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舞蹈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功能强大,历史悠久,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它除了具有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叙事功能,还具有情感交流功能、教育功能、凝聚人心功能、鼓舞势气等社会功能。</p><p class="ql-block"> 舞蹈艺术的叙事功能,最早来自人类的肢体语言。原始时代的人类,为了能够在恶劣自然环境中求生存,便使用能表达情感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激励族群齐心协力的与自然作斗争。舞蹈的这种独特语言功能能够拉近种族之间的距离,丰富族群文化生活,使得舞蹈成为人类交流情感,具有自身鲜明艺术特色和独特叙事特点,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诗大序》中阐述的:“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讲的就是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用语言表达,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用肢体语言手舞足蹈来表达。</p><p class="ql-block"> 《尚书大传·大誓》中记载武王伐纣,将士前歌后舞,军中势气旺盛。这些史记,充分说明舞蹈具有表达内心情感,鼓舞势气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承数千年</span>的舞蹈“活化石”——土家族茅古斯舞,是土家族先祖围猎拜梅山神(猎神)活动中举行的一种叙事舞蹈。<span style="font-size:18px;">拜梅山神的创始人,是史前与</span>黄帝、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之初的三人文化三祖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蚩尤(苗族先祖)。</span>土家族古老而原始的茅古斯舞,土家语称为“古司拨铺”,大意即“浑身长毛的打猎人”,汉语多称为茅古斯,是舞蹈界和戏剧界公认的中国舞蹈及戏剧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从其服饰、道具到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茅古斯真实地再现了父系社会至五代时期土家人的渔猎、农耕生产生活及婚姻习俗状况。“茅古斯”们赤身裸体的肌肤上扎满了茅草,每股五块,腹前捆有一条尺余长并用红布包头的草把,结草为衣以示先民不会织布做衣,腹前之物代表人类的一种繁衍工具。茅古斯舞叙事结构很完整,内容有祭拜土家猎神、围猎、打猎、获得猎物、欢乐庆功、凯旋而归、谈情说爱、繁衍生子等内容。舞蹈肢体语言主要有:“打猎”、“抬猎物”、“抖肩”、“摆手”、“翘棍”、“扫地除邪迎喜”等舞蹈语汇。</p><p class="ql-block"> 传承数千年 ,集音乐、舞蹈、叙事“三元一体”艺术形式的湘西苗鼓,与其他民族鼓舞不同的功能 ,是它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湘西苗族鼓舞有叙事“祭祀鼓” 、叙述扯秧、插秧、割谷、打谷、挑担、挖地、播种、推磨 等,反映劳动生产生活的叙事“丰收鼓”;还有叙述“纺纱”、织布、梳妆、打扮等劳动生产生活的叙事“花鼓” ;叙述猴儿“碰鼓受惊”、“击鼓听鼓”、“击鼓逗趣”等,自娱自乐的叙事“猴儿鼓”;鼓舞民族势气,展现民族精神、体现民族强悍,用“猛虎下山”、“老鹰展翅”等武术动作击鼓叙事的“撼山鼓”等湘西苗族鼓舞,都是通过舞蹈肢体语言来叙事的。</p><p class="ql-block"> 传承千年的民族民间舞,既是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艺术之根。但是如今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已处在青黄不接的现状,最让人耽心的是民间艺人岁数已高和有些已经谢世。另外,年轻人外出打工、求学和对民间文化不感兴趣,所以导致许多民族民间舞处于濒危状态和消亡。如苗族的“徒手鼓舞”、“半步鼓舞”,已经失传。那么,当下怎样传承民族民间舞,笔者认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可通过两个平台进行传承。 </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传承民族民间舞平台:创建专业民族文化传习中心,设立激励机制。</p><p class="ql-block"> 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把原来的湘西州歌舞团改成了湘西武陵山文化传习中心 。该文化传习中心,从成立至今,担负起了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责任。该传习中心2024年创作的舞剧《二十四时舞》,以33项苗族非遗为核心元素,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全剧时间轴线,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节气中的湘西苗族生活习俗,舞剧共分为“冬至•藏”“立春•启”“惊蛰•生”“夏至•长”“大暑•褪”“赶秋•实”六个部分。通过讲述不同节气迁徙苗族的故事,该剧展示对生的喜悦,劳作的意义,爱情的力量,死亡的敬仰,全剧突出刻画祖孙两个角色,象征苗族子孙代代的赓续,表达苗族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序:《冬至·藏》,讲述寒风凛冽的冬天,温暖的火塘边,苗寨的老巴代在给年轻的族人咏唱苗族古歌,歌中远古混沌初开,祖先(秋公秋婆)将日月推到了天上,有了日月的轮转才有了昼夜交替,才有了四季,才有了时间,才有了苗族的节气。