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学6——79周年座谈会

琅琅悦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北方大学79周年:历史与现代的对话</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5年1月,我有幸参与了北方大学79周年座谈会暨博物馆揭幕仪式。这场活动在河北邢台举行,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回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活动当天,我收到了一份红色代表证,这不仅是进入会场的凭证,更是对这段历史的见证。代表证上印有“北方大学”四个大字,下方标注着“NORTHWESTERN”,以及“79周年座谈会暨博物馆揭幕仪式”的字样,日期为2025年1月5日。这份证件的设计简洁而庄重,上方的建筑剪影象征着学校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北方大学的发展历程。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学府,北方大学自成立以来,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座谈会上,校方展示了学校创办初期的照片和文献资料,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充满希望的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新落成的博物馆揭幕仪式。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位于校园内,建筑风格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从早期的教学用具到师生们的手稿,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记忆。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先辈们的奋斗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野战卫生学校(1945年10月改为晋冀鲁豫军区医学专科学校1946年2月改为北方大学医学院)军医科第一期速成科(区队)同学名单:</p><p class="ql-block">王庚金 王绍仪 王清武王克章 王克强 </p><p class="ql-block">王国志 王忠厚 王玉璟 李克 李国瑞 石钦 张保震 张志超 林清文 林则清刘治华陈其吉 黄爱辰秦树勤 贺锁成 罗永盛 程明 苗树田郭春明 贾悦林 马清江 解栓昌共27名。1945年1月开学一1946年1月毕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走出博物馆,冬日暖阳洒在校园的小径上,红墙绿瓦间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此次活动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北方大学的历史沿革,更感受到了它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站在新的起点上,相信北方大学将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次邢台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溯,也是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思想碰撞。离开时,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最新资料</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北方大学</p><p class="ql-block"> 1、北方大学资料汇编</p><p class="ql-block">《太行丰碑》181页《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旧址》</p><p class="ql-block"> 《红色记忆》29页《解放区第一所综合大学》作者高翔 赵子真</p><p class="ql-block"> 52页《忆太行访太行》作者 陈寰</p><p class="ql-block">《炉火映太行》刘璐生宋国庆 40页第三节 北方大学和故县建铁厂</p><p class="ql-block"> 马书歧《映像》杂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戴玉刚《上党晚报》2016年5月20日《太行深处的北方大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治文史资料汇编 文教社会 一丁315页《根据地最高学府-北方大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治大事记》有记载:北方大学从河北邢台迁来长治,校址位于长治郊区高家庄天主教堂,同时迁来一个剧团——翻身剧社,校长范文澜,教务长张同相,秘书长罗青,境内第一所综合性大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治教育今昔记》作者王正科:北方大学由河北邢台迁来长治,校总部在长治郊区高家庄天主教堂,校部下设文学院、工学院、艺术学院、财经学院、医学院、农学院、该校主要是培养区级以上干部,经短时期培训毕业后去接受城市,该校校长范文澜,教务长张同相,秘书长罗青,1947年,美国友人韩丁先生随北方大学师生参加了市郊区张庄的土改工作队。</p><p class="ql-block">1994年编写的《长治郊区教育志》未涉及相关内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2年《长治郊区志》290页第一版第十五编文化第二节革命文物记载:北方大学旧址 位于富村乡高家庄天主教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北方大学由河北邢台迁此,民国三十七年(1947年)5月4日迁回邢台,该校为一所综合大学,设文教、财经、工、农、医、艺术、行政七个学院和经济、历史两个研究室。范文澜任校长,陈荒煤、王冶秋等曾于该校任教。