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河南古建行

鼠爷

<p class="ql-block">  就在一个月前,我们刚才完成了“一眼千年”系列的陕甘宁石窟行,稍作休整,瞅着正好有近一个礼拜的晴天窗口期,又马不停蹄的一鼓作气,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2024年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继续踏上“一眼千年~河南古建行”。</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简称“豫”,也称中原、中州。位于祖国的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兴业。</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河南就占有了指南针、造纸和火药三大技术发明。文化上更是拥有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商鞅、张良、张衡、杜甫、吴道子、岳飞等中国文化名家高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8月,河南省拥有4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仅次于山西省排名第二!拥有:殷墟,龙门石窟,少林寺,中岳庙,汉三阙,白马寺,观星台,开封铁塔,嵩岳寺塔,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等等闻名遐迩的举世国宝。真是无愧于文化大省和经济大省之列。</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早从杭州出发,五小时后直至中原腹地~古都郑州。</span>到了郑州,首先要拜访的自然是:<b>河南博物院</b>。</p> 一.河南博物院 <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一个由当年冯玉祥将军亲自倡导建立的集河南省自古以来所有文化遗产的宝库,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多次遇难多次搬迁,院内藏品依然是丰富多彩,让人大开眼界!特别是九大镇院之宝更是让人惊讶膜拜,此行首选的打卡点真是收获满满,开局尽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镇院之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2.瑰宝集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3.目不暇接</b></p> 二.西明寺造像碑 <p class="ql-block">  西明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南新乡县翟坡镇小宋佛村。</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宋佛村的西明寺,结果是院门紧闭,附近的大街上也是空空无人,估计冬天了村民们还在蜗居呢。敲开了隔壁几户老乡的门询问才知,村里为了要对寺院进行文物保护,规定在每月的十五这一天才向村民和游客开放。难道我们的第一站就吃闭门羹?坚持一路寻找管门人的信息,来到了一个古朴的大院~村公所,和值班人员沟通了许久,他们也被我们的真心感动,经村长同意,终于拿到了钥匙,在专人陪同下踏入了西明寺。</p><p class="ql-block"> 西明寺造像碑始建于北魏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原有宫殿廊宇已荡然无存,仅有石佛历经岁月沉浮,才得以重见天日,现保存较为完整。硕大寺院空空荡荡的正在维修,在一座矮小的古建单檐楼阁中存放着这块造像碑。让人感动的是,纯朴的村民多年来一直严防严守,拒绝了众多文物贩子的高价利诱,在没有官方管理的情况下,将造像碑保护至今。</p><p class="ql-block"> 西明寺造像碑基座呈方形,上刻覆莲,造像立于履莲之上,通高4.8米,属单体浮雕造像。观世音菩萨位于左侧,宝增垂至肩上,右手屈肘上举,握莲蓓至胸前。左手下垂执净瓶,双肩披帛。交于腰下,上折于双时,然后重于双侧,下着裙,腰束带,作小结。右为大势至薯萨像,一佛二菩萨立于长方形基座之上,基座边长2米,高0.65米。</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西明寺造像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p> 三.镇国塔 <p class="ql-block">  完成了对西明寺造像碑的静静观瞻,直接赶往下一个打卡地~望京楼。</p><p class="ql-block"> 沿着新乡卫辉市市郊的康庄大道直行,远远的就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古石塔,之前在攻略中并无安排,停车一探究竟,回报:镇国塔,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镇国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由卫辉知府周思宸主持修建,历时两年竣工,最初名为“灵应塔”。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因原塔被暴雨淋塌,时任知府袁汝萃倡议重新修建,因嘉庆帝颙琰曾在此处避难,将塔更名为“镇国塔”。</p><p class="ql-block"> 镇国塔。这座塔不仅是新乡地区的唯一佛教砖塔,更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身份——中国雄鸡版图的“心脏”。哈哈,真是福报,半路捡了个宝贝。</p> 四.望京楼 <p class="ql-block">  望京楼,又名崇本书楼,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古城东北隅,建于明弘治年间。</p><p class="ql-block"> 望京楼为明孝宗朱祐樘之弟汝王朱祐梈分封卫辉时所建汝王府中的读书楼,有传是汝王为了思念远方的母亲而建,故称望京楼。</p><p class="ql-block"> 望京楼坐北朝南是砖石无梁结构,并且是整个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现有古建无梁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建造无木之殿,全靠科学设计,工匠们采用造拱桥的方法,先以桥洞形式砌起来,然后合龙,连成一个大拱圆殿顶。无梁无椽较别致,也结实,抗灾性强,而且又不怕火烧,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望京楼形体高大,端庄浑厚,历经四百余年的风雨剥蚀和战火洗礼仍挺然屹立。它的建筑模式、独特工艺对于研究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望京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到了望京楼,依然得知对外不开放,经过和管理员商量,捐献了两箱矿泉水,得以上楼。楼顶宽阔高耸,虽然无法望到京城模样,但是我们依然是阳光灿烂,撒欢留照!</p> 五.比干庙 <p class="ql-block">  比干庙,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比干庙村,始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是以中国第一座坟丘式墓葬——比干墓为基础建立的庙墓合一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比干庙坐北朝南,前为庙,后为墓,占地面积44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照壁、山门、二门、三门、享殿、日月坊、墓冢等。