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冬雪,从未有过尽处

上海市商务委陳海蓉🦋蝴蝶妈妈

<p class="ql-block"> 日子快活的时候,我们会享受生活,减少睡眠。——题记</p><p class="ql-block"> 今天晴。上午去办公室,下午去做头发,因为只是干坐着,且坐很久,我就趁机把两个人的跨年演讲视频看了。大家知道,过完元旦了,节前的两场跨年演讲成了众多自媒体的热点话题。吴晓波的演讲是在2024年12月30日举行,第二天,12月31日是罗振宇的演讲。先讲讲罗振宇,他的演讲风格幽默风趣,善于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来阐述观点,将复杂的知识和趋势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的洗礼。长达4小时的演讲中,通过分享过去一年的观察和学习心得,洞察趋势和未来的机会。演讲内容较为广泛,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注重从宏观角度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观众提供一种看待世界和未来的新视角。2025年的演讲主题是“来自未来的好消息”,罗振宇通过讲述22个故事,探讨了诸多内容,如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指出AI虽带来挑战,但也促使人类与AI协同进化,创造新价值;还提及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变化,人们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与体验等。首创“知识跨年”新范式,推动了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让观众在跨年之际能够收获知识增量,启发思考人生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罗振宇的这几年经营,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国内,还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是其价值与意义所在。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创新的本质就是“非共识”。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整个过程才叫非共识。什么叫长期主义?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什么叫积极心态?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就还没到最后。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就像一场知识的盛宴,以“来自未来的好消息”为主题,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串联起对过去一年的回顾与未来趋势的洞察。在 4 个小时的演讲中,我仿佛跟着他的节奏,穿梭于不同的场景和领域,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他提到的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的观点,让我深思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不应恐惧变革,是要积极拥抱,寻找与新技术协同发展的路径。演讲中那些平凡人在各自领域坚持奋斗、创造不凡的事迹,也激励着我在新的一年,要怀揣希望与勇气,以长期主义的心态去追求自己的目标,相信只要在微观上持续努力,终将在宏观的人生轨迹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这场演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鼓舞,让我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和动力。</p><p class="ql-block"> 再讲讲吴晓波的年终秀。他的演讲则更具专业性和深度,凭借其深厚的财经专业底蕴,以理性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深入剖析经济现象和发展趋势。节目大致分为回顾过去一年的《遇见》系列、展望下一年的《预见》系列,中场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分享看法,形式丰富多样。演讲内容主要聚焦于财经领域,对当年的经济形势、产业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为创业者、投资者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他强调了长期主义,还指出了AI正在快速变化,初代“AI原住民”正在诞生等趋势。每一年的吴晓波跨年演讲都成为横跨财经、社科、人文、媒体等诸多领域最受关注的年度事件之一,为关注经济发展的人士提供了专业的分析和预测,对企业和个人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国内,还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其中主题为“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强调长期主义。指出2025年是新经济、地缘政治、技术变革三周期叠加的关键之年,还提到了多个趋势,如政策宽松利于内需,职业苏新与升级再进,初代“AI原住民”诞生,行业模型元年到来,零碳经济能者先行等。他未来属于能预见未来的人,不适应环境的企业,注定会被淘汰,企业的未来在于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责任。面对挑战,人生的捉摸不定,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吴晓波以其专业的财经视角和深刻的行业洞察,说自己要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这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务实和有力。关于初代“AI 原住民”诞生以及行业模型元年到来等趋势的解读,让我意识到技术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个行业。这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于个人而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场年终秀不仅让我们对宏观经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们在新的一年如何规划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时代浪潮中积极奋进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毕竟,2024年是极不平凡、充满挑战的一年。