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春江东流</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540924</p><p class="ql-block">文字:春江东流</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四章 嘉陵江战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节 生存与策应</b></p> <p class="ql-block"> <b>一、川陕甘计划</b></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胜利,极大的震动了蒋介石和川军各军阀。此时川军已经感到自身难保,只得向蒋介石告急求援,请其派兵人川,统一指挥“围赤”事宜。对“天府之国”早就垂涎三尺的蒋介石,求之不得,立即制订“川陕会剿”计划,令胡宗南部由甘肃入川,上官云相等部向川陕边逼近,准备经紫石、安康、平利,夺取万源。1934年9月底,蒋介石还电令刘湘“即日遵命复职,重行区分,提携进剿,以资振作”。这时的刘湘已经完全投靠蒋介石,曾三次赴南京,面见蒋介石,请示“安川大计”。蒋介石投桃报李,拨款二百四十万元,资助川军,并重新补充了兵力,准备纠合川陕两省的军阀势力,东西堵截,南北夹击,一举消灭红四方面军于大巴山下。12月,蒋介石又派出以贺国光、杨吉辉等为主的“委员长行营驻川参谋团”入川,对川军进行整编,并监督指导作战,这一举措打破了四川长达二十余年的军阀割据格局。</p><p class="ql-block"> 年底,蒋介石亲自飞赴西安,提出了“围剿”川陕根据地红军的新战略,即并进合围,步步为营,全面封锁,持久作战。根据这一战略,国民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川陕根据地周围集结了二百个团以上的兵力。</p> <p class="ql-block"> 在反六路围攻的万源保卫战大反攻之前,红四方面军已退至川陕苏区后部窄小地域,敌人占领了根据地将近三分之二的区域。反六路围攻之后,收复了包括通江、巴中、南江等在内的多个县城,控制了北起广元、南至阆中的嘉陵江东岸大片地区,但是由于万源反击战时,张国焘不同意东线实施大迂回反击,三次战役中取得的仪陇、营山、渠县、宣汉、达县等东南片土地悉数丢失,加上国民党对根据地实施的全面封锁,和长期战争导致的百业萧条、经济凋敝、民穷财尽、疾病流行等困难日益严重。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列举了根据地面临的困境,“粮荒严重,许多地方连种子都没有,认为种下去万一发生‘围剿’,也难保收成”,“劳动力十分缺乏,兵员枯竭”,“有些人逃往敌占区”等。根据地内老百姓和大部队生存都面临着困难,更遑论支撑更大规模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 为了摆脱根据地困境和打破国民党即将发起的“川陕会剿”, 红四方面军先后于11月间,在巴中县毛裕镇和清江渡奇章楼召开党政工作会议和军事会议,总结反六路围攻的经验,确定新的行动方针和作战任务。这两次会议都认为,经过反“六路围攻”,根据地的物力财力消耗太大,反击敌人的大规模围攻将会遇到更大困难;同时,估计到中央红军的长征,有入川的可能,红四方面军“应积极配合其行动”;确定新的行动方针为“依托老区,收缩战线,发展新区”,将川陕根据地扩大为川陕甘根据地,准备集中主力,打击胡宗南部,夺取甘南的碧口及文县、武都、成县、康县地区,补充自己、冲破敌人的“川陕会剿”。</p><p class="ql-block"> 参加清江渡会议的人员为师以上干部及部分团的干部,会议同意徐向前负责准备的作战计划(简称“川陕甘计划”),因此向西北进军,发展新的川陕甘根据地,就成了红四方面军摆脱蒋介石的合围、谋求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工作重心。</p><p class="ql-block"> 这期间,红四方面军开展整训,并进行了整编,由原来的十五个师四十四个团编为十一个师三十二个团,另编了炮兵团、红军大学以及游击队合编城的两个独立师。