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一束阳光,照亮前行路

刘江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刘江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编号:4719936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片编辑:香朋同学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音乐选自:谁不说唵家乡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照片,是2024年4月28日"陕县第四中学六六届同学聚会合影留念"。前排左三为卫香朋老同学,第三排左五为卫香朋老公鲁文表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写在前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4月28日,卫香朋老同学携老公鲁文表,受同学们的邀请,从首都北京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回到家乡"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参加陕县第四中学六六届老同学聚会。双手紧握着日思夜想,恩重如山恩师们的手;紧紧拥抱着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的老同学,心潮澎湃,泪盈满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卫香朋是我们老同学中唯一一个从名牌学校南开大学毕业,分配在社会科学院工作的巾帼须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家乡经历了近两个月的旅游观光,访亲会友,返回北京后她写了一篇《家乡游记》的文章,被本单位内部刊物发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她在文章中倾诉了她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对故乡天翻地覆变化的喜悦赞美之情;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厚谊似海之情;对家乡日新月异发展的美好祝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卫香朋老同学的这篇家乡游记,细细品读,回味无穷;欣赏佳作,受益匪浅。文化底蕴之深厚,笔锋流畅之美妙;妙笔生花之绝伦,妙语连珠之精彩。令人敬佩,令人陶醉!感动之余,为了更好的宣传家乡,展示家乡,赞美家乡,受卫香朋老同学之委托,把她这篇倾心力作《家乡游记》配上图片,精心编辑成《美篇》,在美篇平台予以发布,供美友的品读和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乡游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卫香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夫妇二人于2024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洛阳古都逗留了近两个月,驱车往返数千里,探亲访友、同学聚会、旅游观光,完成了我们多年的心愿。踏上河南中原大地,我和老公就有一种家乡的亲切感。它是我的故乡,也是老伴陪我多次回乡探亲的归宿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时正值春天,满眼皆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美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百 花盛开,鸟语花香,再加上"美丽的天鹅湖三门峡欢迎您"的标语,顿时振奋激动,满眼湿润。4月28日,我和老公参加了原陕县第四中学六六届同学在三门峡市温塘赛非尔大酒店举 办的"五十八年同学重相聚"活动。同学聚会主持人薛占宗同学在开场白中,对我们夫妇二人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从北京回来参加同学聚会,表示热烈欢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见到了恩重如山的老师和情同 手足的同学,我心情愉悦,向他们致词送上祝福,和他们一起重温58年来奋斗生活经 历,回忆原陕县第四中学校园学习生活往事。大家互相交流和感悟这美好时光,保持着年轻的心,保存着那份真诚友情,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快乐幸福的笑容,共享夕阳美。 刘江昌同学抒情地朗诵了自己写的"燃烧夕阳美"散文诗,之后又将诗文和聚会照片编辑成《美篇》供同学们品读和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教我们音乐课的焦老师兴致勃勃地带领大家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 习雷锋好榜样》《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并现场教大家学唱他自己新创作的歌曲《燃 烧夕阳美》,当唱到"同学们手拉手,大家来聚会,欢声笑语满堂飞,你惦念我,我关 爱你……"时,聚会活动达到高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开心的笑容。歌声唱出了师生、同学间的情深谊长和彼此间的深情问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一劳动节那天,我和老公应莫双年老同学夫妇的邀请,在几位老同学的陪同下,前去参观他筹建的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此基地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五花岭村。现已75岁的他退休后不甘寂寞,承包荒坡、流转土地近600 亩,种植药材200亩、粮田50亩;打造民宿50孔窑洞,窑内装修有火炕、沙发、电视、 空调、电冰箱、厨房、卫生间等较现代化设备,每孔窑洞后面都有个大通风口,阳光可 直射到窑内。