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冰心故居探访

拈花一笑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是福建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名人的出生之地,林则徐、林觉民、严复、林徽因、冰心、沈葆桢等等,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的美誉便是因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来到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林觉民的故居,也是冰心的故居。这两位分属不同时代,各自为家国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因为都曾居住在一座老宅,他们的名字就这样相遇。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生于福建福州,是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少年之时的林觉民,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回国与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被枪杀,年仅24岁,史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之一。</p> <p class="ql-block">  绿丛中的石头上则是刻着林觉民和冰心二先生的不同人生,各自光彩。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两位大写的人。</p> <p class="ql-block">  门楣砖雕“狮子滚绣球”</p> <p class="ql-block">  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p> <p class="ql-block">  现存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正中为厅,两侧厢房。厅前有天井、回廊、屏门。</p> <p class="ql-block">  冰心在《我的故乡》一文,对此地深情描述道:“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点,除中轴建筑外,左右两旁还有许多自成院落的房屋。这里却是安静的——青石板铺地,假山点缀,花木扶疏。”</p> <p class="ql-block">  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著名作家冰心(谢婉莹)曾居此。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故居书房重现了林觉民牺牲前书写的流芳千古的百年情书——与妻书,诉说着他的家国情怀与铁骨柔情。厢房展示着林觉民参加辛亥革命的英雄事迹,让人敬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就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还这样描述:“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p><p class="ql-block"> 信中委婉深情地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与不舍,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深的眷恋与无尽的悲伤!他用最质朴的文字,最感人的话语诉说着家国情怀,畅叙了儿女情必须服从革命事业的至理,将一已之爱扩展到普天下人之爱,表达了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情怀。谱就了痛切心扉的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全文感情真切,荡气回肠,具有深远的感染力和震撼力。</p> <p class="ql-block">  林氏一门,人才济济。有治世良才林长民,有革命英烈林觉民,也有革命"飞将"林尹民。他们身体力行,为国家前途,为民众福祉,做出自我牺牲。还有"反袁斗士"林寒碧、"一代才女"林徽因,皆时代楷模,英名永存。</p><p class="ql-block"> 林孝颖(生卒年不详),字可珊(一字可山),林觉民的叔父、嗣父。善诗词,与陈衍、台静农、钱穆等学者素有交情。曾分纂民国《福建通志》,任教全闽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著有《木樨香馆诗话》《拾穗居士文存》等。</p><p class="ql-block"> 林孝恂(生卒不详),字伯颖,林觉民伯父。工书、善诗,曾习中医。中进士后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等县地方官。曾在杭州万安桥边创设林氏家塾,传授经世之学,塾师为林纾、林白水。</p><p class="ql-block"> 1897年,林氏家塾还聘请华惠德(加拿大籍)、嵯峨峙(日本人)教习英文和日文,以开风气著称。晚年参加"晋安耆年会",与陈宝琛、严复、陈衍、力钧等人交游。</p><p class="ql-block"> 林长民(1876-1926),林徽因之父,林觉民堂兄。少时受业于林纾,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著名国际法专家,福建法政学堂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1917年,在北洋政府任司法总长。"五四运动"爆发前夕,曾撰《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文,疾呼:"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p> <p class="ql-block">  林肇民(生卒年不详),字朴初,曾就学于日本士官学校。归国后,入福建陆军第十镇二十协任标统。福州光复后,同盟会组织福建海外留学生联合会,林肇民、林天民均为该会发起人。</p><p class="ql-block"> 林景行(1886-1916)原名昶,号寒碧,字亮奇。林孝简之子。幼年随父宦游羊城。1902年,留学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参与反清民主革命活动。