全球经济仍在面临复苏挑战,地缘政治风险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困难与压力,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所以每到新年交替,都会进行总结和展望。在总结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和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时,列举出很多问题和挑战。的确,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经济体是没有问题的,其中更不乏面临严峻挑战的,中国也如此。</p><p class="ql-block">但是,列出问题和挑战不是为了使人悲观,而是为了直面它们,找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有效方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问题不可避免,但方法总比问题多。实际上,经验地看,较之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局面处于较好的位置。尽管存在着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直面困难,找到问题的根源,就可以克服和超越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目标。</p><p class="ql-block"> 首要的问题是,部分人们的“悲观”情绪从何而来?这里既有国际层面的,也有国内层面的,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认知因素。“悲观”既来自国际环境的巨变,也来自内部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些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时间里,我们拥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国内的现代化和国际层面的全球化两股力量相向而行,互相配合和强化,这促成了中国的经济腾飞。我们用了不到五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用了1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路。但现在不同了:在外部,美国等一些西方主要国家盛行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力量崛起;在内部,我们自己的经济面临原有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落地难等问题,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过度内卷等挑战。面对复杂的政经形势和众多的风险,对一些人来说,未来似乎非常“悲观”。</p><p class="ql-block"> 我想说,信心很重要,对中国经济必须乐观,且具有充分的理由乐观。信心不足者往往掩盖问题,悲观者往往不敢正视问题,而乐观者直面问题。正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和风险,认知到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风险可以防御,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保持乐观。就外在的地缘政治来说,我们要相信,美国的复兴既有利于美国本身,也有利于世界稳定。我们要理解美国。美国曾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但它现在面临太多的问题。今天,人们感到不确定的是特朗普的“美国复兴”计划对我们所产生的负面冲击。尽管特朗普的“复兴计划”肯定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可以对冲、抵消和可控的。</p><p class="ql-block">在更高的层面,尽管中美竞争不可避免,但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之间不存在谁打败谁的问题。历史地看,大国都是自己打败自己,从来没有一个大国被另外一个大国所打败。即使面对逆全球化,我们也不用那么悲观。我们最近提出三个“不要低估”的观点:一是不要低估特朗普在第二任期期间对世界贸易体系的破坏能力与破坏程度;二是不要低估全球资本再全球化的能力,资本有逐利属性,特朗普无法阻止美国资本走出去,也封杀不了中国资本走出去;三是更不要低估中国的开放政策尤其是单边开放政策在重塑世界贸易体系过程中的能力。而针对内部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更不用像一些人那样如此悲观,相反,要乐观。乐观不是盲目,而是基于客观的要素:一是中国现有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二是我们有巨大的未来发展潜力。</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中美竞争一定不可避免,那么竞争的核心在于制度。不过,制度竞争并非拜登政府所界定的所谓的“美国民主”与“中国专制”之间的竞争,而是看哪一种制度更具有效率,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特朗普的回归,美国已同时着手计划进行两场改革:一是特朗普在进行的一场针对他所谓的“深层国家”的大规模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消除既得利益对实现其“让美国再伟大”目标的阻碍;二是企业家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提出的改革,即去监管和减少政府干预。马斯克的改革意在大规模精简机构和减少政府规模,一旦成功,哪怕是一半的成功,都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外部压力。拜登政府时期美联储的加息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向了美国,美国放松监管又将吸引大量新兴技术前往美国落地。而美国本就不缺资本和人才,一旦去监管化,势必对其它国家的技术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日子快活的时候,我们会享受生活,减少睡眠。”反之,则会足不出户,闷头睡觉。周末的晚上,我不出门,也不睡眠,我会看书。刚看到李清照的那句诗:“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的,又向一年说再见了,你的故事里有多少人陪你迈向了新年,又有多少人留在了旧日时光呢?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有些人匆匆掠过,没来得及告别,莫若就此保存一份相思吧,作为一场相遇的纪念。三毛说:“思念是一场大雪,每一片雪花都是你,如果思念的尽头是重逢就好了。”是的,生命是纯粹的火焰,我们靠我们体内一个看不见的太阳活着。而窗边的冬雪,从未有过尽处。</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