</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12日,比干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六.香泉寺 <p class="ql-block">  香泉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西北二十公里处太公镇的霖落山上,因离香泉近而得名。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为著名高僧僧稠禅师在魏离宫旧址上所建。</p><p class="ql-block"> 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重修,唐、宋、金、元、清历朝均有石刻、雕像, 它虽没有嵩山少林寺那样远近闻名,但是它在豫北地区却大有名气,素有“豫北第一古刹”之称。</p><p class="ql-block"> 主要遗存包括:<span style="font-size:18px;">香泉石窟、《华严经》摩崖、千佛碑、千佛洞、南天门、吴道子石刻麻姑画像。</span></p><p class="ql-block"> 于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山上的古庙都在大规模维修,古井和吴道子石刻尚在,石窟已基本毁坏,只留有魏晋石窟一个,小石塔两座及部分摩崖石刻。不过山上的香火仍旺。</p> 七.田迈造像 <p class="ql-block">‌ 田迈造像‌,又称石佛,位于河南省淇县石佛寺村,俗称“石佛爷”。该造像雕造于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整体呈莲瓣形,通高3.34米,碑身高2.75米,宽1.25米,厚0.17米。</p><p class="ql-block"> 田迈造像的造型生动,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碑身上部刻有浮雕方塔,塔身刻有两龛门,下部则刻有释迦牟尼、弥勒佛、文殊菩萨、飞天、日、月、龙、狮等图像,背面则刻有主持、捐资、礼佛者名及图像‌。</p><p class="ql-block"> 田迈造像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宗教研究意义,还在石雕、美术和书法艺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和造像艺术的宝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今年大殿正在维修,但造像碑保存完好,左右还增加了两块稍小的造像碑,年代不详。</p> 八.大伾山摩崖大佛 <p class="ql-block">‌ 大伾山摩崖大佛‌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内大伾山东部的天宁寺院,开凿于北朝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大佛是一尊善跏趺坐式的大弥勒佛像,通高22.29米,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其开凿年代比乐山大佛早400多年,高度比龙门大佛高5米有余)素有“南看乐山大佛,北看伾山大佛”之说‌。</p><p class="ql-block"> 大伾山摩崖大佛不仅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大佛及石刻大体保存了南北朝时期原样的大佛像,同时也保存了北魏到明代的大量精美珍稀的石刻、碑铭、塔、石兽和石窟。这些文化遗产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匠心独运,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九.殷墟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核心区,毗邻洹河,占地面积268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2024年2月2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是首个全景式展示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奔波,终于赶在下午四点夕阳斜照之时入馆,晚霞余晖之时成为最后一波观赏者,惊叹不已,余兴未了!</p> 十.安阳天宁寺塔 <p class="ql-block">‌ 安阳天宁寺塔‌,又称文峰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天宁寺内,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经过宋、元、明、清各代的修葺和扩建,形成了今天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安阳天宁寺塔通高38.65米,周长40米,壁厚2.5米,共分五层,由下而上逐级增大,呈伞状,风格独特。</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安阳天宁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天宁寺塔并不陌生,已前后三次造访,但依然被它的独特美丽所吸引,这次又和它一起沐浴了冬日清晨温暖的阳光。</p><p class="ql-block"><br></p> 十一.殷墟文化遗址 <p class="ql-block">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p><p class="ql-block">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殷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06年7月13日,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十二.小南海石窟 <p class="ql-block">  小南海石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南25公里的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依山而凿。因其位于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故称小南海石窟。</p><p class="ql-block"> 小南海石窟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由当时的国师大德僧稠最后完成。石窟分为中、东、西三窟,均为覆斗方形三壁三龛窟。中窟外壁刻有佛经,内雕有著名禅师僧稠供养像;东窟和西窟分别雕有释迦牟尼佛和胁侍菩萨等造像‌。</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小南海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我们按照导航的指引,直接到达洹河南岸的“小南海古庙”,在众多的烧香村民中穿梭寻找,还是不见石窟的踪影。