现校部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脊梁上的行走》138页《北方大学在郊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美顺负责保卫工作的公安干部北方大学见证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北方大学文人记录</p><p class="ql-block">老师 :</p><p class="ql-block">刘大年 罗青 张柏园 谢箩 严沛然 </p><p class="ql-block"> 李逸三、龚古今、秦思平、刘桂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学生:</p><p class="ql-block">高树勋的女儿高继芳、骆行、刘少奇前妻王前、毛泽东儿媳刘思齐</p><p class="ql-block">陈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班学生姓名:班长徐净武、组长刘青、党小组长霍学光、学员:张新任、泠光、景再、焦克、高继芳、周耀眉、白鸿、韩铭立、屈洪、王韬、米林、陈光、陈定龙、郭广,沙辛、罗新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徐净武校总支团委书记 官志坚、刘进俭、张文寿</p><p class="ql-block">后来的夏景凡、艾钢阳、李民朴、李蒙蔚、康某某、袁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工学院学生:知名的有肖前、高放、鲍克明、陆达妻子王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郭玉明、李献璐、刘秉义、吉人镜、闫志一、岩滔、马光国、杜毓铣、李世英、张家湘、董光楹、刘丰、李浮之、盛正泰、郭延杰、安化普、吴鸿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2016年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寻根足迹</p><p class="ql-block"> 2016年7月28日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寻根艺术团来高庄寻根演出通知。</p><p class="ql-block"> 8月1日党史办下乡高庄,在村长书记那儿了解情况,安排接待工作及表演节目相关事宜。</p><p class="ql-block"> 8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二十名大学生在高家庄天主教大礼堂前演出,得到群众领导好评。下午看郊区风光观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 11月11日,高家庄采访老武委会主任李方景谈他亲历的北方大学见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19日,我们党史办成员集体参观长钢厂史纪念馆,寻找北方大学工学院在长钢的印痕。</p><p class="ql-block"> 4月24日第一站长治郊区马厂镇高家庄,老武委会主任病世。第二站安昌寻黄堇丸老师,《安昌村志》的撰稿人,路遇老书记高秋芒讲述他们知道的北方大学医学院。</p><p class="ql-block"> 4月26日 马厂寻财经学院。几番寻找,安阳采访苗过顺老人,虽然他思路清晰,自己的革命历程讲述完整,但是对北方大学由于在外革命不清楚。</p><p class="ql-block"> 4月28日再去长钢,通过私人关系寻到有关红色长钢资料,了解了北方大学工学院学生毕业好长钢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4月29日做好了前期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四位研究生到张庄,看农家大院,通过农具展看到了北方大学教师美国人韩丁在张庄参加土改的历史。看马厂北方大学财经学院旧址,采访村里见证人。</p><p class="ql-block"> 4月30日郊区方志主任张国安、党史办副主任李全珍接受四位研究生的采访,讲述北方大学校史。谈晋东南地区武乡县籍两位北方大学教师李逸三和孙培绪情况。故县村抗大旧址参观,了解长钢发展足迹。</p><p class="ql-block"> 5月1日,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四位研究生查找,《北方大学校史》电子照相版传来,如获至宝。整理北方大学师生名录。</p><p class="ql-block"> 5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看漳泽水库风光,赞叹湿地公园好景色,再次介绍郊区红色党史,希望外面的人了解郊区,了解长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宋书声毕业于潞州区马厂镇高庄</p><p class="ql-block">看《榜样3》第一个先进他的名字叫宋书声,1928年出生于河北新河。1980年至1996年期间担任中央编译局局长。曾参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马列主义著作的翻译、审稿工作,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研究。</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党,还不知道我今天又在何处”</p><p class="ql-block">鲐背之年的宋书声向共产党员网《同学》工作室记者回忆起年轻时候的情形。1942年,那个时候很艰难,华北地区旱灾、虫灾严重,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为了生存,宋书声选择到自行车铺当了学徒,修自行车。1946年,共产党的部队把他带离了自行车铺,让他有机会进入北方大学学习俄文。大学毕业后,宋书声就被分配到位于辽宁大连的实话报社工作,成为了一名翻译,就在这里,他向实话报社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党员。他在自己的申请书里动情写下:“党为我找到了出路,如果没有党,还不知道,我今天又在何处。党就是我的家,让我感到更大的力量。”1951年实话报社停刊之后,组织安排宋书声到中宣部翻译室工作,后来又成立了中央编译局,在那里,宋书声待了一辈子,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里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宋书声在北方大学毕业。北方大学就在咱们晋东南,就在原郊区马厂镇高家庄,他和当时数千名北方大学的学生,在那里学到了最初的俄文知识。