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性的夕阳时光(十三)

徐祖彬

<p class="ql-block"> 新年特别吟</p><p class="ql-block"> (代小序)</p><p class="ql-block">健人喜迎新一年,</p><p class="ql-block">病者欣别又一冬;</p><p class="ql-block">不仅危疾终抗住,</p><p class="ql-block">拙作连连匀且丰。</p><p class="ql-block">人生意义非尽物,</p><p class="ql-block">吃喝玩乐仅其中;</p><p class="ql-block">于人于世有所值,</p><p class="ql-block">"七三之坎"似已终!</p><p class="ql-block">(注:民间向有"七三八四"之说,鄙人已过七三之坎,似乎又可多活几年,特欣吟几句以记之,并代作下文小序)</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4年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殊的一年,特别的感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笔走思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广大健康者人群滿怀豪情欢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时,我却欣慰自己,在广大亲友的关心、鼓励和祝福声中,在现代医学科技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帮助下,又艰难且幸运地度过了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且,这一年我继续收获滿满,不仅基本完成了《凡三一一迟到的燃情日子(中行篇)》美篇连载,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还恰当地开启了《凡四一一随性的夕阳时光(退休退养篇)》的美篇散记,并估计再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可完成《"凡鸟"飞歌》四部曲,给自己的人生一个还可以过得去的交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凡四》虽很"随性"散漫,但它在思想上却是四部曲中最厚重的一部。在此,我要感谢美篇平台尤其是"知青岁月交流地"话题组给予在下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让我一些"不合时宜"的话题和话语能够安然问世。我想这应该是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它远比一个个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能够问世本身更令人欣慰!更要感谢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关注在下拙作的成千上万读者(绝大部分不熟识)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其中一些用心用情并恰如其份的点评尤使我感动,它将伴随并激励着我创作的延续和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实在话,我对自己的体疾(晚期慢阻肺)一直持既乐观又客观的态度,故它并未影响我去积极度过每一天,除了正常的休养治疗,只要稍感舒适自在便会关顾社会关顾现实,思考下一步美篇将涉及的话题乃至语句,哪怕有一些曾是过去写下而未曾公开发表的东西。有人说,你留性真好!我说,大概是敝帚自珍吧,况且真正从生活中来的东西一般也不会过时,只要有机会总想让它发挥点作用,且总比新创要轻松些。</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时我也要感谢很多人对我爱护的好意一一不要去多管闲事,要有自知之明,还应把个人的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当然,我也可理解为这是对我一种间接的批评。但不知这些人考虑过没有,这种选择谁最受益,谁最欢迎?因而谁最爱去宣传和提倡?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只不过很多人不愿去想或认为没必要去想或想到了也不愿去说破而已。在这里,我只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社会风气越来越糟糕?不说贪官汚吏,不说假冒伪劣,光是恶性事件就足以让人陡生恐惧!还有,为什么现在的主流媒体越来越没人看没人听了(具体就不展开说了)?不就是因为大家都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吗?甚至有的还要罔顾事实违心地(有极少数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歌颂叫好吗?这不仅是放过问题乃至邪恶,麻醉自己,麻醉别人,甚至还有可能制造一种"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错觉,让问题愈发严重,让邪恶变本加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里我想插一段最近听(看)到的才尽(名记)访谈录。她以前的采访节目都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尤其贴近社会问题的,很受老百姓喜爱和欢迎。这次访谈对象则是广州市著名人物羊冰(曾获全国优秀检查官、优秀公诉人等高等荣誉称号)。其中谈了很多现在大家仍感兴趣的话题,诸如当年是如何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节目、办案子的……我是半夜醒来看手机时无意中发现的,然后从零晨12点半一直听看到将近3点才放下。其中有几点令我很有感悟感慨:1,她们2人(恕不便用真名)原本都是体制内的优秀人物,因不愿放弃自己做人的底线而先后"出走",2,因已不是体制人,故而是一段无拘无束完全本真的谈话,3,她们都表示自己首先应是个"人",而不是其他什么的附庸、机器之类,4,体制内有很多人也想改变现实,故不少人对她们特立独行的思想和做法都曾给予各种理解、支持和帮助,这一点让我很受鼓舞一一原来体制内并未"团灭",包括那些尚有良心良知的各级领导,5,她们都认为现实中人不必过于恐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适当的方式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尤其是与本职有关的事情,没必要一律"躺平",6,离开体制固有失去,但得到更多,比如人身自由,自我价值追求等等,7,改革开放那些年虽体制未变,但环境尚好,可自由讨论很多事,比如唱红打黑之类,8,制造恐惧固然有一定的唬人效果,但也在不断地给自己造就"掘墓人",9,正常情况下法律之上没有领导,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就是最高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视频(还好一直未封)无疑是想告诉大家,对现实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可有些人还就偏偏仍感觉"岁月一切静好",甚至对每月一点可怜的退休工资都要感激涕零,好像外国人都没有,而且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似的。