再三询问才知就在我们路过的河北岸小山下,急急掉头赶到石窟山墙外,见大门紧闭,已到中午闭关时间,经高人指点,电话找到了石窟的工作人员,好在院内有人,好心的帮我们开了大门,虽然进去后看到的情景让我们大失所望,但也不虚此行。相比对岸满山紊绕的香火,略感失落。</p> 十三.灵泉寺石窟 <p class="ql-block">  灵泉寺石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城西南25公里的宝山上。山有南北两峰,中间有一东西向峡谷,石窟即在峡谷两侧,最早开凿于北朝东魏时期。</p><p class="ql-block"> 灵泉寺宝山和岚峰山石灰岩的断壁上,保存着中国现存时代最早、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浮雕摩崖塔林。灵泉寺石窟对研究北朝及隋、唐时期安阳一带及当时中国的佛教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对研究中国这一时期的建筑史、雕塑史及书法艺术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物来源。</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灵泉寺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这次是第二次游览此地,相比于五年前的杂草丛生,已经有了较好的修正和保护。</p> 十四.修定寺塔 <p class="ql-block">  修定寺塔,俗称“唐塔”,中国唯一的琉璃砖花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30多千米的清凉山南麓修定寺内,现寺废塔存。</p><p class="ql-block"> 修定寺塔是一座单层方型浮雕砖舍利塔。塔由塔顶、塔身和基座3部分组成,通高20米,塔身高9.30米,塔身宽度8.3米。塔是空心结构,三面实壁,南面开有拱券门。</p><p class="ql-block">塔基为北齐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平面为正方形。下为束腰须弥座,上为单层叠涩檐。全塔遍嵌模制琉璃花砖,形状有菱形、矩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等。所嵌高浮雕砖内容有真人、武士、侍女、飞天、伎乐、童子、力士、龙、虎、狮、天马、蟒蛇及花卉等,计有3775块。</p><p class="ql-block"> 修定寺塔的造型、结构、布局和工艺,为中国古塔中之瑰宝,对中国古代建筑史、艺术史、民族史、宗教史的研究,以及建筑物的抗震防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按它的文物价值本该是第一批国保,但在1961年全国文物普查,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巡查到修定寺塔,只因塔顶已毁,塔身大部分又为白灰泥所掩,而未能发现其价值。</p><p class="ql-block"> 1982年2月23日,修定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p> 十五.响堂山石窟 <p class="ql-block">  到了安阳,可不能把几十里外的国宝~响堂山石窟给落下,虽然它不在河南。</p><p class="ql-block"> 响堂山石窟,又称响堂寺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最初开凿于北齐,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是中国三大皇家石窟之一,也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p><p class="ql-block"> 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响堂山石窟、北响堂山石窟(含常乐寺)和水浴寺石窟(小响堂)。南响堂在西纸坊村北的鼓山南麓,现存7窟;北响堂在和村西鼓山之腰,现存8窟,两地相距约15公里。南北响堂共有石窟17座,大小造像4000余尊,并有北齐所刻维摩诘经等重要石刻。</p><p class="ql-block"> 响堂山石窟是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美术、书法的宝库,在中国石窟艺术向唐代写实风格的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响堂山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年前去过南响堂,当时由于时间关系和北响堂插肩而过,这次終算如愿。</span></p> 十六.药王庙大殿 <p class="ql-block">‌ 药王庙大殿‌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李贵作村,是纪念隋唐名医孙思邈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药王庙大殿始建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元代进行了大修,现存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大殿保留了宋金时期的建筑手法,具有明显的元代风格,是河南元代早期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药王庙大殿为单檐悬山顶,灰瓦覆顶,正脊中央有琉璃宝瓶,屋脊上浮雕有龙凤图案,出檐深远,两边有龙头鸱吻。大殿前间设有板门,门楣正面有四枚门簪,梁坊做工粗糙,保留了元代早期建筑的显著特征‌。</p><p class="ql-block">‌ 药王庙大殿于2013年3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十七.青龙宫 <p class="ql-block">  青龙宫,原名青龙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万花庄。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奉旨重修改建为青龙宫。</p><p class="ql-block"> 青龙宫占地超过50亩,主要建筑包括龙凤亭、山门及戏楼、拜殿、东西官厅、玉皇阁大殿、东西厢房、后寝宫等,建筑呈南北轴线对称分布。宫内供奉的神邸众多,包括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青龙王、龙母、东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风伯、雨师、雷公、电母、雪花公主、推云童子、关公、木鲸神等。</p><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二月二,当地人都会在青龙宫举办盛大的庙会,并进行声势浩大的求雨祭祀活动。求雨队伍从武陟青龙宫出发,最终抵达修武青龙峡青龙洞,两县沿路数十村庄悉数参加,成为豫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民间祭祀活动之一。</p><p class="ql-block"> 2013年,国务院将青龙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十八.天宁寺三圣塔 <p class="ql-block">  天宁寺三圣塔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城内东南部的沁阳市博物馆内,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天宁寺始建于隋,初名长寿寺,唐改称大云寺,金改称天宁寺并建塔。寺院已毁,仅存寺塔。