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哥

雪缘

<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哥,光林,1947年9月21日出生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村水坝组田坝,自幼憨厚诚实,不生是非,幼时常受堂哥光茂欺负,而以忍气吞声避之,因那时大伯伯与我们没有分家,家里大事都是大伯母做主,父亲在外,母亲只有做事的份,经常在母亲带大哥大姐睡觉后大伯母才煮宵夜,大哥们只有听锅瓢碗响而暗自吞口水的,大哥天资聪颖,与邻居之贵二爸一起上学,小学就读于家乡永安小学,由于奋发勤学,成绩俱佳,深得老师厚爱,没有读过一天书的母亲为之骄傲和自豪,在永安小学读完四年级而跳二级就参加初中考试去龙坪瓦厂寺读中学,十一二岁身材瘦小的大哥,那时去瓦厂寺读书,背着书包,穿着母亲缝制的衣裤和布鞋走山间小路,过枫香坪、麻雀孔、翻大干坡、去兴隆场,经红瓦坝去瓦厂寺,如果遇雨身披蓑衣戴着斗笠,走路更为艰难,大哥很懂事理。</p> <p class="ql-block">  在那1959年饿饭年月还节省饭票回来补贴家里,后来由于国家大砍学校大哥没有毕业就回家帮助母亲做活(父亲在外工作),照顾二哥二姐,由于大哥悟性高,心灵手巧,与邻居之孟大爸学做竹活,编织些竹制品上街售卖,补贴家用,由于那时家居狭窄,大哥上坡割草砍柴搭成简易房屋以解决住房问题,不幸的是1965年9月秋收完毕,由于邻居光淑八姐点着火把喂猪,不慎将猪圈上的茅草燃烧起来,我们家连着大火无情,当时生产队的人们都去长永岗看电影了,等到救火的人回来,我们家就母亲抱出两岁多的我与二姐从火中拖出一只母亲陪嫁的木箱子外,本是收成好的全部粮食和财物都被火烧光了,本就贫穷的家,又雪上加霜,更加困难了,我们寄住在邻居德仲三公家,我与大姐二姐挤在不算很宽的三公家,父亲与大哥住在三公家猪牛圈楼上,天天想着怎么才能走出困境,大哥与当时在长永大队的任职的父亲商量来商量去,才用50元钱把长永闫家堰凼下的二间破旧碾坊买回来,1965年冬就搬到对门的小山坡半山腰上,一家人有了安身之处。</p> <p class="ql-block">  在大哥的费心下,后来有了二哥的帮手,修了牛栏猪圈和厨房,以及堂屋西边的一间住房。大哥是1965年冬去十八区茅坡参加四清运动的后续工作,几个月从茅坡回来,是分配到凯里电视机厂工作,由于路远,大哥在回来的新舟街上住了一晚,报到时间错过了就没有去成凯里,到位于向家湾的新庄小学教书去了,时过一年多,大哥去龙坪饭店任保管员,后来分配到龙坪区食品站。</p> <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21日的天与对门之贵二爸一天结婚,嫂嫂是龙坪街上上场转弯处的开茶馆的郑家小女,因嫂嫂身体单薄,少言寡语,尽管身居农业,嫂嫂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没有做过重体力活,所以嫂嫂父母担心嫂嫂下乡承受不了那沉重的体力活,不同意把嫂嫂的户口转到我们生产队,有了两个孩子而没有房子住的大哥仍然担心着远隔三十多里的老家的弟兄姐妹一家的生活,嫂嫂带着孩子养猪做田土,1972年秋我大姐结婚了,1974年我二哥也结婚分开另住,家里的劳动力就靠父母和一个因家贫而放弃读书的二姐,为了多挣工分,我们家喂了头大水牛,放牛那是我除读书外唯一的活,尽管这样,每年下来只能维持不超支,分不了什么钱,所以家里吃饭只能是有吃的,就是收割后分了谷子的下半年米饭中和着包谷沙,红苕等,过年的天吃一顿白米饭,到了三四月青黄不接时,就尽吃吃麦沙沙、包谷饭,在外工作的大哥,时常紧缩腰包,留些送回家补贴</p> <p class="ql-block">  记得1981年夏的一天,我与之贵二爸去兴隆小水买猪,由于天气炎热,错过了赶猪回来的最佳时间,使得半夜三更都没有把猪赶回来,大哥得到我考上南白师范学校的消息,从龙坪到深溪,叫人带信回来叫我去龙坪区教办领录取通知书,大哥一等再等见我都没有去,亲自回到家中,听说我的情况,叫二哥到半路来看是什么情况,我回到家时,天将泛明,大哥告诉我考上被录取的消息,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吃过早点我与大哥一起连忙赶到龙坪那领通知书,去遵义县医院体检,一天的忙碌,下午四点才完成相关事情,大哥带我到南白街上的工农兵饭店吃饭,席间,大哥端着酒向我表示祝贺,当时我感动得留下了感激的泪,饭后大哥带着我早早的去三八旅社住下了,那天我睡得好沉好香。</p> <p class="ql-block">  在我南白读书的三年日子,大哥知道我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如果去南白或是遵义出差都要去南白师范学校看我,给我生活用费,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不要惹是生非,不要给父母增添麻烦,一直到1984年夏我从遵义县师范毕业回到家乡后,我大哥才稍有减少东奔西跑回家料理家务,大哥为了我们几姊妹的婚事野费了不少心思,结婚很多年才在水井湾自己家的田里修了房子,结束了一家四口靠看眼色住单位的房子日子。</p> <p class="ql-block"> 1986年秋照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尽管大哥没有以前那样三天两头儿的回家,但大哥让我大侄子继发在农忙季节回来帮助做活,1990年遇到百年不遇的100天大旱,我父亲因殿部生疮住院,大哥也操尽了心。</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三弟兄</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1993年的栽秧季节,我大侄子就因回来栽秧,两双脚腿受了那梧村大田的田螺毒气,僗痒浮肿,栽秧完成回去后不几日4月23日,我与二哥在反背林栽下下的秧子,九哥的两个侄女来告诉我们说大侄子上楼不慎摔下来,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这样大哥大嫂遭受沉重的精神打击,大哥想着年迈的父母和还不懂事的我们,眼噙泪水安慰父母,大侄子的逝去,大哥心情不悦,2001年大哥在单位效益不景气的情况下,加之经常生病(糖尿病)导致大哥视力减弱,听力衰退,办了病退,完成了小侄儿的婚事,因积劳成疾,得不治之症都担心我们,告诉我们要赡养好父母亲,说父亲、母亲养育我们七姊妹是那样的不容易,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兄弟姐妹团结,商量着办事,大哥于2002年8月31日因病去世,享年55岁。</p> <p class="ql-block">  大哥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为家庭付出的一生,是为人本分诚实的一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作者:张光祥,笔名雪缘,平哥哥,小名祥二,1963年9月出生,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村凤梧村人,在职大专学历,深溪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p><p class="ql-block"> 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红花岗区作家协会理事,播州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南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贵州写作学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