年幼的代苟尼和大家一起听着,虽然不懂曲中意,但他却能听到那神圣的歌声中,他们的祖先从蛮荒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 第一篇:《立春·启》 讲述古歌中苗族的先民,一步步从远方迁徙而来,他们敲击着木鼓,给族人以力量,依靠着鼓声他们在无尽山路上辨清方向,依靠着鼓声他们的心同频共振,互相依偎。他们鼓足勇气,在伟大又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奋斗、歌唱、祈祷。在老巴代的咏唱中年轻的族人们看到了先祖伟岸身姿与自然的壮阔。</p> <p class="ql-block"> 第二篇:《惊蛰·生》,讲述惊蛰百虫惊,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万物复苏。河边的青蛙叫个不停,调皮的小男孩下河抓青蛙,老巴代唱着古歌告诉代苟尼:“惊蛰到雨水多、蛤蟆唱山歌,小孩莫下河。”而调皮的孩子怎会听进去长辈的絮叨,趁老巴代不备将他的牛角号拿走,玩耍起来,老巴代不气反觉欣喜,趁机教他如何吹响牛角号,老巴代告诉他想要吹响牛角,就要像牛一样的强壮,当他能吹响牛角时你就长大成为一个真正的苗族男人了,并给他讲起了古歌中牛与太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第三篇:《立夏·长》,讲述盛夏到来,老巴代带着年轻的族人举行着一年一度的接龙仪式,祈求今年能够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在仪式中向年轻人传递着苗族人敬畏自然、与自然共荣的生命观。请龙仪式顺利完成,今年又迎来丰收,在忙碌中大家汗流浃背的抢收稻谷,老巴代不顾年老力衰,执意要像往年一样带领族人抢收稻谷,但随着秋季的来临,天气由阳转阴,万物开始收藏。老巴代终是累倒在抢收的劳作中,他感到生命也将走到尽头,看着这丰收的稻田,看着已经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们,他不舍却也满足。他鼓起力气再给青年们讲起古歌中的故事,而这次故事却未能讲完。在秋公秋婆的怀抱里,老巴代安详地回归到大地的怀抱,无论小男孩的哭声如何悲恸,他都不再回头,他完成了自己的宿命,加入到祖先的行列中。</p> <p class="ql-block"> 第四篇:《大暑·褪》, 讲述老巴代的逝去,让族人沉浸在悲痛中,族人为他举行了喜丧,一位位长辈曾坐过的椅子,被族人们恭敬地排列成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代苟尼吟唱着从老巴代那里传承的古歌,他背起老巴代交给他的牛角,踏上攀登祖灵山之路,他要爬到山顶吹响牛角,让祖先们听到,自己一定会成长为古歌中和牛一样强壮的男人。代苟尼一步步朝山顶爬去,他踉踉跄跄、步履蹒跚。</p> <p class="ql-block"> 第五篇《赶秋•实》,讲述季节年轮,一年一度的赶秋节又开始了,人们穿着盛装,在新一代巴代带领下,庆祝着丰收,歌颂着盛世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该剧表演总时长100分钟,历时2年创作,融入1项世界级、12项国家级、20余项省州市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表达具有强烈苗族特色的宇宙观、时间观、命运观,鲜活展示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传承民族民间舞的平台:可将民族民间舞引进校园,为师生搭建研究创作实践平台。</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所高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且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为社会文明发展服务,这才是高校专业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实践证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民族民间舞引进校园,为师生搭建教学研究创作实践平台是可行的。</span></p><p class="ql-block"> 据悉,近年湖南高校舞蹈专业为了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也开始重视民族民间舞的发掘、传承研创与教学工作,并特聘民族民间舞传承人为客座教授,手把手对学生进行指教,而且初见成果。</p> <p class="ql-block"> 如张家界学院艺术学院舞蹈系青年教师许明、曾琳娜,通过深入生活,了解民族民间习俗文化,向民间舞传承人学习,将掌握的民族民间舞素材编导的叙事舞蹈《逗虎》,不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民族特色,而且叙事结构严谨完整,舞蹈语汇提炼精准 ,采用甩、提、绕、举、翻、腾跃等舞蹈动作组合,用单人、双人、三人、小组等表演形式,叙事了小伙子们嬉闹时斗酒、斗拳、斗凳的诙谐场景,展现了山里人乐观坚韧的性格。整个舞蹈节奏张弛有度、叙事高潮具有审美冲击力;表演者(学生)无论是民间舞基本功,还是肢体语言叙事能力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非常优秀。可以说 ,《逗虎》舞蹈不亚于一篇博士论文含金量。特别是在物欲横流,高校以发表学术论文来论英雄的今天 ,能看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彰显民族文化底蕴的民族民间叙事舞蹈,在校园舞台上亮彩,让我对传承民族民间舞蹈,弘扬民族文化的编导者和表演者肃然起敬。真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更优秀养眼悦心陶情启智的民族民间舞蹈。愿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民族民间舞传承不绝,文脉在兹。</p><p class="ql-block">舞蹈《逗虎》实况视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