</p><p class="ql-block">三、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秘书长</p><p class="ql-block">未力工同志简历</p><p class="ql-block">未力工,1924年1月出生于山西武乡县杨桃沟村。11岁考入县城高小。1938年9月,进入抗日民族学校。12月分配到县西盟会剧团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晋路粮站从事粮食转运工作。1943年后,担任过黎北、黎城县政府司法科长和副科长等职。日本投降后,被党组织选派到北方大学行政学院学习,曾任党总支副书记。1947年到豫北参加解放战争,从事支前工作,任河南邺县县政府秘书。8月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英勇负伤。伤愈后在太行五地委从事调研工作。1948年9月,任新乡市委秘书长。1949年3月奉命南下,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5大队秘书长。7月份随10兵团进军福建。1949年9月,漳州解放后,任龙溪地委秘书长。1952年调入厦门大学直至1994年离休。先后担任厦门大学政治辅导处组织科长、办公室主任、政治辅导处副主任、校党委副秘书长、副校长、党委代书记、福建省政协常委。著有《以改革的精神搞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大学》、《浅谈高教40年的基本经验》等。2012年11月29日凌晨5时15分,不幸因病在厦门去世,享年90岁。留有遗言: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p><p class="ql-block">四、旧资料</p><p class="ql-block"> 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 </p><p class="ql-block">在高家庄天主堂办学 </p><p class="ql-block"> 1943 年,荷兰传教士被日军集中后,潞安教区的教堂由本地神父管理。1945 年长治解放, 抗大太行分校占用潞城高家庄天主堂方济各会院,据记载,当年抗大太行分校与太岳分校合并为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校址位于潞城高家庄,在《潞城革命老区》里也记载:“1945年10月至1946年9月,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校部就设在潞城五区高家庄天主堂堂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晋冀鲁豫军政大学的校长是刘伯承,该校成立于 1945年9月,这是在抗大总校奉命进军东北时,中共中央决定抽调150名营团以上干部组成干部大队,同抗大太行分校、太岳分校合并为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它属于晋冀鲁豫军区领导下的干部学校。1945年10月底正式开学,在第一批招收的3000余学员中,包括晋冀鲁军区部队的中下级干部和知识青年。平津和敌占区来的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上党平汉战役中放下武器的部分国民党下级军官,高树勋起义部队中的中上级军官,太行区的人民武装干部和地方干部。第一期学员毕业后,军政大学由潞城高家庄迁到冀南根据地的南宫、衡水一带办学。</p><p class="ql-block">北方大学在高家庄天主堂办学 </p><p class="ql-block"> 1946 年 1 月 5 日,北方大学在河北邢台成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任校长,北方大学是解放区第一所院系比较齐全,规模比较大且比较正规的综合性大学。1946年1月27日重庆《新华日报》曾以《晋冀鲁豫解放区筹设北方大学,范文澜担任校长》为题发了一则消息:晋冀鲁豫解放区政府前积极设立的“新华大学",现经政务会议决定,改为"北方大学". 1946年6月初袁北方大学正式开学,初设五个学院,分别为财经学院、行政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另有一个附设班,全校学生达1400多人。图书馆藏书达7000余册,但同年6月,国共谈判破裂,内战爆发。8月,边区政府为使北方大学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免遭战火,决定迁移校址。1946 年 10 月,北方大学奉命迁往边区太行行署辖区内的潞城高家庄等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十年前长治北郊高家庄有两所大学</p><p class="ql-block">2018-09-11 07:43</p><p class="ql-block">七十年前,在山西长治与潞城之间马厂镇的高家庄曾经有两所具有光荣传统、培养了大批人才的大学: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和北方大学。七十年后,分别从这两所大学走出来的女八路在北京相聚,她们是92岁的路佳阿姨(原名柏淑卿)和91岁的骆行阿姨(原名郭曼里)。</p><p class="ql-block">?1?6X 晋冀鲁豫军政大学1945年日本投降后成立,是由原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的太行分校和太岳分校合并组成。建校初期刘伯承担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徐深吉任副校长。1946年之后,由滕代远、叶剑英、孙毅等领导同志前后担任校长。该校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1947年底,该校由高家庄迁往石家庄南新城成为华北军政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校部与学员迁往石家庄西兵营改名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等,现为陆军军事指挥学院。</p><p class="ql-block">?1?6 路佳阿姨1946年来到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学习,她1943年在北平的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5年初在太行山参加八路军,任八路军前方总部情报处一科干部。