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秘境 滇地风情~追逐阳光向南行之三

蛮兄

<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疾驶,一路向南,途经闻名遐迩的元谋县。以“元谋”冠之,举世皆知的有两个。</p> <p class="ql-block">一个是人名“元谋人”,另一个是地名“元谋土林”。其历史之悠久,均以数百万年计。我们满怀对大自然与人类进化的敬畏之心,怀古之情,必然要去拜谒,凭吊一番。</p> 东方始祖元谋人 <p class="ql-block">【元谋县简介】</p> <p class="ql-block">元谋县,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州之北部。</p><p class="ql-block">东倚武定县,南接禄丰市、牟定县,西邻大姚县、永仁县,北越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市交界,总面积2025.5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末,元谋县常住人口19.52万人。</p> <p class="ql-block">元谋县居元马河之阳,一曰元阳,故称元谋县。1950年,元谋解放。1958年,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属之。</p> <p class="ql-block">元谋县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因孕育了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被誉为“东方人类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元谋猿人遗址】</p> <p class="ql-block">60年前(1965年),为配合成昆铁路修建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参与了前期地质考察。</p> <p class="ql-block">在元谋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两枚疑为猿人的牙齿化石,后被命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直立人”。</p> <p class="ql-block">牙齿化石经古地磁测定,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化石。</p> <p class="ql-block">这是继我国北方发现的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古人类和我国西南地区第四纪地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个研究成果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70万年。</p><p class="ql-block">表明长江流域的云南,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地区。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首页。</p> <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23日,元谋猿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元谋猿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大那乌村北,约500米的山腰。距县城7千米,保护面积约768.15亩。</p><p class="ql-block">元谋人化石,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后正式被定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人”。</p> <p class="ql-block">在元谋猿人遗址中,除了不断发现元谋人骨化石外,还出土了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各种骨器、石器工具。</p><p class="ql-block">以及云南马、剑齿虎、剑齿象等多种动物化石。</p> <p class="ql-block">元谋人遗址中,还找到了炭屑和烧黑的物件。由此证明,元谋人除了劳动工具,还有会使用火的可能。</p><p class="ql-block">这是已发现的,中国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遗址。</p> 元谋土林话古今 <p class="ql-block">元谋境内共有13座土林。</p><p class="ql-block">其中面积最广、发育最典型、最为壮观的是物茂土林、浪巴铺土林、班果土林三座土林。</p> <p class="ql-block">其景致各具特色,共同构造出一个巨大的惊世奇观。</p><p class="ql-block">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元谋土林,恰似上帝创作的行宫。</p><p class="ql-block">凹凸有致,形态万干,堪比美国布莱斯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元谋土林还是中国元谋影视基地、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p><p class="ql-block">《无极》、《千里走单骑》、《大兵小将》、《捉妖记2》、瓜斗破苍穹》、《新绝代双骄》等50余部影视作品,皆在土林拍摄完成。</p> <p class="ql-block">吸引了成龙、张艺谋、陈凯歌、范冰冰等,一干影视大咖,趋之若鹜,纷至沓来,取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一卷胶片串联一份记忆,一个故事讲述一段旅程。</p><p class="ql-block">这些影视剧聚焦土林,开启极致摄影之旅,遇见不一样的奇幻精彩故事。</p> <p class="ql-block">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它们形成于一百五十万年前,为云南三大奇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总面积达42.9平方公里,集自然及人文精华为一体。</p><p class="ql-block">堪称世界土林奇观之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土林一般在盆地或谷地内出现,以近年在中国云南元谋发现的为最典型。反映了古地理变迁和地貌发育过程。风雨之神把元谋的土地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元谋土林按其成因和土柱的形态特征,分为四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土芽型</p><p class="ql-block">土林分布区地层岩性有差异,固结程度不一,形成一些高度与直径比小于1米,相对高度小于1米的土芽。