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诗词双咏

云海

<p class="ql-block">  七绝.小寒</p><p class="ql-block">冷气南奔温续降,</p><p class="ql-block">地结河冻九天寒,</p><p class="ql-block">北迁大雁雉鸣叫,</p><p class="ql-block">阳气生魂春意还。</p><p class="ql-block">(新韵)</p> <p class="ql-block"> 千年调.小寒</p><p class="ql-block">千里冻河封,颤抖天寒厉。大雁飞迁北往,俯看梅卉。鹊巢启建,喜望山茶丽。鸣叫雉,水仙隨,报春意。</p><p class="ql-block">众神合祀,新旧交时祭。谷物甘果配制,腊八饘艺。北南各便,饺子糯粮食。九九数,去寒图,冬日逝。</p><p class="ql-block">(辛弃疾体)</p> <p class="ql-block">今天,1月5日,农历腊月初六,星期日,10点32分31秒小寒。近几年小寒时间如下:2021年1月5日,农历腊月廿三,星期二,11点23分17秒小寒;2022年1月5日,农历腊月初三,星期三,17点13分54秒小寒;2023年1月5日,农历腊月十四,星期四,23点4分39秒小寒;2024年1月6日,农历十一月廿五,星期六,4点49分9秒小寒。</p> <p class="ql-block">一、小寒概述</p><p class="ql-block">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p><p class="ql-block">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意味天气寒冷,但未到极点。对小寒节气的名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中国北方地区小寒比大寒更冷,是因地表“余热”相对较少,至小寒时已释放殆尽,使温度降至最低。而南方地区地表相对较热,其“余热”至小寒节气尚未释放完毕,至大寒则地表“余热”散尽,气温方降至最低。</p> <p class="ql-block">二、小寒期间气象变化</p><p class="ql-block">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在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 </p><p class="ql-block">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北方地区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意思是说,小寒节气要比大寒节气的时候更冷,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小寒一般是在“二九”到“三九”的时段,小寒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过后大寒气温稍升高。中国南方地区最冷是在四九天,四九比三九更冷,四九时处大寒节气内,南方地区大寒比小寒更冷。 </p><p class="ql-block">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小寒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中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大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p> <p class="ql-block">三、小寒物候及对应花信风</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p> <p class="ql-block">小寒三候对应花信风分别为梅花、山茶花、水仙花。</p> <p class="ql-block">四、小寒期间农事活动</p><p class="ql-block">由于中国南北地域跨度大,所以,同样的小寒节气,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生产农事。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田间已经没有太多的农活,都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p><p class="ql-block">南方地区则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则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p> <p class="ql-block">五、小寒传统习俗</p><p class="ql-block">(一)腊祭</p><p class="ql-block">“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称为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p><p class="ql-block">“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p> <p class="ql-block">(二)冰戏</p><p class="ql-block">我国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气比较寒冷。有时候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吃腊八粥</p><p class="ql-block">小寒节气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茭角米、栗 、红 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穗、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牌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 补人之物”,认为吃精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来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更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p> <p class="ql-block">(四)吃饺子 </p><p class="ql-block">在小寒节气,人们会在家里包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味的饺子,一边聊家常,享受亲情的温暖。饺子是中国传统的面食,象征着团圆和吉祥5。</p> <p class="ql-block">(五)吃糯米饭 </p><p class="ql-block">在小寒这一天,在广州等地有吃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是一种由糯米、腊肉、腊肠、香菇等食材组成的传统美食,香气扑鼻,营养丰富。人们认为在小寒节气吃糯米饭可以驱寒保暖,增强身体免疫力。</p> <p class="ql-block">(六)吃菜饭</p><p class="ql-block">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p><p class="ql-block">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弄菜与咸肉片、肠片或是板鸭,再剁上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婉美。</p> <p class="ql-block">(七)吃黄芽菜</p><p class="ql-block">天津地区日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 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美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疏菜的稀缺而担忧。</p> <p class="ql-block">(八)吃膏方</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滋补肾脏。膏方不仅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还具有滋补身体,强壮体质的作用,在冬日里受到民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膏方进补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p><p class="ql-block">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p> <p class="ql-block">(九)九九消寒每天一笔</p><p class="ql-block">从元代就已开始,从皇官到民间都时兴的“九九消寒图”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一般这么玩:冬至之后,贴梅花枝于窗间,佳人梳妆之时,每天用胭脂涂满一圈,等到八十一圈都涂满,原本雪白的梅花尽皆化身杏花,窗外已春回大地。</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p> <p class="ql-block">(十)画梅 </p><p class="ql-block">小寒节气前后,恰逢梅花绽放的时节,因此便流传下了小寒画梅花这一习俗。古人也有踏雪寻梅的风雅习俗,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奋勇当先的精神,用笔墨描绘梅花的千姿百态,也是侧面抒发对梅花精神的赞美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十一)采购年货准备过年</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采购或准备年货,如腌制腊肉、制作香肠等。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亦很热火,陆续为春节作准备。</p><p class="ql-block">2、九九消寒每天一笔</p><p class="ql-block">从元代就已开始,从皇官到民间都时兴的“九九消寒图”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一般这么玩:冬至之后,贴梅花 枝于窗间,佳人梳妆之时,每天用胭脂涂满一圈,等到八十一圈都涂满,原本雪白的梅花尽皆化身杏花,窗外已春回大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二)体育锻炼 </p><p class="ql-block">俗语说,冬练三九。南京等地人在小寒季节里都有一套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斗鸡等。如果正巧碰上下雪,许多人就会到外面打雪仗,堆雪人等等,总之是十分的热闹。体育锻炼在寒冷的冬天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六、小寒农业谚语</p><p class="ql-block">小寒大寒,冻成一团。</p><p class="ql-block">小寒大寒,准备过年。</p><p class="ql-block">小寒无雨,小暑必旱。</p><p class="ql-block">小寒大寒,冷成冰团。</p><p class="ql-block">小寒不寒,清明泥潭。</p><p class="ql-block">小寒大寒,滴水成冰。</p><p class="ql-block">小寒不寒寒大寒。</p><p class="ql-block">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p><p class="ql-block">小寒暖,立春雪。</p><p class="ql-block">小寒寒,惊蛰暖。</p><p class="ql-block">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p><p class="ql-block">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p><p class="ql-block">冷在三九,热在中伏。</p><p class="ql-block">腊七腊八,出门冻煞。</p><p class="ql-block">腊七腊八,冻死旱鸭。</p><p class="ql-block">腊七腊八,冻裂脚丫。</p><p class="ql-block">三九、四九,冻破碓臼。</p><p class="ql-block">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p><p class="ql-block">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p><p class="ql-block">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p><p class="ql-block">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p> <p class="ql-block">七、小寒起居养生</p><p class="ql-block">(一)生活起居</p><p class="ql-block">俗语说“冬练三九”,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天,“三九”天是指冬至节气开始数九,九天为一周期,其中第10天至第18天称作“二九”,第19天至第27天称为“三九”,以此类推。小寒节气正处在“二九”“三九”期间,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也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节。 </p><p class="ql-block">(二)饮食养生</p><p class="ql-block">中国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p><p class="ql-block">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p><p class="ql-block">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p><p class="ql-block">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p><p class="ql-block">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p><p class="ql-block">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专此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