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德国Nordfila拍卖公司2024年12月9日第500期通讯拍卖第4693号拍品如上图,西式封正面销方框三行式紫色英文戳,戳文:“Internee mail free/of postage/Shanghai P.O. ”,意为“关押人员邮件免资,上海邮政局”,背面销上海1945年9月6日三格式通框汉英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寄件地址“CHAPEI CIVIL ASSEMBLY CENTRE/SHANGHAI/CHINA”,即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在上海设立的8个盟国侨民集中营之一——闸北集中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收件地址为英国格拉斯哥市的苏格兰友好生活协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背面还销有一枚稍显模糊的“A / 12”字样小圆戳,应该是英国检查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未见格拉斯哥到达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综合上述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一件英国侨民从上海闸北盟国侨民集中营寄出的邮件。根据万国邮政联盟的规定,战争期间交战各国对所关押的敌国侨民邮件实行与战俘邮件同等的免资待遇。故本邮件免资,并销有专用的紫色免资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关于上海闸北盟国侨民集中营的历史背景,据上海市社会科学院2006年6月发表的《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占领上海租界,加大对上海英、美等所谓敌国侨民的控制。1942年1月20日,日军宣布对英美等国侨民进行人口登记,之后进一步要求其交出武器、望远镜、收音机等物品,并强令敌国侨民佩戴红色臂章以示标记。</p> <p class="ql-block">1943年1月24日,日本驻沪领事馆制订《在沪敌国人集团生活所实施要纲》,决定在上海设立8个集中营,用于关押敌国侨民。1月29日,8个集中营正式启用,共关押英美等国侨民5258人,之后关押人数又不断增加,至1944年9月达到6200余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8个集中营分别是:浦东集中营,龙华集中营,闸北集中营,沪西第一集中营,沪西第二集中营,沪西第三集中营,沪西第四集中营,教会人员集中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闸北集中营位于北中山路2566号的大夏大学,今为华东师范大学老文史楼。共关押1056人,其中英国人233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关于集中营的关闭时间,《研究报告》称“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告投降才结束......(但)直到11月,各集中营侨民才基本走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笔者认为,日本向盟国的投降日期虽然是在1945年8月,但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是9月9日才举行的,所以集中营的正式关闭不太可能早于9月9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面的这件实寄封收寄日戳时间为9月6日,应该算是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邮件接近于最晚期的例证了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赏邮品,学历史,实为集邮人生一大乐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