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沿东南海岸线自驾游(2)

蓝色天空

<p class="ql-block">  厦门集美—陈嘉庚先生,今天我们一起边欣赏美丽极致的集美校区,边了解嘉庚先生的捐资助学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兴业南洋,胸怀祖国,一生资助或创办学校100多所。他提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吾人欲竞存于世界而求免天演之淘汰,非兴教育与实业不为功”“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陈嘉庚办学既遵循中国教育体制,又借鉴中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p> <p class="ql-block">  走进集美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片水域,现在正是退潮。池底漏了出来。这个龙舟池是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在海滩上筑堤围垦的外、中、内三池。1953年,他亲自督造龙舟10艘,组织村民和师生进行正规训练和划船技术。</p> <p class="ql-block">  为提供良好的竞赛场地,1955年,陈嘉庚先生亲自选址,在临海风景优美之处,开辟了一个规范的大龙舟池。</p> <p class="ql-block">  外池俗称“龙舟池”,宽300米,长800米,总面积24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池畔建有式样各异的“启明”、“南辉”、“长庚”及“左”、“右”、“逢”、“源”的七个亭子。这里成了集美校区的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陈敬贤(1889-1936),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胞弟。陈嘉庚办学是和经营实业同时并进的,实业在新加坡,办学主要在家乡集美,这是兄弟两人的共同事业。因此,兄弟二人经常要分居两地交替工作。1918年,陈敬贤亲自督办的集美师范、集美中学开学。</p> <p class="ql-block">集美中学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龙舟池旁。</p> <p class="ql-block">  学校门口郭沫若先生的题名:鹭江集美中学,万人仰望千秋。</p> <p class="ql-block">  集美学村的规模起于民国2年(1913年)3月,陈嘉庚在集美小学假借陈氏祠堂开学后,出资2000元,购买村西一口面积约数十亩的鱼池作为校址,费资1.6万元建筑校舍,奠定集美学村的第一块基石。</p> <p class="ql-block">  此后,集美学村的集中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7年至14年(1918—1925)。这段时间,陈嘉庚经营海运和橡胶业连获巨利,总资产达1500余万元,将资金大量用于校舍建设,也是学村建设的黄金时期。</p> <p class="ql-block">  这一阶段建设的建筑按楼群分布,可分为集美小学校舍、师范和中学校舍、水产航海与商业学校校舍、女中与女师校舍、农林学校校舍、幼师与幼稚园校舍、公共机关建筑。</p> <p class="ql-block">  校舍建筑有居仁、尚勇、立功、立德、立言、约礼、博文、尚忠、诵诗、即温、明良、延平、允恭、肃雍、文学、敦书、务本、崇俭、瀹智、葆真等20楼,累计50层,481间,建筑面积3.6万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以及公共机关建筑和生活服务设施有大礼堂、医院、图书馆、科学馆、音乐室、电灯厂、宿舍楼、住宅楼、厨房、膳厅、水房、浴室、厕所、仓库、植物园、养殖池等,总计建筑面积约26万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为1951—1961年。集美学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多次遭受敌机和炮火的轰炸,校舍大半被毁。陈嘉庚1950年9月回集美定居后,将在新加坡企业股份红利和李光前、陈文确、陈六使等侨亲的捐助,加上人民政府的资助,共筹得人民币1256万元,均用于集美学校的恢复和建设。</p> <p class="ql-block">  从制定规划、设计到备料施工,事必躬亲。每日两次巡视工地,来回步行数华里,从未间断。这一阶段的建筑,可分为南侨建筑群和以南薰楼为代表的大型建筑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的建筑尚有龙舟池、鳌园、集美解放纪念碑等。</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p> <p class="ql-block">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位于陈嘉庚先生故居西南侧,创建于1983年,为三层楼房,面积为7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该馆以图片、文字为主,并配有部分实物,较为详尽地展示了陈嘉庚先生一生经办实业、办教育、参加政治活动和身后衰荣等情况。</p> <p class="ql-block">  馆内共以“经商南洋,情深乡国”,“倾资兴学,百折不挠”,“赤诚爱国,鞠躬尽瘁”三部分陈列。</p> <p class="ql-block">  展馆一楼的《经商南洋,情深乡国》,主要介绍陈嘉庚先生的家世以及经办实业的兴衰情况;</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房,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后重修,直到完工后才重修居宅。</p> <p class="ql-block">  嘉庚故居坐落于集美镇后尾角,今嘉庚路149号,是陈嘉庚先生居住过的地方,1918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故居是1980年按小楼原来格局修缮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况陈列,并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遗物。</p> <p class="ql-block">  二层的会客室、餐室、工作间、卧室等,均按陈先生生前原样陈设。</p> <p class="ql-block">  尽管陈嘉庚是南洋的大实业家,但个人生活十分简朴,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晚年为自己规定每天五角钱的伙食标准,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p> <p class="ql-block"> 陈先生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p> <p class="ql-block">  他的生活体现了简朴和对社会服务的全心投入。他个人非常注重节约,日常随身携带的钱不超过五元,几乎不在外随意消费。</p> <p class="ql-block">  集美学校建校90多年来,遵循陈嘉庚办学的宗旨和思想,以“诚毅”为校训,兢兢业业地进行办学实践,为教学活动提供一流的教学设施,创建一流的学习环境,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努力将学校办成全国一流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  集美小学创建伊始,陈嘉庚即十分重视教学设施和设备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除了建筑宽敞的教学楼以外,还建筑了为教学服务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美术馆、音乐馆、印刷厂、自来水厂、电灯厂等。