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绍兴(二)

YICHEN

西小路历史街区 <p class="ql-block">西小路历史街区:位于绍兴古城北部,绍兴黄酒博物馆以南,胜利西路西小路入口以北。这个街区因纵贯其中的西小河而得名,周围是成片的沿河传统水乡民居,成为街区最重要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里生活气息浓厚,与仓桥直街的商业繁华不同,是绍兴原汁原味的历史老街模样。这里人们的生活依旧是小时候记忆中的样子,朴实,简单,祥和。门前陈放着生火做饭的柴炭和锅盆,种满了各种小蔬菜和绿植,一切散乱又干净和谐。</p> <p class="ql-block">一河一街,街河并行,小桥流水,河岸人家……西小路完美地诠释了这幅经典的水乡画卷。</p> <p class="ql-block">西小路的河水更清,两旁除了房子,还有临水巷道,它们铺着石板,斑驳而古朴。石板小巷一侧是沧桑的民居,另一侧是悠悠的河水。河道两旁绿树葱茏,古宅错落,灯笼高挂,廊亭照水,既有江南水乡的情韵,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步于这条悠长的小巷,感受那弥漫着霉干菜、臭豆腐、酒糟和水腥气味的老街风情,思绪也将如陈年花雕的醇香荡漾开来。</p> 谢     公     桥 <p class="ql-block">谢公桥:位于绍兴城内西小路与新河弄交接处,为单孔七边形石拱桥。始建于后晋(936-946),清康熙四年(1685)重修。</p> <p class="ql-block">谢公桥全长28.5米,净跨8米,桥面呈八字形,顶部净宽2.95米。拱石每块都有刻字及莲花座图案,桥下有块正方龙门石上刻有龙形浮雕,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谢公桥地处三河交汇处,是很好的观景点。站在古桥上,可以望见河道尽头处的粉墙,也可以看到河水两侧的黛瓦,还可以俯视新河弄两侧的风光。一幅氲氤的江南水乡画卷铺陈于眼前,枕河人家的生活百态尽收于眼底。</p> 西小路历史街区风光 阳   明   故   居 <p class="ql-block">阳明故居:王阳明故居在绍兴民间多称伯府,这是王阳明晚年在绍兴的住宅,位于绍兴古城光相桥东侧西河以南,即现上大路王衙弄的"伯府第"。明正德十六年(1521)十一月,王阳明因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有功,朝廷封其为"新建伯"。明嘉靖二年(1523)王阳明在父亲王华所建状元府第的基础上扩建了新建伯府,"伯府第"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新建伯府曾是明清时期浙东地区最宏伟的私人宅第之一,占地面积十六亩。主要建筑有豪华的伯府大厅,绍兴民间有顺口溜:"吕府十三厅,不如伯府一个厅。"据传当年伯府大厅建造用了珍贵的金丝楠木。现在重建的阳明故居就参照伯府大厅和饮酒亭金丝楠木用料特色,采用了非洲的红花梨木制作故居木结构,原木直径达1.2米左右,故居最宽的梁用料直径近达1米,而至善堂柱高则有10.4米,十分罕见,做工精致且非常气派。</p> <p class="ql-block">阳明故居是全国唯⼀经考古发掘确认的阳明先生宅邸遗址。有着“一轴、四进、六重”的平面格局,主要建筑由门厅、明德堂、至善堂、传习堂四进院落构成,南北建有碧霞池、观象台,左右附东、西跨院,整体建筑以传统木结构形式展现新建伯府第历史格局。</p> <p class="ql-block">除大厅以外,还有天泉楼、饮酒亭、碧霞池,以及碧霞池上的天泉桥。除这些主体建筑以外,住宅的北边有假山,后人称假山为观象台。大厅周边尚有50余间楼房,供门生弟子及家人居住。后因近代三次大火,伯府的主体建筑烧毁殆尽,仅存新建伯府的"石门框"、碧霞池、饮酒亭及观象台。</p> <p class="ql-block">天泉证道:阳明心学的巅峰之作,又被称为“四句教”,总结了人类与天地万物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以及个人的认识和群体之间人性本质的变化。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利益和诱惑面前,能否做到致良知,自此修身,人生之路无愧于心。天泉证道就是从自己出发,从自己、天地万物之间认识人性本质和世界万物。</p> <p class="ql-block">碧霞池:位于王阳明故居的东南面,池的北沿与伯府南墙仅2米。碧霞池长36米,宽25米。碧霞池是新建伯府的配套设施,王阳明在扩建伯府之时,在大厅东南面开挖水池,将池取名"碧霞池"。当年池上有座天泉桥,桥边还有天泉楼,是王阳明先生居家时经常与门人讲学论道的主要场所,著名的“天泉证道”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 石     门     框 <p class="ql-block">石门框:原来伯府大门的门框是真正的遗留物。透过门框看到门柱上有副楹联:“绍尧、孔之心传,微言式阐;倡周、程之道术,来学攸宗。”隆庆元年(1567)五月,朝廷为阳明先生恢复名誉,承认良知学说继承了儒家道统,继承了尧、舜、禹、孔子心传,承认阳明先生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规范的阐释;承认阳明先生倡导的是前贤周敦颐、程颢的道义和学术,认可他是儒家后学者的宗师。