民国元年后成为宋教仁秘书,宋被刺后离沪避祸,后游学欧洲。返回上海后,出任《时事新报》总编辑,撰文抨击军阀。</p><p class="ql-block"> 林天民(1887-1948),林孝恂之子,林长民之弟。建筑师、电气工程师,话剧编剧、演员。曾与人合作,组建福建最早的文艺剧社。</p><p class="ql-block"> 林尹民(1887-1911),林觉民堂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06年,留学日本成城学校,"武艺冠其俦"。1910年加入同盟会,自号"无我",说:"凡事只问当为不当为,成败利钝,不必计也"。曾痛哭劝告同伴:"余非不知家族之可恋也,顾念中国将亡,何有于家族!"</p><p class="ql-block"> 林徽因(1904-1955),林长民之女,林觉民堂侄女,诗人、建筑师。文理兼通,才华出众,被誉为"一代才女"。曾主持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图案。</p><p class="ql-block"> 1928年,与梁思成在渥太华举行婚礼。婚后夫妻致力于开创建筑学教育,不畏艰难,对全国多地古建筑做过调查和实测,努力保护古建筑,传承优秀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林璎(1959﹣至今),林徽因的侄女,著名建筑师。自幼对艺术感兴趣,常随父亲林桓出入陶艺室。曾主持设计美国越战纪念碑、民权运动纪念碑等优秀建筑。</p><p class="ql-block"> 2016年11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21人颁发任期内最后一次总统自由勋章,林璎是唯一的亚裔人。</p> <p class="ql-block">  1905年,林觉民遵父命与螺洲陈若霖后代、陈元凯之女陈意映结婚。陈意映深明大义,通晓文墨,婚后夫妻感情和谐。</p><p class="ql-block"> 夫妻居所为一座小楼,取名"双栖楼",楼前种梅植蕉。二人并肩品读诗文,心心相映。陈意映寄给林觉民的信笺落款常署"双栖楼主"。</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p> <p class="ql-block">  陈意映在这里生活了六年。她和林觉民婚后聚少离多,彼此思念。1911年4月,林觉民从日本归来,陈意映意识到有大事发生,她对林觉民表示,如若远行,请将她带上,无论生死,无论贫富。林觉民当时无法答应。在他牺牲后,陈意映让人已有八月身孕,一个月后,提前产下一男婴。终因忧伤抑郁,陈意映于1913年离世。留下二个孩子,一册书稿。</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出生于福州城内书香门第。祖父林彦起曾中举人,生父林孝觊,嗣父林孝颖是位饱学多才的廪生,工诗文。嗣母黄氏出自永泰麟峰黄家,外祖父黄质夫亦饱学之士。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喜爱。嗣母宅心仁厚,舐犊情深。8岁嗣母过世。林孝颖在家中"开馆",亲自为觉民讲授国文。</p><p class="ql-block"> 1898年,林孝颖让觉民参加童生县试。林旭之死,让他反感科举教育。13岁参加童子试时,在考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即掷笔扬长而去。而后于15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陈宝琛所办新式学堂﹣﹣全闽大学堂。</p> <p class="ql-block">  晚清时,政局大变,传统教育凋零,社会风气日下。八股取士制度僵化而式微,而多数士子仍抱残守缺,致力"举业",以求取功名。有识之士,如陈宝琛、严复等,深明世变,洞悉危机,呼吁变法维新,力倡教育改革。</p><p class="ql-block"> 林觉民出生于"书香之家",自幼跟随先辈学习文史诗词,家中亦寄望其于仕途求出路。而林觉民不喜科举入仕,故在童生试中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表达其决绝态度。</p> <p class="ql-block">  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人士为救亡图存而力倡新学,林白水、黄展云等人秉持"教育为救国第一要义"成立福州蒙学堂,设址于文儒坊36号卢家祠。为唤醒民众而倡行新学教育,成为闽省办新学之噶矢。蒙学堂办学成效显著,培养众多革命志士,社会影响甚大。光绪二十八年(1902)后,并入全闽大学堂。</p><p class="ql-block"> 林觉民曾先后就读两所学堂,接受革命思想,交游进步人士,加入革命团体,更加坚定革命信念。</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接受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熏陶,认定"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全闽大学堂文科学习。大学堂总教习叶在琦(<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q1zx2l"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福州南后街叶氏民居</a>)十分器重他:"是儿不凡,曷少宽假,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国文教师陈遵统评说:"在校为文,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后来渐加凝炼。四年之间,境界凡三变,而一过一次大成。"曾加入"汉族独立会",在堂兄林长民所创办《建言报》任主笔。</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性格刚烈,不畏强权,善于组织,在大学堂被学生推为领袖,多次领导学堂风潮。学堂总教习叶在琦认为林觉民聪颖好学、大器早成、且能言善辩,出口成章。</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如今,天井一角依然有林觉民夫妇琴瑟合鸣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冰心在《我的故乡》里对此故居有这样的描述,“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点,除中轴建筑外,左右两旁还有许多自成院落的房屋,每个院落都有水井;北院之西还横亘着一列生西朝东的双层楼房,楼房之西为花园”。