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5Ⓜ️驴金鼓洞初阳台宝石峰保俶塔断桥残雪角

季氏民宅/户外杂记

<p class="ql-block">  地铁3号线黄龙洞站B出入口/护国仁王寺遗址→沿宝石山绿道1号线→黄龙吐翠→黄龙洞缘广场右向→金鼓洞/银鼓洞/白云归处亭→牛皋墓/紫云胜景→葛岭山/初阳台→牛背脊→沿宝石山绿道2号线→哈蟆峰/宝石流霞→宝石山最佳全景观赏点/西湖风景名胜区.宝石峰→川正洞/宝山闵亭/蹬开嶺/<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湖风景名胜区.</span>寿星石→明代塔刹/保淑塔→纯真年代→宝石山造像/坚匏别墅/十三间楼→大佛寺遗址/大石佛院造像→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浙赣铁路局旧址→蒋经国旧居→断桥残雪/云水光中→望湖楼→浙江省对外交流服务中心(办证中心)/日本驻杭领事馆旧址→昭庆吉市/少年宫广场→遇见武林/龙游路→沙孟海故居→武林路夜宵小吃市场→孩儿巷→地铁1号线凤起路站C出入口约5.7公里/3小时45分+。</p> <p class="ql-block">  杭州有句童谣“金鼓洞、银鼓洞,跌了河里卜隆咚”讲的就是这里。相比蝙蝠洞和老虎洞的自然清凉,站在金鼓洞、银鼓洞口,其实不大能感觉得到凉飕飕的惬意,但让这里出名的,是洞背后那些仙气飘飘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  杭州金鼓洞、银鼓洞 杭州金鼓洞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景点,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座古代石窟。金鼓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在,金鼓洞已成为了一处文化名胜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金鼓洞位于王庙的后侧栖霞岭上。古人云:“金鼓洞,洞中有滴水之声。闻之,如击金鼓,咚咚作响,故而得名。”金鼓洞在栖霞岭上,山中树茂竹密,山上凉风阵阵,一路鸟鸣莺啼。</p> <p class="ql-block">  从黄龙洞前的缘字小广场靠右手上山,一路行约十余分钟,顺着竹林之中的登山石阶就可以到达金鼓洞、金鼓泉和银鼓洞。</p> <p class="ql-block">  山路有些陡峭,但到了金鼓洞你会觉得豁然开朗。据明代田汝成《愿西湖游览志》卷九的记载:“昔人伐石其间,闻金鼓下乃止。”洞口有石泉渟涵,深涵莫测。看来洞名就是因为这个故事而所得名的。金鼓洞洞前十分开阔,象是一个天然的小广场,一面敞开,三面临崖。洞在崖下,十分宽敞。洞内现在仍供有香火,似乎还有人专门照看。洞的一边就是金鼓泉,至今水清甘洌,可以饮用。</p> <p class="ql-block">  而作为金鼓洞的兄弟银鼓洞却相去甚远,洞小无人照料,还不如从金鼓洞向上攀登,去看看山色和栖霞岭的美丽风景了。</p> <p class="ql-block">  栖霞岭山势不高,又邻靠西湖,因而成为了大家非常喜欢的散步赏景的地方,尤其是到了夏天,人们走在山间林中,怡然自得,更有多处山洞可以乘乘凉。</p> <p class="ql-block">  保俶山是杭州的名山,又名宝石山,是一座死火山。山由火山熔接凝灰岩组成,内含一种特殊的矿物——碧石,美其名曰“宝石”。《徐霞客游记》有云:“宝石山巅,巨石堆架者为落星石,西峰突石尤屼嵲。”</p> <p class="ql-block">  乌石峰是宝石山的余脉,当属徐霞客所云之“西峰”。山石黝黑,石上不长草木。有几个洼坳,每个皆可容数人,雨后积水也甚是浑浊,好事者在其中一处累土成包,上植一株小树,树竟也长得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  而作为宝石山余脉的乌石峰,石色如墨,道路清幽,颇有“林深时见鹿”的意境,是不少徒步者和摄影爱好者心中登山望湖的经典点位。很多网友感叹:来杭州,不去走一趟宝石山,那一定是不完整的!</p> <p class="ql-block">  徒步路线:黄龙洞/缘字广场右侧上山——银鼓洞——金鼓洞——返回到丁字路口——乌石峰——虎头岩——拱门——北山街</p> <p class="ql-block">  起点是从黄龙洞前的缘字小广场靠右手上山,一路行约十余分钟,顺着竹林之中的登山石阶就可以到达金鼓洞、金鼓泉和银鼓洞。先左拐去银鼓洞和金鼓洞,然后再返回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银鼓洞不大,银鼓洞也叫小金鼓洞,两个洞相距不远,历史上也颇有关联,类似总店与分店的关系。参观完银鼓洞,我们继续往前走,大概走百来米,就逐渐展现出一个颇具规模的金鼓洞。</p> <p class="ql-block">  金鼓洞洞前十分开阔,像是一个天然的小广场,一面敞开,三面临崖,洞在崖下,十分宽敞。洞中有滴水之声,闻之,如击金鼓,咚咚作响。金鼓洞的前身是鹤林道院,当时香火极为旺盛,遭到太平军破坏,从此就这般落寞了。</p> <p class="ql-block">  看看悬崖上有“归来一鹤”摩崖石刻,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关槐所写。他在杭州的题字都具有地标性,可见当年这里的盛况和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  保俶(chù)塔,别名:保叔(shū)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宝石前山路宝石山上,南临西湖。保俶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传统古建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修保俶塔外观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保俶塔为八面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砌实心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通高45.3米。塔基呈八边形,东西两侧各设垂带踏跺。塔身清水砖砌,八分七层,逐层向上收分,层高随之递减,至第七层转为圆形素身。