</p> <p class="ql-block"><b> 二、西渡嘉陵江</b></p> <p class="ql-block"> 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渡嘉陵江</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昭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 1934年12月18日,转进至黔东南的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在川黔边区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根据地。次日,中革军委根据这一方针,电令红四方面军组织新的攻势,以便牵制川军,策应中央红军西进。中央尚不清楚,还未从六路围攻缓过劲的红四方面军,此时已无力在根据地组织新的进攻。</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强渡乌江进占遵义,蒋介石调集川黔军阀和中央军数十万大军准备“会剿”。遵义会议后,中央决定放弃川黔边区计划。20日,红军撤离遵义,准备由泸州上游北渡长江,进而赤化四川。当时,川东有红2、6军团,川北有红四方面军,如中央红军能进入川南,再加上陕南豫西红25军、陕北红26军的配合与策应,对于赤化四川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指示红四方面军配合中央红军渡江,建议以地方武装向东线积极活动,牵制刘存厚第23军,主力向西进攻,“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从苍溪、阆中、南江一线渡江,策应中央红军入川。</p> <p class="ql-block"> 就在中央致电红四方面军的同一天,四方面军正在向西线集中大部主力,并根据“川陕甘计划”, 向嘉陵江上游发展,主动发起了广(元)昭(化)战役。广昭战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准备从东线撤离的部队,自接到中央来电后,便开始秘密筹集造船所需的材料。</p><p class="ql-block"> 广元、昭化是川北的咽喉要地,原为川军邓锡侯部把守,此时防务已经移交胡宗南第1师丁德隆独立旅。该旅刚到广昭地区不久,兵力不多,只有五个团和两支游击支队,且因中央系与川陕军阀素有矛盾,处境比较孤立。如果红军能抓住这一机会控制广元、昭化,就扼守住了嘉陵江两岸川陕交界的要地,南可下川西平原,北可图甘南、陕南,有利于接应中央红军和红25军。</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以9军、30军主力,共九个团,从广元以北朝天驿渡过嘉陵江;以31军93师拟从广昭之间渡江,切断两地联系;另以4军10师和31军91师各一部,向广元东北的转斗铺,阻止陕南阳平关方向来敌,保障渡江成功。当时,驻守广元城的为丁德隆旅第1、3团;驻守昭化城的为第2团。</p> <p class="ql-block"> 1月22日,战斗打响。红四方面军先在广元东北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转斗铺,消灭了胡敌两个游击支队大部。当晚徐向前率9、30军主力,在朝天驿搭建浮桥渡江,次日下午包围广元北六十里的羊模坝(今羊木镇)。</p><p class="ql-block"> 羊模坝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自古以来商贾云集,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历代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川军在这里修建了坚固的工事,守军又换成了国民党正规军丁德隆旅的一个团,加上地形不利,红军在进攻中付出了较大代价,第88师副师长丁纪才在率部进攻时,被敌人隐蔽阵地中的机枪击中,英勇牺牲;第25师副师长兼74团团长潘幼卿,在率领部队追击溃逃的丁德隆旅第1团时,不幸中弹牺牲。两人均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川陕根据地的创建。</p><p class="ql-block"> 激战一天多后,红军终于消灭了丁旅近两个团,控制羊模坝,并成功阻击大坝口方向赶来的敌一个营救兵。随即,徐向前组织围攻广元和打击胡宗南进一步的援敌。</p><p class="ql-block"> 北起广元、南至南部县的中段沿江防线,主要由川军邓锡侯的28军和田颂尧的29军驻守。