还种植了大片竹子,给来此旅游的人们提供舒适宜居环境。还建有农场,喂养了30只小香猪、50只羊以及鸡、鸭、鹅、兔、鸽子等畜禽;基地内还设置有制造酿酒坊、制作豆腐坊、面粉加工坊、食用油压榨坊等,称得上是绿色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建有军事教育展览基地,展示中国战争时期的武器模型、军事装 备模型和档案图片资料,为青少年提供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和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 防观念的平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莫双年同学的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不仅成为五花岭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而且带动了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2022年五花岭村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和"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荣誉称号。大家纷纷赞扬莫双年同学,退休不退志,不要资助款,自筹资金,创新开发建造福利群众旅游养老院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后,我们去参观了三门峡黄河大坝。它位于三门峡市区东北部14公里处,北连山西省,西邻陕西省,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被誉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和老伴曾去过两次,那时交通不太方便,乘坐拉煤的小火车到坝桥头, 天冷雾大风大,瞄了几眼就离开了,没留下什么印象。这次仔细参观了旅游区。三门峡黄河大坝1957年4月动工,1961年建成,从此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历 史。为了建设这一水利枢纽工程,来自全国各地2万多名建设者拥入三门峡。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自始至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1953年至1955年,毛泽东主席4次听取治黄工作汇报,对三门峡水利枢纽作出重要指示。周恩来总理先后3次亲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视察,在工地度过了8个日夜。刘少奇、朱德、李先念、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三门峡工地视察工程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门峡黄河大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坝顶高353米;副坝 为钢筋混凝土心墙土坝,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为857.2米。电站厂 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现有7 台机组,发电 量40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工程之大,气魄之雄,当时在我国是首屈一指,为世界瞩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来工程又经过几年的技术改造,库区淤积大为减轻,进出泥沙基本平衡,实现了防洪、 防凌、防灌溉和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并可控黄河流域面积的91.5%,仅发电一项, 截止到1986年已全部收回国家对这项工程的投资。如今的水库总容量为162亿立方米 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为库区的蓄水期,黄河便在三门峡形成了一个美丽清澈的湖 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高峡平湖,微波荡漾,湖光如灿烂闪闪的明珠,湖风山色, 相映成画。大坝的宏伟建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周边秀丽景色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河里的那块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黄河上的艄公称"朝我来" 石,千百年来,魏然屹立于黄河中。参观三门峡大坝,令人感慨工程之雄伟壮观;感悟黄河母亲河之壮阔柔情;感动人与自然之和谐生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开三门峡黄河大坝,我们驱车沿黄河生态廊道向西驶去,河对面是山西的中条山脉,山峦层层,崇山峻岭。从车窗望去,河旁、道旁植被花卉品种繁多,苹果园、枣园、柿园、洋槐树园随 风送来阵阵花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车停在河水宽广处的风凌渡口前,我们下车眺望,上游的黄河水清澈 蔚蓝似大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飞鸟不时扇动着翅膀落在上面嬉戏。真是一 路风景一路画,欣悦之情油然而生: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她犹如一条奔腾的黄色巨龙,挟雷裹电,冲下天山,气势如虹;她跨过高原、穿越峡谷、飞越大漠、踏着平川,浩浩荡荡一路向东;她历经太行、翻越秦岭、纵观嵩岳、缘遇岱宗,蜿蜒曲折壮美从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波澜壮阔的黄河巨流,诠释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初心永恒;千万里程的奔流,她把“九”曲图腾烙印在华夏辽阔的版图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后我们来到"函谷雄关"景区。