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趁着冬日暖阳,我想到了去赏梅,广州的赏梅基地是罗岗的香雪公园,这间公园每逢赏梅时节,总是吸引广州市民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而我偏偏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赶热闹。听说岭南罗浮山已通了高铁动车,从广州东站出发,不到一个钟就可到达。咦,去罗浮山赏梅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虽曾两次登罗浮山,但时间总与梅开季节擦肩而过,这次再登罗浮山,一定会心偿夙愿。</p> <p class="ql-block">离第一次去罗浮山已相隔四年,感到这里的旅游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公路变得宽敞平坦,人和车流都多了不少。住宿的地方很不错,各种标准任君选择。这里的美食更是令人食指大动,单是鸡就有烧鸡,窑鸡,白切鸡,山坑螺蒸鸡等等,还有酿豆腐、梅菜扣肉等各种客家名菜,清蒸山坑鲩鱼又鲜又嫩,吃到你舍不得收口…。</p> <p class="ql-block">罗浮山自秦汉以来,号称“仙山”,自古拥有“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岭南第一山”、“百越群山之祖”之美誉,被道教尊称为“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总面积为214.82平方公里,山峰432座,其中1000米以上山峰有80多座,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拥有泉、池、涧、瀑、林、洞、观、寺、塔、峰等景观,景区生态环境优越,植物资源丰富,清竹、古树、仙药常年翠绿多姿。</p> <p class="ql-block">罗浮山这块“风水宝地”,吸引古今无数的名人和游客踏足,历代诗人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轼、杨万里、汤显祖、屈大均都曾在罗浮山留下经典的文赋和诗咏。罗浮山的“师雄梦梅”、“东坡啖荔”、“安期天饮”、“稚川炼丹”、“仙凡路别”、“花手游会”、“洞天药市”、“天龙王梦”等不少的传说,神奇幽胜,脍炙人口。2013年12月,罗浮山还被评为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罗浮山的名字来源于罗山与浮山的合并。传说中,浮山原本是蓬莱山的一峰,随着海浪漂流到罗山旁,两山合并后称为罗浮山。另一种说法是,罗浮山本为二山,罗山在西,浮山在东,二山合并后称为罗浮山。罗浮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文化遗迹而闻名,山上空气清新,奇峰林立、瀑布飞泻,山水交融,景色秀丽。</p> <p class="ql-block">白莲湖位于罗浮山朱明洞景区中心,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因往昔遍植青莲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明朝文人祝枝山曾记述白莲湖的白莲“千万计,花过巨,中大如盖,微风吹之,撼撼如玉石切磋之音”。白莲湖曾有一动人故事:相传宋朝博罗人张宋卿出生时,其父梦人赠诗“白莲池上白莲儿,一举成名天下知,四十二年闲富贵,满船空载明月归。”张宋卿在罗浮山水帘洞苦读10年,宋绍兴丁丑年间,以春秋魁为天下第一,后任肇庆郡守,为官清廉。42岁病逝时,只剩布衣几套。为应验梦诗,船载灵柩葬于白莲池畔麻姑峰下。</p> <p class="ql-block">白莲湖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历史上,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曾多次游览白莲湖,并在那里欣赏莲花,创作出了《爱莲说》这一千古名篇。《爱莲说》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白莲湖碰上了震撼壮观的喷泉表现,随着音乐响起,那喷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突然喷得特别高,就像一条巨龙要冲向天空似的,那水柱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扭扭身子,一会儿又转个圈圈,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跳舞,又象一朵徐徐盛开的白莲花。看得我们目不转睛,感觉自己也被这欢快的气氛乐得忘记了一切。</p> <p class="ql-block">梅山别梦景点原称梅花山,位于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大门的左侧,隋代时期因赵师雄在此梅林梦见仙女而得名。梅山别梦景点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共有梅树近1000株。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期间,不同品种的梅花竞相绽放,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虽然由于暖冬天旱,梅山别梦许多梅花已经提早开花凋零,但有几株苍劲的古梅仍高昂着头,无数的枝干缀着朵朵白梅,令人惊喜万分,感觉不枉此行。</p> <p class="ql-block">在罗浮山观梅与在广州香雪公园看梅花的感受完全不同。首先梅山别梦位于罗浮山下,白莲湖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其次这里的梅树高大苍劲,历史悠久,使人产生一种时光倒流的幻觉。另外梅山别梦的梅花尤其清香扑鼻,微风吹拂,蜂飞蝶舞,人在景中甚比仙境。</p> <p class="ql-block">梅花的花瓣虽然不如牡丹那样丰满艳丽,但它那简洁的线条、素雅的色彩,却透露出一种别样的高洁与清雅。</p> <p class="ql-block">走进梅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每一口呼吸都仿佛带着丝丝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梅花是冬天的使者,它用自己的美丽和坚强,为沉寂的冬季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成为千百年人们咏颂的洁白精灵。</p> <p class="ql-block">罗浮山梅花素来有名,隋代就有“先天下而春,先万木而香”的美誉,北宋时苏轼赞罗浮山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p> <p class="ql-block">《卜算子·咏梅》·陆游</p><p class="ql-block">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p><p class="ql-block">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p><p class="ql-block">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p><p class="ql-block">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p><p class="ql-block">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花为背景,描绘了它们在寂寞中独自绽放的凄美景象。