22日晚,广昭战役发起后,中部的红31军93师从塔子山附近顺利渡江,占领了广元西南的河湾场、走马岭,截断广昭两地的联系。24日击溃邓锡侯部援兵。25日渡白龙江,围攻昭化。</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底,中央红军在遵义以北的土城战役中失利。红军被迫在土城、猿猴渡过赤水,改向川黔滇边转移,指示红四方面军派出一个师南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考虑到四川山险路隘易被截断的特殊地理地形条件,和正在进行的广昭战役,以及接应转战而来的红25军的需要,部队在派兵南下上未达成共识,所以决定仍继续执行“川陕甘计划”,先拿下嘉陵江上游的广元、昭化。而且那一带江面不宽,冬季水流平缓,容易过江。</p><p class="ql-block"> 广、昭两城依山而建,城墙厚3-4米,采用夯土版筑,外包砌石条,糯米浆石灰粘结,城垣坚固,粮食充足,守敌丁德隆旅武器装备精良,而红四方面军又缺乏火炮。红四方面军攻击数日后进展不大,此时,邓锡侯部五个旅也逼近广昭。徐向前考虑到长期屯兵于坚城之下,亦非良策,遂决定放弃原战役企图,从广昭撤围,将主力转至嘉陵江东岸。第一次从嘉陵江上游渡江计划未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 2、陕南战役(调虎离山)</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次渡江作战过程中,红军发现阆中、苍溪附近的沿江中段,守备力量薄弱。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策应中央红军和红25军行动,并吸引嘉陵江沿线敌人北向,以便从中段突破,2月初,徐向前、王树声率红4、9、30军各一部共十二个团突然北向陕南,“占领阳平关、宁羌(宁强)、沔县(勉县),进而攻略阳,取褒城(勉县以东与汉中之间),围汉中,威天水,抄剑阁”,历时十多天的陕南战役,共歼灭陕军第17路军所属孙蔚如部两个旅的大部分,俘敌团长以下四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五千余枝。这期间张国焘指挥第31军和总部工兵营秘密进行渡江准备,陈昌浩指挥33军抗击东线敌人和逐步收缩战线。</p><p class="ql-block"> 胡宗南果然上当,忙将丁德隆旅由广元、昭化调阳平关地区,邓锡侯部接替广、昭防务并北出与胡宗南部策应,将河溪关以南的江防任务交田颂尧部。敌第49、60、61师,亦向陕甘南部移动。大量蒋介石嫡系部队被调回陕甘地区,完全由川军负责的嘉陵江两岸的防守变得更弱。</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东线红军在放弃万源、通江、仪陇等县城后,正逐步将主力集中到嘉陵江东岸的苍溪、旺苍、南江、巴中间,并将云峰镇王渡场山中一片隐蔽的竹林地辟为临时造船厂,建造渡江用的“五板船”和浮桥,为再渡嘉陵江做充分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2月16日,中央来电告知,泸州暂不具备渡金沙江的条件,拟在川滇黔边建立根据地。这封来电出人意外,它将意味着中央将再次西进,原先提出的赤化四川的计划已经无法实现。</p><p class="ql-block"> 28日,二渡赤水后的中央红军重占遵义。3月2日飞抵重庆的蒋介石逐步从外围调集部队,企图重新围困中央红军,军委多次寻找战机均未能如愿实现,进退不易。5日,处于危境中的中革军委急询红四方面军在取得陕南宁羌、沔县及汉中等地胜利后的战略方针与发展方向,同时了解敌人兵力布置情况。</p><p class="ql-block"> 此时,陕南战役已结束,红四方面军除留少部在陕南外,主力已经南下,决定继续执行渡江指示。因为这样做,既可配合中央继续西进;也可在渡过嘉陵江后沿白龙江上行,这是进军甘南的理想路线。</p> <p class="ql-block"> 3 月初,南下主力在仪陇的龙场和仪陇以南的赛金义,歼灭川军罗泽州、田颂尧九个团,并包围仪陇城守城的李家钰六个团;11 日攻克苍溪县城,扫清了嘉陵江东岸的渡江障碍。两次战斗共计俘虏官兵三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近六千枝。南下期间,红31军274团2营4连在副营长的带领下,曾尝试从苍溪以北的鸳溪口渡江,未获成功。之后红四方面军除派出少部继续南下以迷惑敌人外,部队则加紧渡江前的一切准备。