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人品读会专家说第一讲 ‍~廓然大公老师讲“清代园林的文化赏析”(一)

红楼梦中人品读会

<p class="ql-block"><b>时间:</b>2024.1.4</p><p class="ql-block"><b>地点:</b>白塔书院</p><p class="ql-block"><b>讲授专家:</b>廓然大公</p><p class="ql-block"><b>参加书友:</b></p><p class="ql-block">1.廓然大公 2. 天青 3. 润物细无声</p><p class="ql-block">4.静待花开 5.蘭东 6.晓听风铃 7.紫电青箱</p><p class="ql-block">8.Maggie 9.志宏 10.雅红 11.jasmine</p><p class="ql-block">12.九日 13.李明 14.李小鱼 15.木兰 16.何泉 17.卢京影 18.李卫欣 19.古月 20.田园</p><p class="ql-block">21.抱素怀朴 22.笨 23.风吹草低 24.在天</p><p class="ql-block">25.傲雪寒梅 26.小泥鳅 27.鉴石 28.耕晨</p><p class="ql-block">29.薰衣草 30.无为 31.翠袖</p> <p class="ql-block">“冬已半时梅馥馥,春将回处日融融”,2025年1月4日周六,我们相聚在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白塔旁,聆听廓然大公老师讲述《清代皇家园林的文化赏析》。老师从园林所必备的山、水、植物、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讲起,然后概要地讲述了造园艺术发展的三种境界:生境、画境、意境。生境要达到“可望、可行、可游、可居”四项标准,其最高境界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 从东汉起,中国山水园林便逐渐改为用中国山水画的布局理论来造景布局,摆脱了直接模仿大自然真山真水的做法,使园林造景更趋于完美、成熟,这也就是所谓的画境。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园林的意境是我国“天人合一”哲理观的体现,从而使园林造景达到“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高度,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接下来,老师详细讲述了清代皇家园林所蕴含的文化特征。例如:奇石文化、一池三山、造景文化、名景移植、治国理政、儒家中的孝文化、仁文化、福寿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耕织文化、兰亭文化以及匾额楹联。老师以颐和园、避暑山庄为例,细致讲述了园林中的借景和障景艺术,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园林艺术的奥妙。清代的皇家园林不仅仅是帝王犹豫之处,更是治国理政之所,尤其是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在清代的历史地位非同一般。老师介绍了清代皇帝曾经在圆明园的上高水长、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接见蒙古各部落首领以及其他外藩使者的历史。讲座的最后,老师引用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所言“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一段话,结合颐和园中的两幅楹联,说明了匾额楹联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