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几日,在乐昌二中86届高考理科补习班的李先生几经周折与我取得联系,我凝思许久,四十年前的往事又点滴浮现。</p> <p class="ql-block">缘起</p><p class="ql-block">乐昌市第二中学是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爱将徐连胜将军而创办的。学校创办于1943年,前身是私立"连胜纪念中学",是乐昌市北面唯一的一所公立的完全中学(包含初中部和高中部)。按理说我是没有资格在这个中学读书的,后来在这里读书,缘于高考复习班,八十年代中叶,湖南考生开始南下广东参加高考,二中也顺势开办高考复习班,湖南考生的加入大大增强了二中高考的竞争力。应该是当年韶关地区教学资源富集实力较强的复习班,是高考落榜生重塑再造的熔炉。一九八五年秋天,我抖落身上的疲惫,抹去满脸的愁容,放下失落的心情,满怀希望与憧憬走进乐昌二中。高考理科复习班在办公楼的后面,一排黄墙灰瓦的老式平房,班里大概有五十多名同学,绝对大多数是湖南宜章人居多,也有乐昌周边乡镇的落榜生的。在这里我们度过来之不易、彻底改变命运的一年。我只想说:感恩高考,感恩二中,感恩老师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那些老师们</p><p class="ql-block">二中当年在韶关乐昌教育界还是有点名气,应届生培养都是出类拔萃,对于创办的复习班,似乎也是相当重视,开学之初,校长亲自给我们讲话,一位中年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校长说他的高考经历,现场讲述他高考上大学和工作历程,鼓励我们鼓起勇气奋发图强。班主任物理老师唐老师是一位体形微胖头顶睁亮的和蔼温暖的中年男老师,平时负责安排同学们座位,每隔一段时间前后排交替轮换,应该也负责同学们的纪律,但那时都在学习,没有手机之类,不学习也在安静的玩耍,纪律似乎不用特意管,此外唐老师经常与同学们聊天,安抚情绪,关心学生的生活等等。语文李老师是清瘦干练的中年教师,版书很好,讲课风趣幽默,曾经系统讲授汉语语法,文言文字词释义,老师常常引用一些典故、提问一些问题做点评,课堂提问大多气氛非常活跃。数学是一位中年高瘦的陈老师,很有耐心一步步在黑板上推演方程式,不厌其烦地给同学们答疑解惑,每一节课都会用高考原题做例题进行讲解。化学段老师是一位中年女老师,中等个儿、浅眉烫发,经常给我们发些模拟试题卷儿,提高应试能力。生物老师很年轻,听说是刚从九嶷山大学毕业招聘到二中,高个儿,也是带着我们做了不少模拟题,答疑解惑当然不在话下,没教我们多久可能待遇不高就离开了二中,后来是一个张老师教我们到高考。政治老师是戴着厚厚近视镜片眼镜的段老师,他特别注重论述题的答法,擅长全方位多维度解答政治科目论述题。英语王老师与化学老师段老师是两口子,当时讲授英语课也是注重应试训练,讲课发的标准‘伦敦音’。应该说二中复习班各位老师各有特色,但勤于教学,注重应试教育,都是一代名师。他们对来源庞杂的同学们无任何偏见,功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那些同学们</p><p class="ql-block">时隔四十年,我抱歉的说一句,同学们的名字我已经记不全了,只能回忆起座位相邻的或来往较多的少数人。班主任唐老师的女儿也与我们一起复习,她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给我映象深刻。本市男同学李,应届在二中毕业,人狠话不多,虽埋头苦读似乎效果不太理想,乐善好施,记得有次放学邀请我到坪石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影片讲的是清朝宫延的传奇故事,但我们是没有买票进去,而是从电影院旁边的厕所爬进去看的电影。本市男同学黄应届是乐昌城关中毕业,聪明灵活,喜好交往,擅长体育运动,家在乐昌县城,是学习与运动兼顾文体兼修的好学生。