</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冰心在作品中多次提到故乡福州。她生于福州,但只回过两次福州,且前后住过三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1911年,她同父亲回乡省亲,对故乡有更多认识,对戚继光抗倭、征东饼以及福州传统习俗和文艺,记忆尤为深刻,在散文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挚情感。她在《我的故乡·自序》中,写道:"故乡在我的回忆中,永远是明丽温暖的.....在我心梗上.....深深刻下了一幅极其绚丽鲜明的画图。"在《我的父母之乡》中,写下"福建福州永远是我的故乡,虽然我不在那儿生长,但它是我的父母之乡。"</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秋,她以第一名成绩考取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在校时各门功课成绩优异,国文成绩最佳。</p> <p class="ql-block">  冰心出生于1900年10月5日的福州府,父亲谢葆璋是海军军官,当她七个月大的时候,便离开故乡,去上海与家人团聚。1911年9月,谢葆璋辞去官职,11月回到福州。三代同堂,住入了祖父刚刚买下的这座大宅。紫藤书屋正是冰心当年与堂姐妹们学习的地方,开始走入文学世界。</p> <p class="ql-block">  冰心故居紫藤书屋散发着浓浓的文学气息</p> <p class="ql-block">  冰心生于福建福州,她多次在作品中提到自己的故乡福州。</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父母之乡》写下:“ 福建福州永远是我的故乡,虽然我不在那里生长,但它是我父母之乡。” “福州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我的故乡,因为它是我的父母之乡。我从父母亲口里听到的极其琐碎而又极其亲切动人的故事,都是以福州为背景的。”</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故乡•自序》写道:“ 故乡在我的回忆中,永远是明亮温暖的….....在我的心梗上…....深深刻下了一幅绚丽鲜明的画图。” 流露出对故乡的真挚情感。</p> <p class="ql-block">  两姓家人的照片如今悬挂在一面墙上,历史在时空中相交。</p> <p class="ql-block">  冰心的祖父名銮恩(1834-1921),字子修,是谢家第一个读书人。十一岁时,冰心读了祖父书架的家谱,知道家族由来和故乡长乐横岭,此后便认定籍贯为"福建长乐"。</p><p class="ql-block"> 冰心祖父与严复、林纾、萨镇冰等人都有交往。特别是与严复(<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jlzd3x"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拜谒严复故居</a>)和林纾的交往,为冰心接触西方文学创造机会。祖父很疼爱冰心,曾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是我们谢家第一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地读啊。"</p> <p class="ql-block">  冰心《祖父和灯火管制》手稿</p> <p class="ql-block">  冰心生前关爱自己的故乡,情感见诸笔下的回忆文章。她关心乡人的生活和教育,关注家乡文学,为故乡作家撰序,为家乡文学刊物撰稿、题写书名,乐于担任刊物顾问,多次询问《福建文学》办刊情况,并为之题词:"祝愿家乡的<福建文学>越办越好。"</p> <p class="ql-block">  1956年7月,冰心由雷洁琼介绍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 冰心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为提高教师待遇、恢复设立教师节呼吁建言。她是民进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民进新老会员,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和民进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冰心一生坚持写作75年,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经历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当代文学发展的漫长历程,开创了"冰心体"文学样式。她一生发表大量作品,所创作的散文和小说诗集有《小桔灯》、《拾穗小札》、《樱花赞》等,皆脍炙人口。冰心还勤于翻译,出版的各种译作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1995年获黎巴嫩总统授予的国家级雪松勋章。</p> <p class="ql-block">  狭长的圆形院门上,刻着一副对联:尘尾清樽三径,蛟毫香篆一帘。</p> <p class="ql-block">  冰心先生人品、文品俱佳,毕生传播至善、至美、至纯、至善,将爱心的种子撒向人间。</p> <p class="ql-block">  看似一座普通的老宅,却深埋着传奇的故事。见到老宅,仿佛就看见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走来。</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s1keec" target="_blank">探访沈葆桢故居</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r2parl" target="_blank">探访“五子登科”之宅第</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ealwkx" target="_blank">衣锦坊水榭戏台</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sy3d1d" target="_blank">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a></p> <p class="ql-block">  2024.12.19 拍摄于福建福州</p> 谢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