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之黔阳古城

李木子

<p class="ql-block">  黔阳古城位于湘西南沅水上游,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德夯—黔阳古城175公里2.40小时,)黔阳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立的镡成县,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更迭,中原文化、苗蛮文化、荆楚文化、百越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还是是中国现存街巷格局与整体风貌最为完好的古城。古城内有三十余条街巷、二十余座宗祠、十余处官宦大院,还有数十个宫庙会馆和数百间商铺,可谓山水楼城塔对河,百姓千家万年窝。被誉为“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和“滇黔门户”‌。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曾在此担任龙标尉七年,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诗使芙蓉楼名扬中外。</p> <p class="ql-block">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贬龙标县尉,世称王龙标,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于黔阳古城作《芙蓉楼送辛渐》诗,千古传颂。</p> <p class="ql-block">  少伯井,相传为王昌龄谪贬任龙标县尉时所建。清顺治年间,黔阳古城被围困,百姓靠此井水生活,终得无恙,为感谢王昌龄掘井之恩,将此井命名为“少伯井”。这口井井中有井,井下有井,神奇神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节孝祠,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曾为供奉黔阳古城历朝历代节女孝子,是神庙,现还保存有“为妇女劝”牌匾一块,民国时为戴笠临时公馆及黔阳县“人民抗敌后援会”,后逐渐废弃,现为戴笠与军统黔阳特训班陵列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晋阳世第,黔阳县唐氏后裔世居地。唐氏祖先,始祖唐尧,即尧帝,曾受封于唐(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其后裔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以国为姓,称唐氏,经历四千三百余年。此人家乃晋阳唐氏后裔,故府名“晋阳世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渤海世第,清道光年间,黔阳县令龙光甸之子龙启瑞被“少伯井”故事所感动,于少伯井附近挖了一口井,后龙启瑞高中状元,人们便将此井命名为状元井。不久,据说是山东渤海王的子孙,举人高思慧修建窨子屋,取名“渤海世第” 将状元井圈于院内。</p> <p class="ql-block">  自古湘西多匪患,所以大户人家多建 窨子屋。所谓“窨”,如其字形,有窨藏之意。其特点是房屋的格局随地形变化而变化,外围有封火墙,出于防御考虑,其外立面没有开窗,厢房的窗户全部开向内部信道,而内部信道完全靠天斗与亮瓦采光。屋子上部建有晒楼,有采光、通风、晒晾货物等多种功能,还有瞭望料敌、报警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士府第也称王家大屋,为王有为故居,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由当年岁贡、河南汝宁府新蔡县知县王鹏兴建。王鹏之子王有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万历首辅张居正为同榜好友。王家大屋是目前湖南发现的极为罕见的抬梁式四合院民居,院内有两进木结构堂房、厢房、天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浴兰小室,清末,擅书法的杨景山,弃官从商,于此购置瓦屋三栋,植以芝兰,名之“浴兰小室”其子杨于茂,清末民初书法家,今山东、江西及湖南博物馆、黔阳古城芙蓉楼均存有其墨迹与石刻。其后人在书法上也都造诣颇深,故人们将浴兰小室称之为“书法世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然翔园,是一所民俗博物馆,是侗族民间非遗传承人杨汉明先生创建,以还原抢救历史文明符号为主体,展示还原了上古古巫傩面具,从而解读出了远古文化的内涵,是人类公认的活化石。展品有傩面、傩具、傩器、雄仗、图腾等,是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紫微高照大院,民间称“杨家大院”,系云津杨氏杨文赐父子,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杨文赐祖籍昆明,为官约己爱民,清廉自守,因“贫不克赴皖升任,又不克归”,自永绥“清白传家”“三鐘世第”“三鐘余泽”“星辉云缇”四个小院,一脉相承礼序归家,构成紫微高照格局,为黔阳古城最具文化特色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核心景区芙蓉楼,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而闻名,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其唐风宋韵,巧夺天工。楼内还藏有国内罕见的大型古代珍品碑刻群,极具学术与观赏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半月亭,相传为王昌龄抚琴吟诗之所,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黔阳知县龙光甸主持修建,时呈新月形,故名“半月亭”。亭联“鱼游水底寻明园,树插石缝遮青天”,为近代政治家熊希龄先生1927年游芙蓉楼时撰,王述邦先生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耸翠楼为王昌龄宴客吟诗之所,他曾于此饯别辛渐。楼柱上对联“径曲尚余寒雨润,楼高直与白云亲”,为清道光年间桂林龙启稷(道光辛丑状元龙启瑞兄弟)为重修芙蓉楼所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标胜迹门建于清中晚期,砖石结构。门楣正中为“王昌龄送客图”,乃清代状元龙启瑞的祖母、著名女画家黎采苹,根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勾勒,著名泥塑家肖登瀛先生所塑。故人称“三绝图”,两侧为春、夏、秋、冬四季图。胜迹门向河岸倾斜两尺多而不倒,其倾斜度已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至圣遗像,该石刻画像为世界公认的孔子标准画像,高2.2m,宽1.2m,刻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p> <p class="ql-block">  记事碑廊,黔阳古城是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现在保存有各类记事碑刻约300余块,堪称中国最大的石书档案博物馆。其中,芙蓉楼景区新园碑廊集中黔阳古城20多块古代县衙的文书通告,是研究五溪地区官道文化和行政演变的宝贵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志完成于 2025年1月5日 海南</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于 2024年10月26日 黔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