</p><p class="ql-block"> 天宁寺三圣塔是河南三大金塔之首,该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塔总高32.76米,十三层密檐式塔身。基座南面一券门上方有青石题额一方,上书“中天一柱”四个大字,各层叠涩密檐下均施菱角砖,并砌出腰檐。檐上砌菱角牙子,其上叠涩做出密檐,各层高度由下向上逐层递减,宽度也逐级收敛,使整体外轮廓呈抛物线形。刹顶为一小宝塔,相轮式刹座,上置宝珠。由于三圣塔特殊的造型,使其既雄伟壮观,又玲珑迷人。</p><p class="ql-block"> 由于正好是周一博物馆系统休馆,只能看着塔尖而兴叹。抱着一线希望,我们沿着大院的红墙围观着宝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墙外的一家居民楼的小阁楼上,我们终于看到了三圣塔的全貌,并留了影。</p> 十九.妙乐寺塔 <p class="ql-block">  妙乐寺塔,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城西7.5公里处,始建于唐代,重建于后周显德二年。</p><p class="ql-block"> 据碑载:佛祖舍利灵骨,建宝塔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p><p class="ql-block"> 妙乐寺塔高34.19米,塔体为13级密檐叠涩式方形砖塔,塔二层以上南、东、西壁佛龛内置佛像,计17尊,其中有两尊为铁佛,其余均为玉佛。妙乐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五代大型砖塔。</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妙乐寺塔作为五代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遥望着雄伟的高塔,却被一群基建工地包围,其中不乏有一些高大上的仿古建筑,好在都是些烂尾楼,也无人看管,不用多费口舌,我们就顺利的来到了古塔下。</p> 二十.嘉应观 <p class="ql-block">  嘉应观,俗名庙宫,又称黄河龙王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为了纪念在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建造的淮黄诸河龙王庙,建筑布局效仿故宫,集宫、庙、衙署为一体,素有河南小故宫之说美名。观内有雍正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铜碑,立在一河蛟身上,意在镇恶。</p><p class="ql-block"> 嘉应观主要景点包括御碑亭、严殿、大王殿、恭仪亭、舜王阁等多余处景观组成,分南、北两院和东西跨院,为仿故宫敕建的官、庙、衙三体合一的清代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又是按博物馆系统管理,周一休馆。正好遇上原县文化局的老局长前来怀古,也未能网开一面,只得门前拍照留念。一座嘉应观,半部治黄史,留下遗憾,赶往下一个打卡地。</p> 二十一.巩县石窟 <p class="ql-block">  冒着周一休馆的风险,我们又赶往巩县石窟,看到它还是开门迎客,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p><p class="ql-block"> 巩县石窟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是北魏孝文帝时期皇家开凿的大型石窟之一。该石窟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北魏时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 寺内现存大窟5个,摩崖大像3尊,佛龛约1000个,摩崖造像龛238个,造像7700余身,铭刻186方。</p><p class="ql-block"> 巩县石窟寺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也是唐玄奘出家的地方和唐太宗李世民等皇帝拜佛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1982年,巩县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斜阳西照之时,我们结束了巩县石窟的游览,直奔五十多公里外的登封市,也是此次河南古建行中安排的一出重头戏,在那方圆几十里范围内,就藏匿了多处全国第一批国保单位的宝地。</p> 二十二.观星台 <p class="ql-block">  观星台,位于河南省郑州登封市东南13千米告成镇,由天文学家郭守敬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至至元十七年(1280年)主持建造。</p><p class="ql-block"> 观星台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观星台北侧的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所以又称“量天尺”。</p><p class="ql-block"> 观星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因其独特的设计而成为我国元代天文学高度发达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观星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1日,包含观星台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二十三.中岳庙 <p class="ql-block">  中岳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建于秦(前221—前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同时也是河南省规模最为巨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中岳庙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前身是太室祠,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中岳庙中轴线全长650米,共有7进11层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庙内还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中岳庙内的建筑和碑石是研究魏书书法、道教历史和中岳庙宗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中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1日,包括中岳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二十四.汉三阙 <p class="ql-block">  汉三阙,又称东汉三阙,即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腹地及周围。其中太室阙在中岳庙正大门南约一公里处,启母阙在中岳庙至嵩山书院途中路边,少室阙位于嵩山书院去少林寺之途中。