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小记4——安徒生童话《小锡兵》与蜂蜡塑形

田佳

<p class="ql-block">《小锡兵》是安徒生笔下的一部经典童话。故事中,一个孩子生日时收到了一盒锡兵,其中一位锡兵因制作时锡不足而少了一条腿,但他却始终坚定勇敢。他爱上了纸做的跳舞姑娘,却遭到了鼻烟盒里小妖怪的嫉妒,被推下三楼。他经历了诸多磨难:被置于纸船上在水沟漂流、遭遇水耗子的拦路、被大鱼吞入腹中,但他始终坚定。最终,他随鱼回到主人家,再次见到跳舞姑娘,却被孩子扔进火炉,一阵风也将跳舞姑娘吹进火炉,他们最终化作一颗锡心。</p> <p class="ql-block">在听我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明亮的眼睛始终追随着我,他们的表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担心、有时紧张……所有的孩子都被童话故事深深地吸引,他们被带到了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这虽是一个略显悲伤的童话故事,但其中却始终存在着坚定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在童话之后的蜂蜡塑形中,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与蜂蜡一起工作,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心中的图景变成可以触摸到的现实。</p><p class="ql-block">一些孩子们对小锡兵乘坐的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捏、按、拉……塑造出一艘艘小船。船,象征着外出与探索,象征着会遇到许多新鲜事物。塑形船的孩子们或许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也敢于冒险。</p><p class="ql-block">船,也象征着承载与希望,它能帮助人们抵达彼岸。通过塑形船,孩子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可以实现。</p> <p class="ql-block">一个平时乖巧腼腆的女孩却塑形了小锡兵在下水道中遇到的拦路水耗子。这是一个反面角色,一个坏蛋,她为何塑形它呢?她或许是在通过塑形释放自己内心压抑的另一种情感;她或许想表达,一直当好孩子真的很累。生活中,谁说只能当一个好孩子呢?</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孩子塑形了吞掉小锡兵的鱼,以及剖开鱼肚子的刀。被鱼吞掉,结束了小锡兵在波浪中的颠簸,仿佛回到一个温暖的包裹中,虽黑暗,却孕育着新的希望。塑形鱼的孩子或许在等待那新的希望来临。</p><p class="ql-block">而刀,结束了小锡兵的冒险旅程,刀剖开鱼肚子取出小锡兵,刀结束了黑暗,带来了光明。这是故事中的重要转折点,塑形刀的孩子内心或许在经历着果断与转变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也有几个孩子塑形了小锡兵最后融化后化成的那颗锡心。这颗心小巧玲珑、晶莹剔透。经历了诸多磨难后,小锡兵心中的追求虽未实现,但初心却永远存在。</p><p class="ql-block">这也许就是: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不圆满就是圆满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童话与蜂蜡塑形的结合,为孩子们构筑了一个触手可及的幻想王国。古老的童话中蕴含着神奇的力量,那些故事中闪烁着智慧光芒、蕴含深刻哲理的人物和物件,在温热的蜂蜡间逐渐有了具体形态与生命。孩子们的手指在塑造过程中越发灵巧,想象力也在童话世界里肆意奔腾。这些艺术活动悄无声息地滋养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发挥着深层的疗愈作用,真、善、美、坚定、笃定、正义……不知不觉中,进入孩子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这些孩子在幼年时得到的珍贵礼物,将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漫漫人生路上不断给予他们前进的正向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佳老师</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