路佳从军政大学学习后留校担任政治教员,1952年后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及中共中央党校前身马列学院师资培训部,攻读了马列主义及经济学专业,1955年转业担任党校干校的教学工作,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兼研究生院组织处处长,1982年局级待遇离休,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局颁发的《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北方大学成立于1945年11月,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边区人民政府创办的一所规模较大、学科专业较全的高等学府。大学校部于1946年10月从河北邢台北关迁到山西长治北郊高家庄,范文澜任该校校长。该校下设文教学院(含艺术学院)、行政学院、财经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 学校的宗旨是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事和平建国的各种专业人才,教育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课程设置完全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大胆创新、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从建校到1947年底的两年内,北方大学培养了各种专业人才千余人。1948年8月北方大学的部分学院迁往河北省正定县,成为华北大学。1949年4月迁往北京,与其它院校合并为中国人民大学。</p><p class="ql-block">?1?6 北方大学的医学院隶属晋冀鲁豫军区和北方大学双重领导,也称晋冀鲁豫军区医学院,属军事建制,教职员和学生都是军人,校址在离高家庄约二公里的安阳村。医学院院长由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长钱信忠兼任。该院1948年迁往石家庄西兵营,与晋察冀白求恩医大合并为华北医科大学;解放后迁往天津,更名为第一军医大学;1955年迁往长春,与第三军医大学合并;现在是白求恩医科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八大军区中的六位军区卫生部长都是毕业于当年长治北郊的北方大学医学院,例如北京军区卫生部长金有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骆行阿姨1947年来到北方大学医学院学习,她1939年在中学地下党领导下参加抗战救亡活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奉调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在十八集团军中央医院门诊部跟随傅连璋学习医疗,后任延安中央医院传染科第三任护士长。骆行从北方大学毕业后,任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医生、长春第三军医大学儿科医生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被授予军医大尉军衔,当选为白求恩医大校友会理事。</p><p class="ql-block">路佳与骆行两位老八路七十年前分别在相距不远的这两所大学学习,但却未曾相识。后来她们虽同住京城,也未曾相见。在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二老通过重返太行、讲述历史得以联系,打电话交流有说不完的话。2015年5月7日,二老有缘相聚、格外亲切。回忆母校时路佳说:“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的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社会发展史、时事政治等,上课的形式多为集体听大报告,同时还有进行队列、射击等军事训练。2014年6月,我重返当年学习过的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旧址,也来到八路军太行情报纪念馆,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巍巍太行 英雄辈出’的感言。”回忆往事时骆行说:“当时我们上课是在露天的空地上,坐在小马扎上学习医学课程。我们都住在老乡家里,乡亲们对我们亲如一家,感人的故事说不完。2009年4月我重返当年学习过的北方大学医学院旧址,参加了太行情报纪念馆的开馆仪式。这里的人民永远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太行山永远是我们的家。”</p><p class="ql-block">?1?6 当天与二老一同相聚、回顾历史、畅谈未来的还有原八路军前总参谋长滕代远之子滕久昕、原陕甘宁边区延安市公安局长郝苏之子郝在今、原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交际处处长李新农之子李火、原八路军太南办事处潞城情报站站长李庚鑫之子李钢和原八路军太行军区情报处长之女江和平。</p><p class="ql-block">此文刊登在2015年11月《红色太行》</p><p class="ql-block">修改稿</p><p class="ql-block"> 揭开高家庄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 长治市郊区马厂镇高家庄,因为我工作在郊区二中多年,耳闻不少故事。许多次我站在村里的小广场,仰望哥特式教堂的尖顶,也寻找那些传奇。</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我正在北郊公园静心读书,夏日的炎热,蝉鸣声声。北外环车来车往喧闹,全然不顾。</p><p class="ql-block"> 忽然接到一个电话,中国人民大学二十名学生要来高庄寻根演出。我感觉十分兴奋,因为我终于有机会揭开高家庄的神秘面纱了。记得在郊区二中任教师,同事刘老师的女儿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我对他说:要是六十多年前就好了,你家闺女可以在家门口上这所大学。刘老师不解,为什么这样说?我告诉她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北方大学校址就在高庄。如果是六十多年前,这不就是家门口上大学。</p><p class="ql-block"> 不说这些。