而对少数"抱薪施救者"还要让他们"暴毙于风雪中",真是可悲可叹可怜甚至可恨!是的,你现在似乎还可饱暖无忧,甚至还可吃喝玩乐出国旅游。但请别忘了,政府早已向大家发出了"要有过苦日子的思想准备",而且有不少地方连公务员都已开始裁员降薪了,更别说还有很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养不起老,就不了业……一旦这些问题你家也沾上试试?你还能"岁月静好"甚至欢欣鼓舞得起来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银行退休的,老太婆是医院退休的,相对而言工资福利应该还可以。但因长期患病,医疗费用越来越大,再加上请护工请保姆,每月工资已捉襟见肘,现在的困难已开始波及小孩了。在这种情势下,平日里我看到一些问题能做到一言不发吗?至于说了是否有用那是另一回事。鲁迅曾说,天下本无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有人会说,你是现在遇到困难才有感慨的吧?错!如我仅仅是个自怜自惜之人,连我自己都会瞧不起自己!不是吹的,我虽无很多智者贤达的先知先觉,但由于一直喜欢总结反思,尤喜兼听(看)则明,故勉强还算是一个"后知后觉者"。早在2017年,大家还在一派"歌德"声中时我便感觉到一些社会问题的端倪(那时我家已进入小康),故在中总行征文中(获一等奖)便通过实话"适"说的方式反映了一些社情民意,提出过一些意见建议。其中曾谈到"别以为马上实现全面小康了,不少老百姓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仍然或有远虑,或有近忧"……(此文我曾在前不久的《实话"适"说,有幸获奖》美篇中附录过,现再附录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述所言,我并无意于煽动社会情绪,扰乱社会治安,我平生最反感的就是社会动荡,因为一旦有什么动荡最可怜最遭罪的首先是底层老百姓。正因为如此,我在前不久所发的《一个老党员的心声》(《随性的夕阳时光之七》)中,极力提倡社会改良,最好不要动不动就"闹革命",尽量减少社会震荡。只是这么一点呼声是否能起作用,确实不敢有何奢望,如果能"喊醒"部分"瞌睡者",我将感到善莫大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 也不可否认,目前尚有一些"坚定的XX主义者"(我称他们为"传统君")居然成了社会改良的不小阻力。因为他们貌似有文化理论功底,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甚至还有一定的思想见地,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殊不知,他们坚定的"立场"恰恰成了既得利益者们赖以生存、获利、固权乃至苛政的社会基础。但凡现实中有人批评什么社会问题,反映什么群众呼声,提出什么改良建议,还未等既得利益者们出动,他们首先就会站出来反对,说什么现在一切问题都是资本的罪恶,是贪官污吏可恨,是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此之前,我也和诸多"传统君"一样,也是个坚定的xx主义者,但好就好在我从小就有点置疑的个性。这除了对生活中的小事(比如下放时曾亲耳听到正在干活的老农说"嗯,这个时候东家老板要给我们送点心了"之类)会有所关注质疑之外,对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比如九一三、八九六四就更会去反复深入思考。互联网尤其智能手机出现后,我渐渐接触到一些"负面信息",而且关键我很感兴趣,非常赞成偏听则暗兼听(看)则明(估计很多"传统君"非但无兴趣而且很排斥,根本就不愿听不愿看),这才渐渐成了"后知后觉者",对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也就慢慢有了自己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借此机会,我也奉劝一些"传统君"尽快从"传统"中走出来,不要动不动就"过去如何如何"。如果认真总结反思,过去也是有很多问题的,甚至现在的诸多问题都与过去有关,比如缺乏实质性的民主法治,对公权力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制约等等。更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叫喚"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如果他们真的要"亡我",能允许我们加入WTO并给我们四十多年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吗?或者说现在又出现"中国强大威协论",不仅逻辑上说不通,而且也大都是我们后来自找的(恕不便展开说)。</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说我一惯有点忧国忧民,我常常回答道,我既没那么髙尚伟大,也够不上那种规格级别。如果说我一惯有点"书生气"我倒能够接受甚而乐于接受。这种"书生气"不就是有点爱奔理想而去,然后又极不情愿与现实妥协吗?而且这种"爱奔"和"不愿"有时近乎于呆傻,上班时自不必说,即便现已进入垂暮之年,带病还要坚持写作,而且仍然是奔着理想而去,绝不向现实妥协!就像现在有人说的,我可以缈小如蝼蚁,但绝不苟且似蛆虫!最后,就算只剩下一副病骨,也要抬头挺胸,堂堂正正地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完稿于2025年元月3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附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忘初心根基稳 以民为本当自强</span></p><p class="ql-block"> 一一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随想漫议</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对我这个一向关心国家大事的老党员来说自然是喜不自胜,习总书记作报告的当天,我是端坐在电视机前一刻也未走动,并且边收看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 回想十八大,习总书记上任伊始便向世人宣告:“人民的向往便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虽然五年已过,但他那铿锵话语,言犹在耳。我当时就想:哇,中国有望!有戏!