</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的突然南下,逼得川军除在嘉陵江沿岸防守外,还急调队伍往东边的巴中、重庆、万源、万州、开州等地带进行防守,防备红四方面军下江东,与红2、6军团会合。</p> <p class="ql-block"> 此时,刘湘已经占领万源,向通江、巴中推进;再考虑到中央面临的困境,此次渡江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总指挥徐向前翻山越岭,亲自带着孙玉清、杜义德等,沿江勘察地形和水文情况,选择主渡点。渡江主力30军的李先念、程世才等也换上了蓝布裤褂,头缠白布帕子,拿着镰刀,背着篓筐多次到江岸边勘察地形。25师韩东山师长带领大家找来打谷桶作渡江工具。与此同时,部队也在汊河抓紧时间秘密演练渡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节 再渡嘉陵江</b></p> <p class="ql-block"><b> 一、强渡成功</b></p> <p class="ql-block"> 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凤县,在广元附近与白龙江汇合,水量陡增,江面变宽,两侧高山耸立,并非理想的渡江地点。但是守江的邓锡侯、田颂尧部,在广元至南部三百多里的沿江,布置了五十三个团,由于战线拉得过长,难免单薄;而且向西往涪江一带的布置,防守又比较薄弱,川军防御正面过于宽大、后方纵深空虚的弱点暴露无遗,因此只要渡过嘉陵江,再西进涪江就容易得多。红四方面军决定采用偷渡和强渡结合,多点同时出击,再迅速向涪江推进。</p> <p class="ql-block"> 负责防守苍溪阆中一带一百多里长江面的是田颂尧的三个团(前沿只有四个营),斗志不足,疏于防守。</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的渡江部队分三路、两个梯队:</p><p class="ql-block"> 中路的30军为渡江主力,于苍溪以南的塔子山附近实施重点突破,消灭守敌后向剑阁、剑门关方向进攻,协同31军夺占剑门关。第二梯队为4军,待第一梯队30军渡江成功后于苍溪渡江,以一部向南迂回,协同9军消灭南部守敌,主力则向梓潼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 右路为31军,从苍溪以北之鸳溪口渡江,抢占剑门关,并迅速向昭化、广元发展,打击邓、胡援敌,保障右翼安全;</p><p class="ql-block"> 左路9军,从阆中以北渡江,以一部协同30军向北进攻,以另一部消灭阆中、南部的守敌,保障我左翼侧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从城南的制高点塔子山上可以俯瞰苍溪城,总部的炮兵营就配置在山顶上,以掩护渡江部队。张国焘和徐向前也都在塔子山,徐向前负责指挥。</p> <p class="ql-block"> 3月28日夜1时半,红四方面军中路第一梯队30军88师突击队在苍溪城南塔子山下的石家坝秘密渡江,并在炮兵营炮火支援下全歼守军刘汉雄部一个营,毙敌团长陈崇朴,攻占滩头阵地。拂晓,攻占飞虎山、高城山等制高点。同时,右翼31军在苍溪城北鸳溪口北强渡成功,一举攻占对岸险要阵地,击溃守敌一个旅;左翼9军在阆中城北涧溪口顺利渡江,阆中被攻占。痛惜的是,第74团在渡江时不慎被冲走了几十人。</p><p class="ql-block"> 随后第二梯队红4军从苍溪渡江,红9军25师在红4军一部配合下,于4月2日攻占南部县城,歼敌一个师部和三个团,扫清西岸沿江敌人。</p><p class="ql-block"> 3月31日,红30军和红9军另一部攻占剑阁县城。4月2日,红31军主力和30军88师攻占剑门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二、浴血剑门关</b></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位于剑阁、昭化之间剑门山上,扼守川陕通道,是川军江防纵深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四方面军进军川西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必经之路。负责指挥攻击这里的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其主力为31军93师、91师一个团和30军88师。