它位于三门峡市管辖的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 此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边, 关在其中,深陷如函,故称函谷关。它既是中国历史上建筑最早的雄关要塞,又是一个 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地方。小时候听父辈讲过,今有机会亲眼目睹,才知其历史文化之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就是在这里著述了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因 此成为道家文化发祥地。函谷关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 军事战略要地。同时又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要点。这里流传着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鸡鸣狗盗","紫气东来",有许多历史名人到此吟诗作赋,留给我们后人100多篇不朽名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是必去之地,尤其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它是建立在西周虢 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是现今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 公墓。走进博物馆,我们一一参观了呈现虢国贵族出行的车马坑、虢国国君虢季墓以及 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切身感受到虢国的辉煌历史,也为我的家乡有如此悠久 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历史记载,虢国是西周初年受封于陕西宝鸡的重要姬姓诸候国,初代国君为周文王之弟,西周晚期随周平王东迁,并将国都上阳城设在今三门峡市区东南部的李家窑村。虢国国君世代为周天子卿士,随其东征西讨,为屏藩周王室立下赫赫战功,虢国臣民孔武有力,英勇善战,后来虢国墓地出土的众多兵器和车马坑遗迹足以证明其军事实力和国之风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和老公一起回到了生我养我哺育我长大成人的陕州区西张村镇陈村。当我望着家乡这片犹如金子般的黄土地;这片精心哺育了五谷杂粮的黄土地;这片滋养了世世代代家乡人的黄土地,心中升腾起一股深情的思念和眷恋。家乡人的黄土地,敦实而浑厚,且默无声息。数千年的狂风卷不走这片黄土地;数千年的暴雨冲不垮这片黄土地。因为这一片黄土地是我们世世代代耕耘的黄色沃土,是我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宝藏与命脉,无一不凝聚着我太多太多的牵挂与思念,也充满了我对这一片黄土地的无比崇敬之情,且这一字一句都是我心灵深处的肺腑之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看到己82岁高龄的长兄,多年不见,依然精神矍铄、 充满活力,我们都很高兴。在聊天时,他讲起村里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并带着我们到田 边、果园、庄稼地里、沟坡等处参观。他喜欢打牌、下棋、看书、阅报、听音乐,有时 还自己烧柴火做饭。我们劝他放弃老习惯,别累坏了。他说:"烦恼天天有,不见自然 无。知足常乐好,开心永到老。"大哥这话的确是每个年龄段的人应持有的生活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村子里停留期间,我和老公经常到四邻右舍的家里串门。因我的辈分大,熟悉的长者大多都叫我小姑姑, 年轻者叫我小姑奶,陌生的新人也随着叫。他们兴高采烈地接待我和老公,端上自家种的西瓜、 杏、桃、李、西红柿等水果,以及蔬菜做成的各种传统家乡食品小吃,如绿豆浆面条、玉米 面儿鱼、锅贴菜饼、油炸菜饼等。吃后还热情的询问是不是老味道?忘没忘家乡的味道? 我和老公都感激不尽地说:"不错、好吃、新鲜、老家的味道!"。逗得大家畅怀大笑。乡亲们的热情厚爱不由得 让我想起那首《父老乡亲》的歌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村,是张村镇的一个古老大村,主要有陈、李、卫三个姓氏。历史悠久,文化灿 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陈村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艰苦奋斗,抓机 遇不断创新,村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子里瓜果飘香,桃红杏黄,酥梨甜脆; 新村民房整齐划一,商店点缀所有村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气象。这一切都归功于历届 村委会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回村,让我有幸读到了2015年6月新编出版的《陈 村志》一书。该书详细全面地介绍了陈村历史沿革和变化,记载着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的英雄事迹。如卫志泉,中共党员,战争年代曾任过兵站班长、侦查排长、区队长、副连长等职。从1944至1950年,先后参加过200余次战斗,亲手击毙敌人98人,俘虏 敌人106人,活捉地方匪首18人,多次立下战功。1950年9月,被中央人民政府革命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授予"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 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又如抗击日寇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陈希功、国民革命军第12军第49 师师长颜会芳、解放军地下工作者李居珍等等,品读着他们的精彩动人的故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人云:"读史可知兴衰,历史的经验倘若拒不借鉴,兴也难;历史的经验如果拒不汲取,衰也易"。