映象深刻的黄同学搬家,应该是在一九八五年冬天,召集我和另外一名男生帮忙,三人用一辆三轮车,黄同学驾辕我们在两边帮着推,忙到天色已晚将他旧居中的家具用品搬到新楼住宅,黄同学躺在新买的席梦思床垫上非常惬意满足,同学父母准备一桌好饭招待我们。一起去搬家的有来自湖南宜章县的男同学李,他活泼好动,交往甚广,可惜后来失去联系。来自宜章下乡的男同学范,文化基础相当好,不沉溺于书本,懂得劳逸结合一张一弛,下课后时不时给男同学们递上一支雄叶牌过滤嘴香烟,给我们平淡枯燥的生活带来些许乐趣。来自关春女同学刘皮肤白皙,性格豪爽,活泼大方,热情不失文雅。还有本镇的李同学好像是学艺术的,文人世家,浓眉长发,和周边同学们交往还是比较多。还有一些宜章和坪石附近的男同学女同学,至今我还能记得姓名,因为复习班人员流动比较大,如今,这些同学们估计已经散落各地,再无音讯,这里只能真诚的说一句:同学有缘,江湖再见,为你。</p> <p class="ql-block">那年高考</p><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六年是我们地区推行高考前先进行预选的最后一年。那时,可能是为了达到较高升学率的目的,每年的五月份先进行一次由地区组织的预选考试,以此确定当年考生能否有参加当年高考的资格。当时二中,高三有四个班,理科两个班:一个复习班,一个应届班。文科也是两个班:一个复习班,一个应届班。根据往年惯例,应届生考上大学的希望不大,学校对应届班的重视程度也没有对复习班的高。高考那年我一点压力都没有,当时觉得自己可能从宜章一中过来二中复习有一定优势,别人都在没明没夜地读啊、背啊、算啊,我却一点紧张度都没有,照常是日出而读,随学校熄灯而息,隔三差五地跑河对面火车站旁边去吃宵夜。</p><p class="ql-block">1986年7月6日上午,我们坐火车到乐昌城关中学参加高考,晚上就住在城关中学的学生宿舍里。那年天气出奇的热,蚊子也感觉特别的多。我们的班主任和带队老师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健康,叮嘱我们不要因为天热随便吃生冷的东西、喝生水等,还给我们每个人预备了人丹,让我们吃以清热解毒。看到班主任老师满头大汗地跑前跑后,我很感动……</p><p class="ql-block">原以为高考题一定很难很难,谁想等高考试卷一发到手,竞没有平时的考试题难。于是放松了紧绷得弦。结果由于大意而失了荆州!就连拿手的数学都考砸了锅。满分120分,我竟考了72分,好几个同学都考了110分以上,现在想起来还后悔不已。我们是幸运的,七月底出榜,二中应届女生陈同学一骑绝尘,考进清华大学,应届的黄同学考入了上海外国语学院,本镇美女王同学据说考到北京邮电大学,本人幸运地上了华南师范大学。高考后与吴同学曾到坪石,我们还约了坪石几位美女同学,一起欢聚,女同学请客,我觉得如有下一次我们一定回请。坪石本地小伙李同学上的湛江医学院,毕业前在坪石相约见过一次面,彼时他很是有自信,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架势,请我们吃宵夜,叙旧谈起二中的同学们,若干年后我又到乐昌,联系他家的固定电话,说是已经不在国内到北美某发达国家。大约在九九年,我正在学校值班,偶遇班里的一位女同学,可能是因为岁月沧桑,时过境迁,虽然我极力介绍自己,对方已认不出我了,一脸茫然,表示怀疑不肯相认。只能说时间能冲淡一切,留下的记忆更值得珍惜,也是我写作此文的唯一目的。</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过去了,你是否还记那坪石的吊桥,坪石火车站边的夜宵档,校园里的时常灰尘弥漫的运动场,武江河边冬天游泳的场景。再忆二中,那真是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p><p class="ql-block">祝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