</p> 明     德     堂 <p class="ql-block">明德堂:“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p> <p class="ql-block">堂匾之上悬挂着“知行合一”的大匾,正中是王阳明先生在朝堂上持笏的画像。抱柱联是朝廷诰命对王阳明的评价:“竭忠尽瘁,固人臣职分之常;崇德报功,实国家激劝之典。”</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先生在朝堂上持笏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明德堂内,有两幅3.5米长3.5米宽的大型工笔画 ——《王华致仕》和《敕封新建伯》,画立大堂左右满堂蓬荜生辉。进入明德堂浓厚的明代气息扑面而来,瞬间让人回到550年前的大明名人之堂。</p> <p class="ql-block">《敕封新建伯》则画的是明嘉靖元年(1521),王阳明因平定宁王叛乱诏封为“新建伯”,同时兼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的故事。两幅大型工笔画所表现的就是儒家文化中的孝和忠。</p> <p class="ql-block">《王华致任》画的是明正德二年(1507),王阳明父亲王华致仕不以为然(与前介绍济公父亲辞官归隐同所为),归田读书自娱侍奉百岁老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余姚北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p> 原   址   考   古 至     善     堂 <p class="ql-block">至善堂:是整个故居中最高的一个厅堂,堂内布置成一个声音剧场,还原明代讲堂空间,采用数字投影的方式,介绍王阳明在绍兴家中为父亲守孝,专事讲学的场景。抱柱联为:“天理助心独战乾坤正论,知行合一屹为宇宙人豪。”</p> 讲     习     堂 <p class="ql-block">讲习堂:堂外的楹联,取自王阳明《夜坐》诗句:“千圣本无心外诀,《六经》须拂镜中尘。”厅内布置了一些王阳明生活习俗,学术思想、交友规则、以古琴、书法来调习心性的有关介绍。</p> 假             山 <p class="ql-block">假山:王阳明当年的观象台,这是王阳明生前在绍兴所筑,用来占卜星象、认证天体的长方形高台。高台南北宽十余米,东西长二十米,形同假山,人称“王假山”,是以碧霞池之土垒起的。王阳明喜欢观察星辰天象,在静观冥思中参悟人生,领悟无穷尽的天理人心。</p> <p class="ql-block">上面有长廊、假山还有“观心”亭,亭联上也是王阳明的诗句:“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p> <p class="ql-block">“观心”亭</p> 阳   明   书   院 <p class="ql-block">"四句教"抄写:"四句教"是明嘉靖六年,王阳明离开绍兴去广西剿匪前夕,与学生王畿和钱德洪在伯府碧霞池天泉桥上一起讨论印证的内容,阳明先生对王畿、钱德洪的各自观点深刻剖析。此事件被称为是著名的"天泉证道"。</p> <p class="ql-block">听书语录抄写</p> 王阳明纪念馆 <p class="ql-block">王阳明纪念馆:主要展现阳明心学的发展历程,常设“真三不朽——王阳明心学文化传承展”,完整介绍阳明心学文化,领略圣⼈生平精神思想高度。</p> <p class="ql-block">新河弄水道北侧的房子,是明代嘉靖时期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吕本的府邸,被称为吕府,现在被改建为王阳明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设计别出心裁。下沉式的方形广场,中间为圆形宝塔样式的建筑,塔顶部分露出地面。所有的展馆都位于地下一层,中间的宝塔内则营造出一种神奇的光影效果,顶部正中开有圆形的天窗,暗含太阳的光明。</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王阳明塑像</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阳明心学”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清代学者王士祯称赞其“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朝)第一流人物”。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示了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思想理论和文化遗产,包括他的书法、手迹、笔记、信礼、遗物等,同时也提供影厅、报告厅、研学教室等设施,是一处集文、商、旅于一体的游学圣地。</p> <p class="ql-block">王门学派</p> 后            记 <p class="ql-block">摄于2024.12.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