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南普陀寺

缪志木(南飞雁)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p> <p class="ql-block">两座石塔很醒目,名“万寿塔”,十一层,塔身通体洁白,刻有佛像,犹如倚天之剑。</p> <p class="ql-block">寺前有一很大放生池,池里有很多的乌龟。</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是一座石牌坊,上书“鹭岛名山”,赵朴初先生题。厦门别称鹭岛,名山是指南普陀寺。</p> <p class="ql-block">南普随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崇宏雄伟,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矗,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殿两侧罗汉堂朝拱主殿。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形态逼真。殿后供奉西方三圣。</p> <p class="ql-block">这是鼓楼,一层挂“伽篮殿”横匾。</p> <p class="ql-block">走进南普陀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中。这里的雕刻工艺精湛绝伦,展现出闽南工匠们的超凡技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间长廊</p> <p class="ql-block">大悲殿,八角三重飞檐,斗拱架叠,顶有藻井,全部木结构,不用一根铁钉。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其端坐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慈悲之意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p> <p class="ql-block">整座寺院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气势庄严,建筑精美,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中轴线殿阁依山势层层升高,错落有序。东西两侧有回廊,回护三殿两侧,浑然一体。寺内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协调统一,富有浓郁的闽南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 殿,内供28尊缅甸玉佛,并藏有数万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经书及一些珍贵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后山大片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也是南普陀寺的一大特色,这些石刻记录了寺庙的历史沧桑,是了解南普陀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这个岩石上的佛字是清朝光绪年间振慧和尚所书,这个佛字也算是南普陀寺一个标志了。</p> <p class="ql-block">太虚大师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素菜馆。除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南普陀寺还以其素食文化而闻名于世。这里的素食品种类繁多味道鲜美深受游客喜爱。</p> <p class="ql-block">闽南佛学院,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也是中国近代汉传佛教教育办学史上最悠久的学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寺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花坛里小鸽子肆意觅食</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所有照片除标明出处外均为原创,部分文字参考网络和景区介绍。</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照片摄于2014年8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