盛世修志,是历史的必然。我们陈村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村庄,我们作为后人更应弘扬先人精神,让光荣历史流传千古!在此为《陈村志》的出版高兴庆贺。陈村一行,我们衷心地感谢父老乡亲,他们善良与关爱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无尽的温暖;感谢父老乡亲对陈村的辛勤付出,使它成为乡村振兴的美丽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古都洛阳逗留期间,朋友陪我们去看洛阳旧城夜景,我们首先前往洛邑古城。洛邑是洛阳古时的旧称,创建于西周初年。景区主要有宋代的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 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古街古巷、古宅古院、古府文庙的古都建筑保留着原有的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近年来洛阳文旅部门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这里创新打造"汉服 +古城"等消费模式,开设了成百上千家唐朝服装店,出租、销售多彩靓丽的汉服、头饰、手饰等。满街的青年男女身着唐朝服饰,在街上展示、演出、约拍,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在一处游客比较稀少的地方,朋友快步上前拦住几位穿汉服的青年男女,希望与他们合影留念。看到我们与他们的合影照片,真是一幅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时 尚融合的画面啊!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盛世大唐。朋友又带着我们乘车来到老城十字街品尝美食。各种现代的、传统的洛阳特色小吃, 琳琅满目,眼花缭乱,愣是不知如何挑选。最后朋友做主点了水席中的不翻汤、燕菜和卷饼、烤面筋、生蚝、牛肉丸子、水果捞,美滋滋地饱餐了家乡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6月12日,我和老公在小妹、妹夫的陪同下来到洛阳外甥女家。稍作休息后外甥女带我 们4人去逛夜市。我们首选涧西区牡丹广场,它长750米,宽96米,因种植大量牡丹 而得名。我们漫步到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地铁旁边的一幅巨大玻璃牡丹画,长约 69米,宽约9米,由32块玻璃拼合而成,采用超白彩釉钢化玻璃技术打造,兼具采光 性、观光性,玻璃有中空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隔热性。两侧搭配的铜制卷轴上刻有 牡丹、祥云等图案。它向众人彰显出魅力和霸气,让我们驻足欣赏良久。这个河南省城 市中首屈一指的大广场,绿意盎然,视野开阔,清新明亮,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吃饭,这件雷打不动的小事,却也是最讲究、最糊弄不得的人生大事。洛阳的早晨是“汤”的天下,而当夜幕降临、炊烟弥漫,各路夜市纷纷开张,一场关于色、香、味的“争霸之战”于无形中展开,味道、价格、情怀、氛围……统统左右着众多吃货的抉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牡丹广场周边有墩墩夜市、666夜市、广州路夜市。我们穿过马路,来到广州路夜 市。华灯初上,广州路夜市彩灯闪闪,红旗飘飘,琳琅满目的美食店铺,外地来此旅游 的客人和当地撸串聊天的年轻恋人,摩肩擦踵,一派喜庆祥和。外甥女带我们到老字号 西工店品食了有名的锅贴、花生油茶、炒粉等小吃。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风味给我们留下 永远难忘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品尝了美食后,我们又驱车到应天门、明堂、天堂游玩。这里是隋唐洛阳城景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曾是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明堂和天堂都是武则天时期的重要建筑,简单地说,前者 用来祭祀天地,后者用来拜佛。这3座建筑是今人根据相关史料,在原基址上复建的。 在这里我们领略了洛阳古都历史的厚重和建筑的精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6月17日,我们参观了洛阳市的文化地标﹣﹣洛阳博物馆。该馆 1958 年始建于洛阳洛南关林,经过多次迁建,于2009年在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建成新馆。2011年对外开放它先后被命名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馆内设有7个展厅,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和六个专题展﹣-"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宫廷文物馆"、"石刻艺术馆"、"书画馆",陈列展出洛阳地区出土的上自史前、 下迄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石器、玉器、青铜器、陶瓷等各类珍贵文物几千余件。