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固化是动荡的根源

王文超

<p class="ql-block">阶层固化是动荡的根源</p><p class="ql-block">王文超</p><p class="ql-block">在人类社会的漫长演进历程中,阶层固化犹如一颗深埋的暗雷,悄然威胁着社会结构的稳定,一旦爆发,便会引发惊涛骇浪,成为动荡不安的根源。</p><p class="ql-block">回首中国古代史,王朝更迭的背后,阶层固化的阴影挥之不去。以唐朝末年为例,彼时土地兼并之风猖獗。豪强大族凭借政治特权与经济优势,大肆鲸吞农民土地,“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失去土地的农民,被沉重的地租与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丰年尚只能勉强糊口,一遇灾荒,饿殍遍野。黄巢,这位出身盐商家庭却心系底层苦难的豪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他率领着走投无路的农民起义军,如洪流般冲垮了唐末腐朽的统治秩序。农民们不再寄望于朝廷的“恩赐”,因为阶层通道已被堵死,向上流动成为奢望,唯有揭竿而起,才能为生存争得一线生机。</p><p class="ql-block">再看明朝末年,东林党人把控朝政,与江南富商紧密勾结,利用科举、举荐等制度维护既得利益集团。寒窗苦读的寒门士子,纵有才高八斗、济世之志,也难以突破权贵编织的关系网,在官场谋得一席施展之地。而广大农民不仅土地被兼并,更饱受苛捐杂税之苦,“辽饷”“剿饷”“练饷”等加派,让本就脆弱的民生支离破碎。李自成,这个出身驿卒的底层反抗者,喊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吸引了无数饥民、流民追随,百万大军直捣黄龙,埋葬了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根基。当底层民众被死死摁在社会底层,永无翻身可能,他们积蓄的力量必然会以最暴烈的形式冲击现有秩序。</p><p class="ql-block">跨越重洋,观诸欧洲历史,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状况更是阶层固化酿就动荡的典型。教士与贵族作为第一、二等级,享受免税特权,霸占大量土地与财富,生活奢靡腐化。第三等级中的资产阶级虽手握经济资源,却在政治上备受压抑,无法参与国家决策;广大农民、工人更是深陷贫困深渊,每日劳作所得尚不足以温饱。森严的等级制度筑起了一道无形却坚不可摧的高墙,将社会流动之路彻底截断。于是,当启蒙运动的思想火花点燃民众对平等、自由、民主的渴望,巴士底狱被攻占,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封建王朝土崩瓦解。法国社会历经十余年血雨腥风,各方势力反复博弈,根源就在于民众对打破阶层固化、重构社会秩序的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虽在经济上飞速发展,却也一度面临阶层固化难题。工厂主们大发横财,成为新兴权贵,而工人阶级在恶劣的工作环境、超长的工时、微薄的薪水压榨下,身心俱疲。城市贫民窟里,疾病肆虐,童工悲惨度日。宪章运动应时而起,数百万工人罢工、游行,要求普选权,期望借此打破政治上被边缘化的困境,为自身阶层争取上升通道。虽宪章运动初期未完全达成目标,却如振聋发聩之声,推动英国社会逐步改良,缓解阶层矛盾,避免更大规模动荡。</p><p class="ql-block">阶层固化之所以能催生动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性与社会发展规律。人,生而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当社会的游戏规则被少数阶层操纵,努力不再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希望之光便会在底层黯淡。长期处于压抑、贫困、绝望状态下的群体,为求生存与尊严,必然会凝聚起反抗力量。而且,阶层固化阻碍资源合理分配,社会发展活力被禁锢,经济发展失衡,教育、医疗等资源过度集中,进一步加剧不公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将社会拖入动荡漩涡。</p><p class="ql-block">当今时代,全球虽总体趋于和平稳定发展,但局部地区仍因阶层固化隐患而暗流涌动。一些发展中国家,权贵阶层把控关键产业与政治权力,寒门难出贵子,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社会矛盾时有激化;发达国家也面临着移民融入困境、中产阶级萎缩等问题,阶层流动趋缓。预防动荡,各国亟需构建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保障教育公平,让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缩减贫富鸿沟;拓宽民主参与渠道,使各阶层声音皆能上达决策层。唯如此,方能拆除阶层固化这颗暗雷的引线,让社会航船平稳驶向繁荣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