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年第一照,《赶温路上数星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蒲德贵 图文</div> 第一缕阳光,照在2025年的第一天,阳光明媚,星空灿烂的新一年之日,为我的拍照之旅开启了好时光。2025年的《第一照》就此开始,去全面关闭的松藻矿区数星星也是快乐。<br><br> 站在渝黔大娄山脉山巅之上,向北眺望重庆,俯瞰蜿蜒曲折的赶温公路,继续延伸的最高点就是打通垭。站在这山望那山,全视觉品读已经全面关闭的松藻矿区,脚下的“断桥”却串联起了我对“三线建设”松藻矿区与重钢大罗铁矿建设的那些难忘记忆。<br><br> “断桥”是为重钢运输綦江铁矿的专用铁路线修建的一座桥墩。60年代初期开始建设,至今60多年之后,这条铁路线虽说未建成完工,留下的“断桥”遗物,很是让人们回忆起过去的那些时光足迹。<br><br> 当年,这条钢铁企业专用铁路线,虽说未能建成完工,起点从渝黔赶水火车站开始,途径小渔坨火车站,再经过石壕煤矿,到达大罗铁矿,全程20多公里,也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基础工程之一。<br>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的铁路交通基础工程得以全面实施,蒸汽火车最大爬坡动力不能超过22‰坡度。在20多公里范围内,专用线建设从赶水镇海拔200多米,提升到大罗乡海拔1000米左右,要实现22‰坡度盘山铁路建设,至少要绕行近百公里,由此,该工程被叫停。随后,建设了小渔坨经双溪、马颈子、打通,到达大罗铁矿的索道运输线,解决了铁矿石运输。<br><br> 新年第一天,站在渝黔山岗上晒太阳,远眺“三线建设”遗留的“断桥”文物;夜晚,再眺望已经全面关闭松藻矿区,渝黔交界的山村经过75年建设,40多年改革开放,实现了全面发展,拍下新年第一照,《赶温路上数星星》,以此来敬畏那些曾经为煤矿、铁矿建设做出巨大奉献的矿工们,是您们改变了山乡,是您们致富了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