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大扇面亭的前世今生 <br>扇子最早出现在殷代,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时候,扇子叫“翣”,并不是用来扇风,而是作为一种装饰品。到了周代,王公贵族的车子上有一种叫“障扇”的装置,用来遮挡风尘。后来,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也有大障扇,显示他们的威风。<br><br>西汉以后,扇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开始有了扇风纳凉的作用,成为人们夏日里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古人对扇子的喜爱不仅体现在日常使用上,还表现在将扇子视为“凉友”,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甚至将亭子建成扇子的形状。<br><br>如今,在北京的皇家园林和王府花园里,仍然保留着四座著名的扇形亭:北海的延南薰、颐和园的扬仁风、宋庆龄故居的箑亭和天坛的扇面亭。这些亭子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br><br>而在江南的园林里,也有许多著名的扇亭。这些扇亭作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小品,或单独安置,或在修廊拐角、山水转折处,造型灵动,巧妙优雅,让人叹为观止。 北海公园的扇面亭名为延南薰,位于琼华岛北漪澜堂后的假山之顶。该亭子以其独特的扇形设计而闻名,形状如展开的扇面,两侧及其后多开花窗,亭前则是扇骨扇轴,而扇轴亦是建筑的中轴,北海北岸的风光尽收眼底。<br><br><br>延南薰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南风歌》中的“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象征着乾隆帝希望此亭能带来宁静和舒适。<br><br>设计也非常讲究,三折面相连的扇亭如展开的扇面,玲珑精巧地镶嵌在苍林翠柏之间,使得北海公园的景色更加诗情画意。<br><br><br>此外,北海公园内还有其他多种形状的亭子,如四角的沁香亭、云依亭、意远亭等,六角的朵云亭、峦影亭等,以及八角的引胜亭、涤霭亭、枕峦亭、妙香亭等。这些亭子不仅丰富了北海公园的景观,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多样性和精致<br>。 四面都有墙或门窗也是亭?乱套了 因亭在区域不对外开放,有关资料转自网络,仅供朋友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