7月28日,从中国人民大学发来的接待考察函,题目:</p><p class="ql-block"> 关于请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党史办研究室接待考察的函</p><p class="ql-block"> 内容: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韵。根据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我校你拟组织学生艺术团二十名团员,作为文化艺术小组赴长治市开展调研采风工作及公益演出活动,参观位于高家庄村的北方大学旧址。举办小型公益演出。</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个考察函,想着一所大学对其前身北方大学所在地的敬重。想着那些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要在这里的演出。党史办新上任的王主任,觉得这是大学生们的一次学习机会。也是郊区让中国了解的郊区一个窗口。必须本部门重视,也应该是上级部门重视,协调相关部门对这件事高度重视。王主任首先打开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遥的书《脊梁上的行走--长治郊区红色记忆》,翻开138页,看那篇《北方大学在郊区》。</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郊区区委、政府对红色旅游文化建设格外重视,2013年初组织山西省知名作家一批长治市的文化学者。对观音堂</p><p class="ql-block">、老顶山等十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选题进行写作并编印成书。体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梦的主旋律中。体现了郊区领导深邃远大,意旨高鸿的人文情怀和理想主义情怀。这套郊区历史文化丛书的付梓,引起了极大反响。</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来寻根演出,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要想对郊区文化深入了解,是不是赠送几套书给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呢?此前文史资料中的北方大学怎样让大学生在不多的遗址上鲜活。王主任认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并和我这个晋东南地域文化研究者进行了交流。希望我能为这次演出的大学生做一个解说。我深感王主任对我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于是和她一起到高家庄去寻访北方大学的秘密,尽管我多次来过外围,但是高家庄精神病院,北方大学最重要的教室宿舍遗址,我还从未进过。教堂的里面我也从未见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岂能说清是与非。</p><p class="ql-block"> 我们请来村长、老书记,想请他们回忆一下北方大学的过去。村长五十左右,书记六十左右。老书记说:听老人们说村里有一群人来,但是戒备森严。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但对教堂的历史,还能讲述一番:教堂是在1931年在简易房的基础上改盖的。门脸贴瓷砖已经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了。走到精神病院,看到一栋二层灰砖小楼,在中间的根基上清晰的写着1931年,说明这两栋小楼确实1931年所盖。后面还有一个院子打开来,据说这儿都是北方大学的校舍。但也只剩下了墙不见了房。对那二层小楼的木楼梯。我引起了兴趣,这个该是原装货吧,回答是的。小院子里一群精神病人。对我们的寻访秋毫无犯。并表示了欢迎,让我们哭笑不得。好了,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跑过外,据说他家住过北方大学学生,知道一些,我记住了村长的手机号,改天再说吧。</p><p class="ql-block"> 高家庄天主教</p><p class="ql-block"> 晋东南潞安教区,在长治最早,中国传统文化是道教加上外来的佛教以及读书人的儒教三教合一,是主流。 </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三年天主教传入马厂,高家庄成立教会是嘉庆八年(1803年),这个村和附近的南天贡村教堂规模都很大,曾办有教会学校、养老院、修道院,战地158亩。</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后期,居住中国的神父被日本人赶出中国,教会财产就在那儿无人管理,大家知道的,在高家庄曾经有两所大学,一所晋察冀鲁边区大学,一所北方大学,都是因为这里教会的房子做学校很方便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阳早并不曾来过高家庄</p><p class="ql-block"> 我算是一个有心人吧,还是在八年前,张庄一次大学生采风活动上,我认识了阳和平,阳早和寒春的儿子,一位美国人,由于父母这对“傻老外”的原因,他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长治郊区党史办要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来马厂镇高家庄寻找历史踪迹,我想起了韩丁的这位外甥,我想邀请他来。</p><p class="ql-block"> 在一丁老人家写的《根据地的最高学府—北方大学》一文中,北方大学任教的教师中有韩丁,我清楚,但是有杨早,我就不清楚了,我知道阳早,不知道杨早,会不会是一个人,如果是阳早,我记得资料中没有他在北方大学任教的记录,如果是杨早,我还真没听说过。到底是不是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阳早(Sid Engst),1918年11月9日出生于美国,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等高校学习农牧专业。1946年2月受中国革命的影响来华工作,8月到延安从事农具改革和畜牧业技术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畜牧业技术和英文编辅工作。1949年两人结婚,1950年与来自美国的寒春到陕西定远县三边牧场开始指导农民养奶牛。1955年,又转到西安草滩农场。1966年4月回北京,分配到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做翻译。1972年来到红星公社。