</p><p class="ql-block"> 汉三阙是一种特殊的石雕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汉三阙同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1日,包括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汉三阙由于其极高的文物价值及特殊的珍贵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封存了七十多年,在2023年才逐步整理开放,真是弥足珍贵的国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太室阙</b></p><p class="ql-block"> 太室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太室山前中岳庙南约500米处,原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为“中岳汉三阙”。</p><p class="ql-block"> 太室阙由凿石砌成,通高3.96米,分东西二阙,阙门间距6.75米,东阙高3.92米,西阙高3.96米。两阙结构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构成。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个篆字,西阙有隶篆参半的铭文。太室阙上雕刻的车马出行、马戏、狩猎、神话故事、奇禽珍兽、斗鸡、杂技、楼阁等画像和装饰图案,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艺术创作上的辉煌成就,其形式和内容对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历史有很高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太室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1日,包含太室阙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少室阙</b></p><p class="ql-block"> 少室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东麓,为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大约建于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与太室阙、启母阙并称为“中岳汉三阙”。</p><p class="ql-block"> 少室阙以青灰色块石砌筑,分东西二阙。两阙结构相同,为二重子母阙,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构成。东阙通高3.37米,西阙通高3.75米,间距7.60米。西阙北面三层中部有阴刻篆书“少室神道之阙”6字,阙铭也为篆书,约55行,每行4字,皆侵蚀,不可辨识。少室阙上雕刻的画像有车马出行、宴饮、羽人、玄鸟生商、四灵、兽斗、击剑、狩猎、犬逐兔、驯象、斗鸡、蹴鞠、羊头、鹿、虎、马技、月宫、常青树、柏树等,其中以马戏图和狩猎图最为出众。少室阙是古代祭祀少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少室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1日,包含少室阙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3.启母阙</b></p><p class="ql-block"> 启母阙,又名开母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为东汉延光二年(123年)颍川太守朱宠所建,与太室阙、少室阙并称为“中岳汉三阙”。1</p><p class="ql-block"> 启母阙以凿石雕刻砌成,分东西二阙,现存高3.17米。西阙北面有两方阙铭,一方为启母阙铭,篆书;另一方是请雨铭,在启母阙铭下,隶书,堂溪典撰写。阙身雕刻马技、骑马出行、杂技、幻术、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果下马、狩猎、虎逐鹿、双蛟、月宫图、蹴鞠图等,阙顶雕刻瓦垄、瓦当、板瓦、垂脊等建筑构件,其中女子蹴鞠图是足球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实物证据。启母阙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世界历史学金石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阙顶上雕刻的建筑构件的外形为研究汉代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启母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1日,包含启母阙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二十五.嵩阳书院 <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3千米峻极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宋景祐二年(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是北宋中国四大书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嵩阳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1日,包含嵩阳书院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书院已非同昔比,十年前的上嵩山石道旁的庭院,已经被围成了一个硕大的风景区,其中包括了唐碑、嵩岳寺塔、法王寺塔,,,因为时间匆忙,我们参观完了唐碑和嵩阳书院,就直奔少林寺而去,结果发现漏了一个嵩岳寺塔,返回嵩阳书院景区大门却被告知无法进入,理由是景区规定高龄免票每天只能享受一次,即使买票也不行,真是奇葩的规定!好说歹说都不行,最后还是打了景区投诉电话,通过领导特批才得以再次进入。</p> 二十六.会善寺 <p class="ql-block">  会善寺是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八处十一项之一,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最初为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离宫,正光元年(520年)复建闲居寺。北魏灭亡后,成为佛教活动场所。隋开皇年间,隋文帝赐名为会善寺。</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游幸嵩山时,曾到会善寺拜访高僧道安禅师,并称之为老安国师。之后,僧一行、玄同在会善寺创建琉璃戒坛,使之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戒坛之一和僧人受戒中心。</p><p class="ql-block"> 会善寺是嵩山地区最著名的寺院之一,和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著名高僧普寂、净藏、及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等都出自会善寺。</p><p class="ql-block"> 会善寺坐北朝南,现存二进二院。