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家,是每一个人的期望与梦想。所以,习近平主席强调家庭的重要,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习主席还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的含义太现实太深远,为发掘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家庭是人性孕育之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家是人生的起点,更是生命的港湾。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言行,表现着他家庭教养,展示着他的家道家风。家风正,民风淳,社会风气才能清。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的遗教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好的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合力与合作,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环节。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之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家长手中。有人把教育体系比作果树,孩子是果实,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负责提供营养的树根虽看不见却是根本,负责单向输送养分的树干是基础,只有根深、干粗,才有枝繁、叶茂,才能果硕。正所谓“在家庭成人,在学校成才,在社会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做“慈母、孝女、贤妻”是国家领导人对全国妇女的要求。也就是说,不管你在社会上是女强人、女能人、女汉子,在家庭里的角色永远是女儿、妻子、母亲。而善于转换角色并胜任这三个角色是女性的天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古话说“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家是母亲的“文化场”,家是母亲以文化人的“职业场”,母亲以深沉的慈爱、以淑德高雅之举止通过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性格塑造。用文化方式引领子女是水滴石穿的精神浸润。所谓“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国民的素养把握在母亲手中”。有位女企业家说,“未来国与国的竞争就是娘与娘的竞争”。可见良好家风家教离不开好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冰心先生说:如果世界上缺少了女人,就缺少了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爱是天性,是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是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母亲的教育责任不可替代。“母仪天下”既是国母的标准也是对为母之道的阐释——“妇道允谐,母仪俱美”。有种说法: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教女尤为重要。有贤女,方才会有贤妇贤母。合格的母亲首先得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高质量的母爱不全然是一种自然行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行为。记得比尔·盖茨被杨澜问到一生中最聪明的决定是创建微软呢还是大举慈善时,他回答都不是,找到合适的人结婚才是。因为女人决定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女人决定着上一代人的幸福,这一代人的快乐,下一代人的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浏览!</p><p class="ql-block">感恩您的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