防守剑门关的是川军第28军宪兵司令刁文俊率领的三个团。3月,红31军274团曾在剑门关以南、苍溪以北的鸳溪口渡江失利,刁文俊以为红军不会再从这里渡江,其兵力主要面向北方防御。</p><p class="ql-block"> 4月2日拂晓,王树声率领31军由鸳溪口直扑剑门关,避开正面,对其形成了东、南、西的三面包围,88师横扫沿途拦阻的川军,首先抢得西边剑门场守敌的阵地。右翼的红31军91师一部,负责切断昭化方向的援兵,并从东南面黑山观、风垭子等地向敌外围据点猛攻。93师一部从关口南面五里坡、梯子岩,直夺关口。</p><p class="ql-block"> 在红88师263团剑门场,丢失阵地的川军手持大刀,嗷嗷乱叫,拼命组织反击,263团以密集的火力迎击敌人,激战两个小时候,双方陷入对峙。第88师政委郑维山率领268团、265团从263团阵地的左翼猛烈出击,阵地前沿被打成一片火海。红30军副军长程世才趁川军与31军争夺阵地的时机,马上派出两个连前出,堵住了北面的关口。中午时分,在肃清外围之敌占领南坡关口两侧大小剑山上的险要阵地后,红军向剑门关北侧的主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敌人在主峰和纵深处设置了坚固的工事和鹿砦、铁丝网等障碍。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在崎岖险峻的山路上奋勇前行,多次与敌展开生死肉搏。前锋红31军92师276团2营伤亡严重,政治委员刘林堂率领部队冲锋在前,不幸在进攻中英勇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蒙蒙细雨中,通往主峰的山道上被血水染红。</p><p class="ql-block"> 战至下午,在炮兵营和重机枪营火力的掩护下,红2营营长陈康带领剩下的预备队,终于攻占剑门关主峰。随即,各部队突入纵深,并展开追击。战至傍晚,守军三个团被全歼,敌团长杨倬云绝望中在营盘咀跳崖自杀。剑门关上最终升起了鲜艳的红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第二次西征</b></p> <p class="ql-block"> 嘉陵江防线被突破,蒋介石非常恼火,他马上撤了田颂尧的职,并急电射洪、三台、绵阳、梓潼、江油、平武等县,在涪江流域沿线构筑碉堡封锁线。渡过嘉陵江的红四方面军迅速向敌纵深和两翼推进,在川北抢在敌军前面发起攻势,以便为后续大队人马转进腾出空间。</p><p class="ql-block"> 4月2日夜,30军和31军一部由剑门关出发攻占昭化县城。8日,31军主力继续扼守羊模坝、三磊坝,并围困广元。红30军89师、31军93师隔断广元、江油之间的联络,并北出青川、平武,阻止胡宗南部南下。</p><p class="ql-block"> 7日,30军88师由昭化,9军由阆中、南部渡过嘉陵江后,疾指涪江边的江油,14-15日,围攻战略要地中坝。东线的红4军一部继攻取梓潼后,进击江油南边的彰明,对江油形成包围之势。一旦江油丢失,绵阳、成都将受到威胁。17-18日,邓锡侯为解江油之围,拼凑十个团的兵力,在国民党空军飞机配合下向江油大举增援。红军在塔子山、雉山关一带与其激战,予敌以重大杀伤。经过十一个小时的艰苦作战,红军成功击溃敌军,歼敌四个团,俘敌官兵三千余人,攻克中坝。</p> <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打响之际,胡宗南部企图从甘南入川,北面堵截和进攻红军,以配合南路、东路的国民党中央军和川军追剿一、四方面军。</p><p class="ql-block"> 红89师在30军政委李先念的率领下,在夺取剑南关之后,与陈友寿师长率领的31军93师部分一起,溯白龙江而上,于4月上旬攻占青川、平武,北上摩天岭。摩天岭是甘南进入四川的天然屏障,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很重要,历史上称之为阴平古道。三国时诸葛亮曾在此屯兵,以阻止曹魏的进攻。在摩天岭附近红军歼灭胡宗南一个营,并自4月11日至29日间守卫摩天岭,堵击胡宗南部队南下,以保障方面军向西行进的右侧安全。</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张国焘、陈昌浩正忙于指挥川陕苏区后方机关等人员撤退,对继续进攻甘南兴趣不大,迟迟未能下达继续北上甘南的命令;加上岷江峡谷地区道路崎岖,塌方不断,部队运动和筹粮非常困难,红军攻势难以为继,被迫步步南撤。