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古街

持之以恒

<p class="ql-block">  苏州东山古称“东洞庭山”,东山面积96.55平方公里(包括山地、小岛)。最高莫厘峰海拔293.5米。”宋代以前,东山人烟稀少。“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经过太湖水域,见洞庭山地势险要,风光秀丽,山清水秀、民风淳厚,不少朝廷官员遂把家室留在了东山就在此定居繁衍生息。这一大批北方世族在这里聚居和生活,也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中原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东山老街,街道形成于宋代,据传街中心原为一条山溪,路人行走街上常遭险情,明弘治年间,彰德太守严经之母严三太太捐资在溪两侧砌了石驳岸,中间全部铺上石板,形成今之老街。历史老街宋末元初以来,几经沉浮。老街西起诸公井亭,东到殿前,中有响水涧、施公桥、王家门前、漾桥、叶巷、紫藤花棚。</p><p class="ql-block">两边街道肉店、香烟糖果店、绸布店、邮局、老虎灶茶馆店、店心店、饭店、米店等。东街西街东山人分别称东头、西头。老街它繁华于明清时期,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历史底蕴深厚。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明清建筑,古宅、古井、古桥等星罗棋布。古街上一些古建老宅风韵犹存,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故事。</p> <p class="ql-block"> 漫步东山西街,感受老街的历史沧桑别有一番情调。老街西末梢便是省文保单位诸公井亭,相传四百多年前,明代东山大旱,太湖涸水,众多民众集资开井,救了一方村民。为了纪念他们,后人在此建筑了这座井亭。后清代供奉了刘猛将军在亭内1982年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街西马家弄有明代严公奕所筑的夏荷园,园额“曲溪”两字系文征明所书。园主引西北诸峰之水经秦家涧分流入园。由于几十年中园内办小学后办工厂损毁严重!</p> <p class="ql-block">  马家弄明清建筑很多,特别是被称为“白墙门、花墙门”内厅堂第宅林立,历史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  响水涧是东山西街一景,是因山势而自然形成的一条山涧,因其“天然音响”而得名,历史悠久,与东山老街“同龄” 桃花开放时,接连几天下雨后去最好。响水涧,上接莫厘峰和山茅峰之水,奔湧而下,冲击涧沟中岩石、驳岸崖壁,水声大作,如千军万马,气势逼人。枯水季节细流涓涓,悠悠淡淡。涧上筑有小栱桥,跨涧小屋。水景、桥景、屋景,相得益彰。转湾是施公桥,施巷港,为纪念明代状元施槃而名。</p> <p class="ql-block">  “王家门前”属于东山老街的街中心,王家门前的地方,就是明朝大学士王鏊居住的地方,东山人也叫他“王衙前”和“阁老厅”。王鏊出生于东山陆巷,王鏊二十四岁中解元,二十五岁中会元和探花。他的第八世孙王世琛是东山历史上的第二位状元。</p> <p class="ql-block">  过王家门前、就是东街漾桥、叶巷、紫藤花棚、殿前。老街上那倚在街边家门口的千年紫藤,静静地躺在那里。标牌标明了的树龄(约1012年)外,碗口粗的根部,缠绕在藤架上。</p> <p class="ql-block">  古街简洁曲径通幽,绵延意长。现在古街已少了从前的古韵风姿和烟火气。随着年代的变迁很多已经成为历史了,但在分支里巷内仍然隐藏着诸多的古建和古迹。走进狭长的巷道里,双脚踩在青石板上,两边破旧而斑驳的墙体,似乎围出了那个时代的故事,一不留神,仿佛进入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空气总弥散着一种宁静的气息,叫人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