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岸空穴奇观

无用

<p class="ql-block">澳洲此时正值新年假期,人们纷纷出游,有点像国内春节的氛围。出悉尼城驱车两小时,到了一个临海观光小镇。小镇就是一条长度一公里左右的街道,一边临海,一边是餐饮店礼品店小吃店,明显是旅游催生的消费经济。游客多喜欢吃这里的烤鱼,配上薯条,加一杯咖啡或茶,在遮阳伞下的餐桌上进餐,悠闲自得。阳光海滩美食,就是当下的美好。</p><p class="ql-block">人们主要为观赏海洋空穴奇观而来,游人多为悉尼本地人。这是个小众景点,看不到旅游团队,不像悉尼歌剧院那块到处都是导游挥舞小旗的景象。一般参团来澳洲旅游是不大会了解,也几乎没可能来此一游。</p><p class="ql-block">海风吹的凉爽,海岸线曲折蜿蜒,海面远处呈现一条无限宽广的弧线,扑面而来的是蔚蓝的海水和喧嚣的海浪声。穿插其中的一种极具冲击力轰鸣就是海穴发出的。观景台上的说明介绍让我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基马洞(Kiama Blowhole)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地质过程;基马岬(Kiama Headland)主要由一种称为“lattite”的火山岩构成。</p><p class="ql-block">火山喷发形成的岩脉(dyke)穿过火山岩,而这些岩脉由较软的玄武岩(basalt)组成。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较软的玄武岩侵蚀速度比火山岩更快。这种不均匀的侵蚀在岬角下方形成了隧道和洞穴。当海浪冲击海岸并进入这些地下隧道和洞穴时,海水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狭窄的通道向上喷射,形成了基马洞的喷水现象。特别是在涨潮和大浪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为壮观。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岬角可能会因为侵蚀和内部结构的变化而塌陷,进一步塑造了基马洞的现有形态,是火山岩和玄武岩的不同侵蚀速率以及海洋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自然奇观。</p><p class="ql-block">时隔多年重来澳洲度夏,享受阳光空气和亲人之间悠闲的日子。这里找不到国内的烟火气,看不到忙碌的人群,更不见成群结队的广场舞大妈和打太极拳的老头儿。唯有大超市里略微有点热闹的人影,多处多地都是静默,车流是流动的静默,校园广场街道地铁站都是静默,空中的风声,树木摇摆声,天空中掠过的飞机声,还有鸟语声,在这儿唱主角。都说这样的生活很好,可是他是否适合你我呢?还真不好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