保俶塔是研究江南古塔的重要实物史料。保俶塔是西湖胜景的标志性建筑,对研究西湖的变迁、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吴越国佛教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3月5日,保俶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保俶塔为八面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砌实心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通高45.3米。塔基呈八边形,总高1.98米。台基部分高0.98米,用条石砌成,每边宽6.65米。东西两侧各设宽3.2米的垂带踏跺。塔身清水砖砌,八分七层,底层边长3.26米。逐层向上收分,层高随之递减,至第七层转为圆形素身。每面皆辟格扇式实心窗,转角处砌出圆形倚柱。每层木檐平坐已毁,现存挑檐与平座平身科、角科,一斗三升扶壁縅,平身科每面一攒。塔顶置铁铸塔刹,高10米,由覆钵、仰钵、相轮、华盖、宝珠、火焰珠等构件组成。覆钵紧扣砖砌塔身顶部,其上置宝珠、仰钵,此3件铁铸构件为明万历七年(1579年)旧物。</p> <p class="ql-block">  保俶塔墩座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墩座的西部或西北部边缘是从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手法粗犷,岩石上清晰可见尖利的凿痕,在墩座的表面部分。在墩座的西北角在岩石上雕凿出了三个通往墩座顶部的阶梯。</p> <p class="ql-block">  保俶塔的墩座高约65厘米,其东、南、北这三面都是用长方形的花岗岩石块垒起来的,这些用石块堆成的墩座与西面在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墩座在那三个阶梯的南部和北面的西角衔接在一起,使旧建筑的基座与宝塔的墩座合二为一。在由这两点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内和保俶塔的基础部分显示在墩座边缘内侧有一个略微凸起,高约8厘米的平台。这个凸起平台的轮廓与旧墩座的边缘直线融为一体,形成一条不间断的曲线。它们沿着边缘的曲线展开,相互之间保持着基本相等的距离。宝塔西边的地面正好跟前述那三个石阶的底部持平,而在宝塔的东边从墩座下到地面却有两段石阶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宝石流霞位于西湖北岸宝石山上。初名石姥山,曾称保俶山、保所山、石甑山、巨石山、古塔山等。山体属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纹岩,阳光映照,其色泽似翡翠玛瑙,山上奇石荟萃,有倚云石、屯霞石、凤翔石、落星石等,吴越王钱封后者为寿星石。故称“宝石山”。在朝霞初露的早晨或落日余晖时,保俶塔和紫褐色山岩呈现的五彩缤纷的景色,所以得名“宝石流霞”。</p> <p class="ql-block">  吴越忠懿王钱俶(929~988年),初名弘俶,字文德,钱缪孙,钱元瓘第九子。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后晋开元中,为台州刺史,胡进忠立他为吴越国王。宋太祖平定江南,他出兵策应有功,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后入朝,仍为吴越国王。吴延爽,钱弘俶的娘舅,后周大臣。后周年间他在杭州宝石山建塔,称为“宝石塔”。</p> <p class="ql-block">  保叔,北宋知名僧人永保师叔的简称,双目患疾,募缘十年重修了宝塔,改称“保叔塔”。名称来历,北宋时期,永保和尚,双目患疾,募缘十年重修宝塔,人们感其精神并以作纪念便改叫“宝石塔”为“保叔塔”(据《咸淳临安志》记载)。</p> <p class="ql-block">  保俶塔是研究江南古塔的重要实物史料,是西湖胜景的标志性建筑,对研究西湖的变迁、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吴越国佛教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3月5日,保俶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断桥残雪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也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题名景观——“西湖十景”之一,以冬日赏雪为胜。断桥在宋代时名为宝佑桥,元代时又被称为段家桥。历史上断桥屡毁屡建。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杭州知府李端修缮过断桥。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到杭州,在西湖孤山修建清行宫,在断桥、西泠桥建了桥亭和桥门,关闭桥门,必要时可阻止百姓进入此区域。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断桥东北侧建了御碑亭,亭中置御题“断桥残雪”石碑。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断桥。那时候,桥上还有桥门,辛亥革命后废去。民国三年(1914年),又重修。2013年3月5日,西湖十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断桥的东侧,是三岔路口。自昭庆寺(今少年宫)方向来,一面向白堤,一面向北山路,因此形成一块开阔地。在断桥东端北侧建有御碑亭,这是为康熙皇帝亲笔题名“断桥残雪”树碑建亭。建筑物虽不大,但起到“点景”的作用。这里还有望湖楼(茶室),这座建筑是八十年代末重建而来的。望湖楼虽离断桥有些距离,但历史上都把这望湖楼和断桥连在一起组成一景。好多文人墨客,往往把望湖楼和断桥残雪景结合起来吟诗作赋。</p> <p class="ql-block">  尚需修正完善,转载图文视频,致敬感谢作者,敬请关注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