中轴线保存有照壁、山门、大雄宝殿,两侧有东西配房等8座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会善寺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是元代大雄宝殿和寺院西侧的净藏禅师塔,然而我们无缘见到净藏禅师塔。</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殿檐下施有硕大的斗拱,殿内作减柱造。殿正面明间为隔扇门,余四间皆为隔扇槛窗,背面明间用板门。</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会善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二十七.少林寺及塔林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境内,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将少林寺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这里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现存唐朝至清朝历代砖、石墓塔240余座。</p><p class="ql-block"> 1996年,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类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式多样、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称为塔林。</p> 二十八.嵩岳寺塔 <p class="ql-block">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嵩岳寺内,为北魏时期佛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p><p class="ql-block"> 嵩岳寺塔为15层的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通高37米,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塔刹组成。塔身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下部上下垂直,外壁没有任何装饰。塔身之上是15层的叠涩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柔和的抛物线。塔刹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宝珠等组成,塔下有地宫。</p><p class="ql-block">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反映了中外建筑文化交流融合创新的历程,在结构、造型等方面具有很大价值,对后世砖塔建筑有着巨大影响。中国四大名塔之首,具有华夏第一塔之美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嵩岳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1日,包含嵩岳寺塔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嵩岳寺塔的轮廓线各层重檐均向内按一定的曲率收缩,轮廓线柔合丰圆,饱满韧健。</p><p class="ql-block"> 嵩岳寺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造型深受古印度佛塔的影响,塔身各部做“宝箧印经塔”(阿育王塔)式样,并做出火焰形尖拱等,明显具有古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嵩岳寺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 经过我们近一个小时的来回折腾,终于在夕阳渐落的时光,作为最后一批游客进入了嵩岳寺的山门,一睹了在松风艳霞光影下的宝塔英姿,优美的轮廓确实让人陶醉!</p> 二十九.法王寺塔 <p class="ql-block">  法王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法王寺后西北侧的山坡上,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法王寺塔约建于唐代盛期即八世纪前半叶,是唐代中国较优美的古塔。</p><p class="ql-block"> 法王寺塔为法王寺塔群中最高的一座叠涩密檐式砖塔,也是塔群中唯一的一座佛塔。因其具有明显的唐塔造型,而具体名称无考,文物考古资料中通常编为“一号”,故也称“法王寺一号唐塔”。</p><p class="ql-block"> 2001年06月25日,法王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法王寺塔就在嵩岳寺塔的东北面不到一公里,由于天色已晚,只好在院外拍了几张照片,也算到此一游。</p> 三十.老君山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原名景室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伏牛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2217米。老君山因道教始祖老子归隐修炼于此而得名,是道教圣地,素有“天下无双圣境,江南第一仙山”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我们结束了洛阳嵩山古建的寻游,必然要去老君山去领略一下圣地仙山的境地。当晚住于山脚下,次日一早等索道上山,惊喜的见到了满山遍野的白雪楼阁,来的真是时候,虽然将近三千米的山顶寒风刺骨,但我们还是把玉皇顶(海拔2211.6米)、马鬃岭(八百里伏牛山之主峰,海拔2217米)、南天门、金殿、十里画廊全部拿下!又一次极限挑战。</p> 三十一.龙门石窟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占地面积31.7平方千米,现存2345座佛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前开凿。公元493年至528年间,塑造了适合中原地区汉民族审美和文化的“秀骨清像”的佛像,修建了古阳洞等。唐朝时期历经四帝建造佛像,其中包括潜溪寺、宾阳南洞等。</p><p class="ql-block"> 在唐代,龙门石窟的开凿达到了鼎盛。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这使得龙门石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唐代的佛像雕刻艺术更加成熟,造型上体现出圆润丰满、雍容华贵的风格,如卢舍那大佛,它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这一佛像展现了唐代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准,其面部表情宁静祥和,体态丰腴,衣纹流畅,是唐代佛像雕刻的典范之作。</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景区主要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白园和香山寺四大景点构成。景区内多为皇家石窟。</p><p class="ql-block">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龙门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