14日,红军从摩天岭先期撤回第89师,撤回途中红军回击攻占平武。</p><p class="ql-block"> 放弃平武、青川以北地区,使得胡宗南在红四方面军进行北川河谷战役之时,轻易入川,占据了川西北通往甘南的咽喉要地松潘,给会师后的两支主力红军后来北上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不得不绕行草地。</p> <p class="ql-block"> 4月中旬,4军一部攻占彰明后,继续西向北川。涪江、川北一带的激战,使得成都的刘湘万分惊慌,宣布全城戒严。</p><p class="ql-block"> 江油战役失败后,邓锡侯害怕红军继续南下,指挥第28军、29军残部分别退守成都以北的茂县、汶川、绵阳及以东的遂宁、射洪、三台和川陕甘边界。至此,嘉陵江战役遂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在历时二十四天的嘉陵江战役中,红四方面军共歼敌十二个多团,一万余人,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川北、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打破了蒋介石的“川陕会剿”计划,为后续部队西进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同时,吸引了几十万国民党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在川滇黔机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敌人加紧了对川陕根据地的进攻。胡宗南部于28日占宁羌,王缵绪部4月4日占南部、16日占阆中,唐式遵部8日占南江、长池,14日占旺苍坝,21日占苍溪。至此,敌人占领了嘉陵江东岸地区并开始封锁嘉陵江。</p><p class="ql-block"> 5月初,留在江东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工厂等大搬家,他们跟随四方面军主力,先后渡过嘉陵江、涪江。这支八万多人的队伍,从此离开战斗了二十七个月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新的征程,开始了第二次西征(史学界称之为的红四方面军的长征)。</p> <p class="ql-block"> 此时,四渡赤水后的中央红军转战川滇黔,渡过金沙江,继续北上,准备在川西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回顾“川陕甘计划”,应该讲是反六路围攻战役的后续,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不得已而为之的抉择。而这次西渡嘉陵江以及随后的进军川西(合称第二次西进),是红四方面军自觉配合中央和中央红军西进,采取的主动行动,最终红一、四方面军得以在懋功地区,实现历史性的胜利会师。</span></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嘉陵江以东只留下川东省委书记刘子才和宣传部长赵明恩领导的千把人的游击队。这是后来中央对川陕根据地丢失有所批评的原因,成为中央政治局芦花会议的重要议题。徐向前的《历史的回顾》和《秦忠回忆录》都说“大搬式”的撤离是张国焘自行做出的决定,但《历史的回顾》中对撤离的原因有比较详细的解释。《红四方面军战史》有这样一段表述“但在收缩战线过程中,根据张国焘的指示,不适当地实行‘坚壁清野’,给人民财产造成了损失;不适当地把地方武装集中起来编为4个独立师全部带走,给以后根据地坚持斗争带来困难。”</p><p class="ql-block"> 川陕游击队在南江桃园建立了根据地,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极大地牵制了敌人力量,为红军长征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由于长期孤军奋战,缺乏援兵和补给,加上国民党军队的残酷围剿,游击队逐渐陷入困境。1940年春,游击队因内部叛徒的出卖和敌人的重重围攻而失败,刘子才和赵明恩相继牺牲。游击队凭着顽强的意志,在川陕根据地战斗了近五年。</p><p class="ql-block"> (感谢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