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