我们 走进展厅,被夏商周的青铜器、汉魏陶俑、唐三彩和历代石碑志所深深吸引,驻足仔细 观看,尤其是在博物馆的镇馆宝物﹣﹣乳钉纹铜爵、三彩黑釉马和白玉杯等展柜前,长久停留,不愿离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观完洛阳博物馆,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为我的家乡古都洛阳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而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6月19日,我们参观了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至今还保存着通济渠(洛阳段)、漕运官仓、城市遗址、漕运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公元 605年,隋炀帝为加强南北统一,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疏通邗沟和江南河,建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 北通涿郡(北京),全长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博物馆展厅共有三层,一二层为"国 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通过800余件代表性文物,结合浮雕、沙盘、模型、 壁画、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呈现了隋唐大运河的开凿过程、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政治、 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所起重大作用;三层为"一粒米的漕运之旅",讲述了一粒米的 征收、运输、归仓、到餐桌的全过程。博物馆的复原场景及沉浸式多媒体互动体验特别令人注目,可以参与"运河开凿",体验"乘船行驶",观看"运河沿线的历史风貌与文化遗迹"等,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运河的辉煌,近距离感知大运河的文化魅力。我和老 伴兴致勃勃地坐船3D沉浸式游览了大运河沿线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6月22、23日,我们在妹妹和妹夫的陪同下参加了云台山二日游。云台山位于焦作市修武县境内。第一天,先乘旅游小巴车经约三小时路程到达景区宾馆。用过午餐后,按行程游览红石峡,它是八百里太行山最美峡谷,全长1500米。可惜我和老伴因体力不支未能随队而行,便在周围漫步望山、俯视流水,在咖啡厅慢慢品吃当地各种小零食、 多味饮料,还同店长、游人闲聊。欢声笑语不断,极为愉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半小时后旅游团团员回来,妹妹、妹夫气喘吁吁,我和老伴同声问:下面怎么样?妹妹说:红岩映碧水,清凉满峡谷,腿脚急步行,难忘来此游。妹夫接着说:红石奇景如画仙,美不胜收人陶醉。 我们谈笑着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稍作休息,导游带队游玩了小寨沟景区。小寨沟全长约2公里,以秀丽的群峰和潺潺溪流著称,被誉为北方"九寨沟"。这里相传是隋末农民起义英雄刘武周和唐太宗李世 民安营扎寨之地。跟随导游我们参观了潭瀑峡、泉瀑峡和猕猴谷三个景点,潭瀑峡三步 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的绝美瀑布风光,泉瀑峡314米的瀑布落差,猕猴谷内训练 有素的猴子表演和散养的上蹿下跳的猴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天早餐后,我们旅游团乘坐大巴车去云台山的主峰﹣﹣茱萸峰景区。大巴车行 驶在七转八拐的盘山道上,尤其是有一段路程,隧道很多,车子连续在山洞里左右急转弯,把整车人搞得东倒西歪,发出阵阵尖叫声。经导游介绍,是途经叠彩洞(属景区之 一)。它是修陵公路云台山段19条公路隧道的总称。共有19个隧洞,在峭壁间重叠直上,形成了一条长达4000多米的山路隧洞群。每百米路程平均升高5米坡度,上下差 大912米。洞与洞之间景色各异,名称不同,如巨龙盘绕在太行山上。它设计奇绝,修 建难度大,被称为"中国少有、世界罕见",并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修武县人民历时10年艰辛开筑而成,有23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巴车司机凭借娴熟的驾车技术穿梭于奇、险、窄的隧道洞,把我们平安送达索道口。乘坐云梯车来到茱萸峰。据说唐朝诗人王维的名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便是在此 峰有感而作。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茱萸峰也成为了寄托乡情的象征。我们在山 顶领略了道教信徒的重要圣地之一玄帝宫。宫内供奉真武大帝,被人尊称"北顶",与 武当山天柱峰"金顶"遥相对应,因此有"南顶武当、北顶云台"的说法。玄帝宫主要 由"真武殿"、"娘娘殿"和"财神殿"组成,占据了整个茱萸峰峰顶,形成了山是一 庙,庙是一座山的奇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登上海拔1297.6米的茱萸峰顶,亲眼看到了真武殿和东西侧供香客上香的庙房。从内心感叹这些建在悬崖峭壁上,又古朴典雅、精美别致的建筑,在当时是如何克服困难建起的!由此想到建设者的匠心独具,不得不服古人的智慧!极目远眺山下村舍,雾茫一遍,星罗棋布。近处观看,群山连绵,峰涌云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油然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可见黄河如银带;俯视脚下,群峰形似海涌;遥想玄帝宫诸多神仙的神秘传说,令人心旷神怡,遐思无限,值得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6月底我们返回北京。为时两个月的行程,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见到了很久不见的亲人、父老乡亲、老同学、老朋友,和他们一起畅谈,多元化交流,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亲情友情,同时也学习收获了许多新知识、新理念。通过参观游览多个旅游景点,不 仅饱览了祖国家乡的大好河山,而且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对不同文化和价值的理解。总之,此次出行给我和老伴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令人回味无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