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站在鄱阳湖畔,望着眼前这座横跨水面的千眼桥,思绪仿佛穿越了数百年。这座建于1631年的石桥,全长2657米,949个墩,948个孔,因此得名“千眼桥”。桥身全部采用花岗石,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明代时,这里是沿湖两岸群众往来的便捷通道,如今却只有在鄱阳湖水位低于10.5米时,才露出真容。2016年,江西省对千眼桥进行了全面修复,不仅恢复了原貌,也成为了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从2012年开始至今,我有幸多次目睹了它再次露出水面的那一刻,心中满是敬畏与感慨。</p> <p class="ql-block"> 日落时分,我漫步在千眼桥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桥身在水中投下长长的倒影。这座石桥横跨水面,仿佛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桥下的湖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峦轮廓在天边若隐若现。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这座桥曾经承载的无数脚步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天空渐渐变得灰蒙蒙的。此时,我遇到了几位游客,他们正走在千眼桥上,似乎也在感受着这座桥的独特魅力。桥上的石板路坑洼不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尽管天空有些阴沉,但桥上的风景依然令人陶醉。我停下脚步,与他们一同欣赏着这难得一见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这座桥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千眼桥后,我来到了落星墩。这座小小石岛位于鄱阳湖中心,高若数丈,总面积不过1800平方米。汛期时,它四面环水,枯季时则可步行至其上。落星墩岛上仅有一座牌坊、一间禅院、一个观景台以及一座古塔。每年随着鄱阳湖水位的涨跌,它时而半隐入湖水之中,时而暴露于退水后的湖滩之上,成为鄱阳湖区著名的地质奇观和旅游景点。2022年8月22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提前进入低枯水期,落星墩露出全貌,我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心中满是惊叹与惊喜。</p> <p class="ql-block"> 从落星墩返回的路上,我经过了五眼桥。这座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经过多次重修和加固,成为湖口县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桥之一。桥身由石灰石、青石和花岗岩石块砌成,全长91米,宽4.85米,高4.5米,由五个单孔相连,形似五只眼睛,因而得名。五眼桥不仅是当地居民通行的主要交通通道,还在清朝及民国时期成为湖口邮驿和盐业的重要通道。如今,它已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与发展。我站在桥上,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交融,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意。</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的游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鄱阳湖畔这些古老遗迹的魅力。千眼桥、落星墩、五眼桥,它们不仅是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每一次水位的涨落,都让这些遗迹重新露出水面,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我带着满满的回忆与感动,离开了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心中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