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友谊关

大江

从北海出发,途径“中华白海豚之乡”的广西三娘湾,驱车400余公里,于午后抵达中越边境的友谊关。 友谊关坐落于中越边境的凭祥市西南边陲,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美誉,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至今仍具有通关功能的边关。<br> 据记载,友谊关始设于汉朝,汉初称雍鸡关,之后随历史变迁数更其名,明初改为镇南关,1965年命名为友谊关,距今已历经2000多年烽火沧桑。<br>  我们不是第一次游览友谊关,三十多年前的到访与现今相比,友谊关周边的巨大变化令我们惊讶不已,原有记忆中凌乱的街市、关前山坡上满坡的中越边民交易集市早已不见丝丝踪迹,如今满眼皆是整齐漂亮的建筑。<br>  友谊关现在不仅是国家一类口岸,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十分齐全。 进入景区,我们把车子停放于口岸附近一个大型停车场,沿着观光车道前往关口。步行不远便是一个规模不小、小楼房整齐排列的边贸交易市场,被称之为“边关第一街”。街面上众多的中越商铺大多经营的是当地各色产品,越南的特色商品更是琳琅满目。 逛了几家商铺,我们便匆匆从市场中穿行而过。<br> 在市场附近,高高矗立着一尊人物铜像,铜像基座上刻有“抗法英雄冯子材”字样,塑像精致的工艺,传神的形象,再现了冯子材英勇无畏,抗击法军的英雄形象。<br>  1885年2月23日,法军进攻镇南关,清军溃散,法军炸毁关楼。危急关头,年近七十的老将冯子材奉命率军奔赴镇南关。1885年3月23日,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领部下与法军血战三昼夜,获得全面胜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br>  镇南关之战,是中国晚清抵御外敌入侵唯一一次取得辉煌胜利的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继续前行不远,沿着一条缓缓的登山坡道向上,山道右侧有一条长长的“友谊关历史长廊”。长廊应该是建成不久,墙面上的一幅幅浮雕向世人再现了友谊关2000多年的沧桑历史。 <p class="ql-block">  上到坡顶,路边山坡上一块巨大的石头匾额引起了我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匾额上刻有“南疆重镇”四个红色大字,字体苍劲雄浑,古朴有力。1939年12月21日,侵华日军占领并焚毁镇南关关楼,并劫走“南疆重镇”匾额石碑,镇南关再一次遭受侵略者的践踏。</p> 在坡顶匾额的一侧,是一幢黄色的二层法式小楼,当年用于清政府负责边境外交事务与维持边境治安的办公地点。小楼建于1914年,至今仍是保存完好。 法式小楼南侧高高矗立的便是友谊关关楼。<br>  眼前的友谊关关楼为1957年重建,高22米,由底座与两层回廊式楼阁构成,建筑形式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庄严而古朴。拱门上方用汉白玉雕刻的“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红色大字为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亲笔题写。<br>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便是于此关楼二楼两次会晤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主席。 关楼的左侧为左弼山,右侧为金鸡山,两侧山顶分别建有镇关炮台。关楼下的单拱城门便是以往中越往来的唯一公路通道。<br>  穿过关楼,是一片宽阔的关前广场,广场右侧下方矗立着友谊关口岸,建筑造型现代,大气壮观。左侧山坡上则是中方哨所,守护着边关的宁静。对面越方口岸清晰可见,只是当日口岸前人稀车疏,通关的车辆与人员寥落,两边关前显的冷冷清清。 2000多年来,友谊关在历史沧桑之中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演绎,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如今,作为自古以来的重要商埠,友谊关已成为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国家最大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