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大处公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盛名远播、风水宜人的山地佛教寺庙园林。地处太行余脉(也有说法为西山余脉)的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所环抱之中,方圆332公顷,最高峰海拔464米。公园因有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也有说法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八座古刹而得名。这些古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游客礼佛游览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灵光寺:灵光寺是八大处公园中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寺内建有佛牙舍利塔,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此外,寺内还有五百罗汉石刻和画像千佛塔等特色建筑,每一处都散发着神圣的气息,吸引着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八大处公园的金鱼池位于灵光寺的南侧,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迹。金鱼池由山泉从石雕龙口注入,池内遍开红莲,池上架有一座精美的石桥,池中建有水心亭。金鱼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咸丰年间,当时池中就开始养殖金鱼。</p> <p class="ql-block"> 大处画像千佛塔遗址,又称招仙塔,位于北京八大处灵光寺。这座塔始建于辽代,具体时间为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年)。塔为八棱十三层的密檐式砖塔,高达50余米,每一块塔砖上都刻有精美的佛像,因此得名“画像千佛塔”。招仙塔的建造者是耶律仁先的母亲郑氏,塔顶石露盘上刻有“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及“咸雍七年八月工毕”等字样,见证了其辉煌的历史1。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对灵光寺进行了疯狂炮轰,导致宝塔和殿宇化为废墟,仅存塔基。1901年,僧众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佛牙舍利。</p> <p class="ql-block"> 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至779年),初名龙泉寺,辽代曾扩建,金代改叫觉山寺,明代成化十五年重修后,才改称为灵光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辽道宗咸雍七年(公元1071年),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为供奉佛牙舍利建造了招仙塔。塔为八角形,以雕砖砌成,规模宏大。据《日下旧闻考》载:“寺后有塔十层八楼,俗称画像千佛塔,绕塔基有铁钉龛十六座。塔西有井泉,深广约五尺余。”明英宗正统年间,征调全国各地木材扩建该寺后,始改今名。</p> <p class="ql-block"> 这些浮雕墙在多个地方都有展现,但二处和四处的浮雕尤为出色。这里的浮雕系列充满了动感和张力,五百罗汉的刻画极具艺术性,每一尊都栩栩如生。虽然十殿阎罗的题材可能较为传统,但它们的刻画同样精湛,技艺高超。这些浮雕墙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值得每一位游客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三山庵:三山庵位于灵光寺以北,这里环境清幽,是静心养性的好去处。魁星阁内的天下第一砚,寓意着学业有成,吸引了不少学子前来祈福。而一块自带云山瀑布的水云石,更是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