1982年任原机械工业部顾问,在北京沙河镇小王庄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机实验站从事牛群饲养和改良的工作工作20年。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外国老专家”。2003年12月25日16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5岁。2010年,寒春,韩丁的妹妹,他的妻子也告别世界。</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我八年前收藏的那张阳和平先生的名片,怕不接电话,就直接发短信,又用手机号搜出他的微信,他的微信名字阳和平,没问题申请加好友,不管阳早是不是在北方大学任教,他最起码是韩丁的外甥,如果他参加这次寻根活动红色活动多好。</p><p class="ql-block"> 还联系上了,他说他父亲和韩丁1947年首次在邯郸见面,没有在北方大学任教。于是我又提出邀请,他说他在美国,八月底才回中国。我知道他在中国对外贸易大学任教,一定是放暑假了,回美国自己的家,很遗憾。</p><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一丁老先生的记载,还有《上党晚报》2016年5月20日戴玉刚先生的文章,《脊梁上的行走-长治郊区红色记忆》一书139页的记载,马书岐先生在《映像杂志》的撰文都有错误,这里我要负责任的纠正一下,是阳早不是杨早,而且他也没有来过北方大学任教。</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长治大事记》《长治教育今昔记》一书中,对北方大学也有简略记载。</p><p class="ql-block"> 高家庄最早的大学生</p><p class="ql-block"> 长治郊区高家庄还有一位民国时期最早的大学生,今天在高家庄还有许多人在文革时期见过他。据传还和周总理同学,但是查阅资料,纯属传说。</p><p class="ql-block"> 鹿怀宝,字子用,又名楚善,就读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后转学于北京中法大学,1927年赴法国里昂大学深造,对昆虫颇有研究。以论文《中国蚜虫》获生物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执教于济南大学、保定农学院、北平中法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历任生物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解放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1957年因曾参加过国民党军统华北保密局被判刑8年,1966年遣返高家庄,1967年病故。</p><p class="ql-block"> 在辅仁大学任教期间,常常利用节假日到青岛等地采集水产标本,为辅仁大学创建了一个标本室。著有《蚜虫之研究》《蝇虫》《蚜虫的繁殖》《节肢动物之捕捉虫》等生物系专著。</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高家庄出个大学生虽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有出国留学经历,做了博士当了教授可是没有,那么鹿怀宝何以走出太行山下的村庄呢?</p><p class="ql-block"> 简历里面有意避讳,我采访了村里的群众,鹿家也是普通人家,但因为是天主教,从小在教会学校读书才有了他后来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最珍贵的红色遗存</p><p class="ql-block"> 除了精神病院的老楼房,旧院子,在外面的一排房子山墙上开着一个铁门,铁门上一个五角星,这就是北方大学最红色最珍贵的遗存了。2013年,老八路骆行旧地重访,陪同长治红色研究会会长戴玉刚先生陪同,讲述了许多有趣的回忆,老八路对旧址的寻访记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1947年,我在潞城县高家庄的北方大学医学院学习。我们住在老乡家里,和乡亲们亲如一家,我们也帮助老乡们看病、挑水、扫院子、挑煤。</p><p class="ql-block"> 北京来的女同学申小纯(高级特工申伯纯之女),穿得比较洋气,毛衣上有两个绒线球,一次,不小心掉到厕所里。她即舍不得丢掉,又嫌脏,不想下课后。看见老乡已经把两个雪白的绒线球洗干净。烤干了,放在灶台上,很感动。近年来,还有老八路路佳等重访北方大学。在北方大学里就读的学生,有王前(刘少奇的前夫人)毛泽东的儿媳刘思齐等。</p><p class="ql-block"> 高家庄以前以后的北方大学</p><p class="ql-block"> 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大街的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镌刻在巨石上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浑厚的石头,朴素、深沉的字体,饱经沧桑中凝聚着一股令人折服的精神和光芒。</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一直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各项工作的原则,保持、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在北方大学教职学员全体大会上,范文澜校长提出,北方大学的办学宗旨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校风即为“实事求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8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吴玉章校长提出华北大学的校训为“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吴老将其中的“朴实”解释为“不虚伪、不轻浮、不好高骛远、不粗枝大叶,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作风和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3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要用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