</p> <p class="ql-block">  早在1930年代初期,学校图书馆库藏的中外图书已多达13746种;科学馆置有理化仪器设备、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人体生理标本数千种;水产航海学校置有实习船4艘,设有水产养殖场、水族馆、渔具实习场、信号实习场;</p> <p class="ql-block">  商业学校开设实习银行、商店;学校建有游泳池、大型足球场和400米跑道的大操场。校园占地面积达224.23万平方米,生均44.7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5.45万平方米,生均33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9亿元(不含集美小学和华文学院),馆藏图书325.29万册。集美学村三面临海,波光霭影,碧海蓝天,环境优越。</p> <p class="ql-block">  1992年,为完成陈嘉庚先生的宿愿,在鳌园的北面建设“嘉庚公园”。与鳌园相连,是陈嘉庚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传统园林自由布局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  公园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于1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竣工,向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红柱飞檐琉璃瓦的亭台楼阁,它们一个连着一个随着曲折回廊成一条龙展布。嘉庚公园以中国式的庭院为主体,公园内还有水池、曲桥、石栏、草地,结构排列。</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先生生前有个志愿:为了召唤海外亲人不忘故乡,热爱祖国,归来有个聚会的地方,想在故居前面建一座“归来堂”,建筑费用不超过三万元。周恩来总理在陈老先生逝世后,获悉这一情况,认为这个意义重大,指示要实现陈先生意愿并扩大建造规模,以为永久纪念。</p> <p class="ql-block">  鳌园位于集美东南海边的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似海龟、故为鳌园。</p> <p class="ql-block">  园内的东边有一个尊师重教荣誉碑,雕塑巨型蜡烛一根,石碑上镌刻着捐资兴学的个人和单位姓名。公园里有着地毯式草坪、市树和市花。</p> <p class="ql-block">  1950年,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时,将这一岛屿扩填成园,于1961年完工,历时十年,占地近九千平方米。园中共有650多幅青石雕,是闽南石文化的主要代表作。鳌园门廊两侧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的青石镂雕。</p> <p class="ql-block">集美解放纪念碑,高28米。</p> <p class="ql-block">集美解放纪念碑—毛泽东题词</p> <p class="ql-block">  鳌园门廊两侧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的青石镂雕。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字科次,无党派人士,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祖籍河南固始县。中国近现代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墓坐落在集美解放纪念碑正南面,</p> <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20日,国家为陈嘉庚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国葬。1988年,陈嘉庚墓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还有水池、曲桥、石栏、草地,结构排列。公园西侧正中有大型人物群雕《桃李芬芳》,展示了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p> <p class="ql-block">  莘莘学子仰望着"集美解放纪念碑",缅怀校主恩泽。</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有又添一景,一座跨海大桥飞架海上。</p> <p class="ql-block">能在集美学习,一定是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  龙舟池旁的龙遮阳棚,此时在烈日炎炎的沙滩旁等待着….</p> <p class="ql-block">  集美学村龙舟赛几乎年年端午节在此隆重举行,举办龙舟赛除了追思屈原、纪念屈原外,还特别是倡导“诚毅”精神,一支龙舟队要争取好成绩,队员之间必须以“诚”相待、诚心努力,同时必须“整齐划一”,坚持到底。</p> <p class="ql-block">  集美村各校在做好校舍和基本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为教学活动创造幽静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  经过历年建设,各校校园栽植榕树、芒果、柏树、凤凰木、四季青等花木100余种55万余株,铺筑花圃草地5.46万平方米,辟建水池3.33万平方米,栽种绿篱7700余米,建亭25座,雕塑、文化石、文化柱27座,绿化总面积71.8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32%。</p> <p class="ql-block">  走进校园,绿荫遮日,花木扶疏,红墙绿瓦,飞檐画栋,水榭亭台,构成了一道美轮美奂的校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200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侨联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厦门市十大城市名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八十多年来, 集美学校不断充实扩建, 已拥有学领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共12所院校、具备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学村了。</p> <p class="ql-block">  集美学校共有81131名毕业生, 他们遍布世界各国和台港澳地区, 有不少是著名科学家, 社会活动家, 实业家和专家学者。</p> <p class="ql-block">  集美学校拥有在校师生员工15000余人, 其中学生12000人, 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00余人, 设50个专业, 开设课程800多门。集美学村变身现代大学城,迈向国家级教育强区。</p> <p class="ql-block">  2013年10月25日至2013年10月26日,“龙舟唱晚”集美学村音乐节正式登场,20多支乐队和数千名高校学生、市民游客一起,以音乐形式共庆集美学校百年校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听到的本美篇的配乐是集美学校校歌。</p><p class="ql-block"> 歌词: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精神一是爱国主义的精神。二是崇尚教育的精神。三是严格自律的精神。四是一生为社会服务的牺牲精神。五是自奉节俭,一心为公的原则。</p><p class="ql-block"> “嘉庚精神”发源于福建厦门,形成于争取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穿越时空、历久弥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