诗人通过“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描写,展现了梅花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与不屈。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表达了梅花即使化为泥土,其香气依然永存的崇高精神。</p> <p class="ql-block"> 《墨梅》·王冕</p><p class="ql-block"> 吾家洗砚池头树,</p><p class="ql-block"> 个个花开淡墨痕。</p><p class="ql-block"> 不要人夸颜色好,</p><p class="ql-block"> 只留清气满乾坤。</p><p class="ql-block">王冕的《墨梅》以洗砚池边的梅花为题材,用淡墨勾勒出梅花的神韵。他并不在意梅花的外在美,而是更看重其内在的清气,寓意着人品的高洁与纯真。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深深赞美。</p> <p class="ql-block">《梅花》·王安石</p><p class="ql-block"> 墙角数枝梅,</p><p class="ql-block"> 凌寒独自开。</p><p class="ql-block"> 遥知不是雪,</p><p class="ql-block"> 为有暗香来。</p><p class="ql-block">王安石的《梅花》简洁明快,以墙角几枝梅花为切入点,描绘了它们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坚韧与不屈。诗人通过“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描写,巧妙地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香气,使全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望梅亭依山傍水,远眺可见群山连绵,近观则溪流潺潺,鸟语花香。据传,望梅亭之名来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眺望远方,遥想梅花傲雪之姿,寄托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梅花素来被人们誉为冬天中最美丽的花卉之一,其坚毅的品质和傲雪含苞的美感,使得无数诗人骚客为之倾倒。</p> <p class="ql-block">冲虚古观位于罗浮山朱明洞景区麻姑峰下,南临白莲湖。冲虚古观寺建于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由江苏句容县人葛洪所创建,此观是他当年在罗浮山开创的东、南、西、北四座庵堂的南庵,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冲虚古观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重新修建,建筑面积4400 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冲虚古观初为葛洪修道炼丹南庵,葛洪“羽化成仙”后,东晋义熙初年(405年)扩建都虚庵,增建“葛仙祠”,祭祀葛洪。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宋哲宗赵煦下诏赐“冲虚观”额匾,把都虚观改名为冲虚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陈济棠等军政要员就亲临过冲虚古观。50至60年代,周恩来总理和陈毅等七位元帅也亲临过罗浮山。其中周总理对冲虚古观的建设作了具体的指示,还调拨了二十两金泊对三清殿内的神像进行刷新,使之大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冲虚古观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包括山门、正殿等。有殿宇五重,分别为灵官殿、三清殿、黄大仙殿、吕祖殿和葛仙殿,此外还有寮房等附属建筑百余间。</p> <p class="ql-block">冲虚古观主体建筑三清宝殿通面阔22.36米,通进深18.95米,占地面积423.72平方米。建筑为砖木布局,屋面为博古脊、硬山顶、琉璃瓦、穿斗抬梁夹杂式梁架,正脊有大型彩色陶塑。三清宝殿左侧有“葛仙祠”,右侧有“黄大仙祠”,葛仙祠东南有“纯阳宝殿”。此外还有寮房等附属建筑百余间。古观内供奉着许多神仙包括葛洪、吕洞宾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冲虚古观有三个很神奇的地方。这里的主殿屋顶上竟然没有落叶,它周围可都是比它高的大树啊。还有就是道观里面的房檐上一直都没有蜘蛛网。古观里面有一口长生井,据说这井里的水还能治病。</p> <p class="ql-block">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罗浮山风景区冲虚古观左侧,占地面积5584平方米,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馆内展示了500多幅真实的历史照片,陈列了98件文物(主要是东纵战士生活用具)以及缴获的武器,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等,集中展示了10位英雄人物和5个英雄集体的光辉事迹。因为内部装修,我们错失了进去参观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是一座单拱石桥,宽2.9米,高3米,面为青麻石条砌成,柱头均雕有花纹承四方体。相传绍圣元年苏东坡到罗浮山,酒后巧遇一村姑,诗兴起,吟到“寻幽探胜入罗浮,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的打油诗。村姑见其放肆,回敬道:“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东坡顿时心头一惊,知遇仙姑,待回头去寻找时,却突然倾盆大雨,溪水暴涨冲走了回去的木桥。正遇铁拐李路过,把铁拐变成一座桥,让苏东坡过了溪。后人为纪念苏东坡与何仙姑、铁拐李相遇而建此桥以作纪念。桥板正中刻有“会仙桥”三字,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于清宣统三年所书。</p> <p class="ql-block">湖心亭、湖心桥与狮子峰遥遥相对。</p> <p class="ql-block">罗浮山景区周边有好多士特产商店,各种土特产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美食午餐令我幸福感滿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与其在家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倒不如出外走走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古代帝王将相虽享尽荣华富贵,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有的甚至郁郁而终。我这人生经历了许多磨难,看透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只有在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中才找到自己最大的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