</p><p class="ql-block"> 而这次十九大报告不仅一开篇就赫然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而且通篇几十次之多地提到“人民“,至快结束时更是震聋发聩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p><p class="ql-block"> 这反反复复的一系列诚言挚语,都给了我一个强烈的信号:人民,被再一次切实地摆上了最最重要的位置,是啊,这可是我党的命脉,是我们的传世之宝啊!</p><p class="ql-block"> 记得陈老总曾有一句至理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此话可谓窥斑见豹,一语中的,十分形象而贴切地道出了我党只有一心为民才能得到人民拥护、支持,进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道理!我们的习总书记显然深谙此理,并且身体力行。十八大上任以后,纠四风,规八条,改作风,惠民生,抓改革,促发展,打老虎,拍苍蝇……围绕“中国梦”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不仅在改革创新、经济发展、内政外交、科技进步等诸多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而且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日渐增强,对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旺更充滿信心、饱含希望!</p><p class="ql-block"> 然而,正如总书记在报告中所言:行百里者半九十,后面要走的路还很艰苦,要做的事更为艰难。但同理,只要我们一如继往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们也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曾亲身经历过的一段往事。那是二十世纪末,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我们景中行陷入困境,全行士气低落,重振几无希望。1999年,我行调整了新一屆领导班子,并通过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改革创新举措,渐渐就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三年艰苦努力,终于实现扭亏为盈奋斗目标。当时我虽已近“知天命”之年,但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居然也“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边干着工会,一边还兼着党委秘书,哪怕那行长还是个60后也毫不在意。</p><p class="ql-block"> 这事虽小,并已过去近20年,但我认为它仍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并仍可说明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并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p><p class="ql-block"> 鉴此,我很想就自己听到和想到的一些有关情况向组织作一汇报,也算是尽一个党员的一点责任,但不一定中肯,仅供辅助、参考。</p><p class="ql-block"> 一,在认识上,要切实并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一一人民是“根”,有“根”才稳;人民是“上帝”,只要被感动了,一定会全力帮我们“移山填海”!如相反的话,我们非但得不到帮助,还得花大把时间、大把的人财物去“维稳”。历史告诉我们,信仰和依靠人民才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伟大道统!</p><p class="ql-block"> 二,在目标上虽给人鼓午,令人振奋,但诚如总书记所言,它们并不是敲锣打鼓、吹拉弹唱就可轻松实现的。比如全面决胜小康,不光是少数贫困户,就是对大多数人尤其是五线城市的工薪阶层(包括农民工)来说仍感觉有些遥远,别的不说,光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依然还是或有近忧,或有远虑,这说明这三年内我们还有很多具体事要做,还要费很多心。</p><p class="ql-block"> 三,在谋划上,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同时,也应适当强调“中层、底层设计”,尤其对一些具体的攻坚克难还应放手让下面去做,否则,一方面“顶层”压力过大,影响全盘掌控、指挥,还可能延误时机,影响时效;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中层、下层对顶层的仰仗和依赖,甚至成为极少数人不用心、不负责、不作为的理由和借口。另外,有些事也可能“高手在民间”,即便最后要由上面把关、汇总,但多接些地气,多从“根”上汲取点营养应更有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能有效调动下面的积极性,适当防止设计脱离实际。</p><p class="ql-block"> 四,在操作上,要经常有亮色、有曙光,即便是“高难动作”也应有此显现,以防年年说道,年年如此,外围常打,堡垒依旧。不错,现在剩下的多半是“深水区”“硬骨头”,但它们的实质基本上就是既得利益的樊篱,要想突破就非得痛下决心不可,哪怕是自己的命也得要革,顶多来个逐步推进,就象延迟退休那样。另外,为了让诸多攻坚战稳步推进,其路线图、进度表亦可适当公之于众,以便方方面面尤其是社会公众监督。</p><p class="ql-block"> 无庸置疑,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和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中国己进入一个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而新时代一定要有新作为、新担当!相信我们全体共产党人都能向<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font-size: 24px;"><b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b></span></font>领导看齐,使不忘初心能够从上贯彻到底,让牢记使命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肺腑真言,由此,我敢断言,我们的局势一定会根基牢稳,我们的“中国梦“及各阶段目标一定能如期甚至提前实现!</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中行 徐祖彬</p><p class="ql-block"> 2018年2月6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