</p> <p class="ql-block">古堡型</p><p class="ql-block">水流在土芽型上侵蚀切割,形成垂直 水平等裂隙。</p><p class="ql-block">此类土柱一般是柱体基座相连,顶部粗大浑圆,或呈锯齿状。面积较大,相对高度2-5米。</p><p class="ql-block">在流水与重力作用下,容易塌陷,柱体分离。</p> <p class="ql-block">尖笋型</p><p class="ql-block">这种土林,其组成是沙和粘土,胶结较松散,顶部也没有胶结坚硬的遮挡层。</p><p class="ql-block">顶部尖锐,形态像硕大的雨后春笋,又像宝塔的尖顶,其高度一般为5-10米。</p> <p class="ql-block">铁帽型</p><p class="ql-block">是典型土林类别,分布最广。</p><p class="ql-block">由于地层中的铁质、硅质、钙质经地表水的洗刷作用,逐渐溶解析出、渗透、淋滤至不透水层的界面上沉淀。</p> <p class="ql-block">富集胶结于其上部地层,形成氧化铁帽或硅质、钙质铁帽。在水流的侵蚀、冲刷作用下,渐渐暴露于柱顶。</p><p class="ql-block">它是土柱的天然保护伞,使得流水和日照,不能对其顶部直接侵蚀、冲蚀而形成各种意象。</p> <p class="ql-block">由于元谋盆地新构造运动频繁,使半胶结的地层发育节理和小断层受到剥蚀,从而形成了新华浪巴浦、物茂虎跳滩、班果等多处形态特征各有千秋的土林风貌。</p> 行吟诗之其五 <p class="ql-block">七律· 元谋故事</p><p class="ql-block">南诏相传一小城,</p><p class="ql-block">子孙繁衍靠农耕。</p><p class="ql-block">土林有泪沧桑变 ,</p><p class="ql-block">化石无言岁月惊。</p><p class="ql-block">堪虑老天风雨浸,</p><p class="ql-block">尚猜远古类猿鸣。</p><p class="ql-block">元谋故事思难寐,</p><p class="ql-block">掩卷低眉已五更。</p> 小城墨江  国际风情 <p class="ql-block">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隶属于“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云南省普洱市。</p><p class="ql-block">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以前,今墨江县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p> <p class="ql-block">汉朝元封二年,征服滇国等部族,置益州郡。在“勐达光”(哀牢国)境内设县(据点),后由益州郡划入永昌郡。</p> <p class="ql-block">蜀汉时期,今墨江县境置于云南郡治域。</p><p class="ql-block">唐、元时期,在南诏国、大理国治下。</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设元江军民府。</p><p class="ql-block">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今墨江县境属普洱府他郎厅。</p> <p class="ql-block">民国2年(1913年),民国政府裁他郎厅,设他郎县。</p><p class="ql-block">民国4年(1915年),他郎县改为墨江县。</p><p class="ql-block">民国5年(1916年),墨江县南部诸土目领地划出,设行政委员管辖。</p> <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墨江县成立临时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1979年7月,墨江县改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p> <p class="ql-block">墨江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四季冷暖不太分明,有四季如春之称,总面积531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下辖12个镇,3个乡,常住人口为27.06万人。</p> <p class="ql-block">【墨江北回归线标志】</p> <p class="ql-block">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赤道以北的一个纬度圈,也是太阳垂直照射北半球的极限。</p> <p class="ql-block">大约在北纬23°26′,也仅在23°26′±1°的范围内变化,沿线区域即为亚热带。在墨江县城,北回归线穿城而过,故在此设有一个标志。</p> <p class="ql-block">夏至日正午,阳光直射其上,竖竿无影。其北诸域物影亦最短。夏至过后,太阳直射逐渐南移。</p> <p class="ql-block">冬去春来,太阳再度直射于此,谓之“回归”。 北回归线横贯我国台、粤、桂、滇四省区,陆地线总长两千多公里。</p> 行吟诗之其六 <p class="ql-block">七绝· 墨江纬度</p><p class="ql-block">在此划分温热线,</p><p class="ql-block">躬耕物种不同天。</p><p class="ql-block">满街外地冬游客,</p><p class="ql-block">女子裙纱夏服翩。</p> <p class="ql-block">【墨江国际双胞胎节】</p> <p class="ql-block">这个“国际双胞胎节”来自于当地一个古老的传说。</p><p class="ql-block">听说很久以前,墨江县有一口双胞井,井水清澈。</p><p class="ql-block">据村里的人讲,喝了井里的水,就会生下双胞胎。</p> <p class="ql-block">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这个小小县城里,竟生活着1200多对双胞胎。</p><p class="ql-block">又据说,更令人称奇的是,外地人短暂来访,喝了井水也能生出双胞胎。</p><p class="ql-block">于是,该县的“国际双胞胎节”应运而生。凡深信不疑,又渴望得到小宝宝的世界各国年轻夫妇们,不约而同来到这里碰碰运气,权当旅游。</p> <p class="ql-block">我们刚好住在“双胞大酒店”,大厅内陈列了一些曾经住在这里,专程来此参加活动的外国双胞胎兄弟姐妹。</p> 行吟诗之其七 <p class="ql-block">七绝· 墨江双胞</p><p class="ql-block">老天恩赐双胞井,</p><p class="ql-block">不忍人间岁月孤。</p><p class="ql-block">欢聚亲朋连四海,</p><p class="ql-block">墨江夜话在当垆 。</p> <p class="ql-block">【墨江哈尼太阳节】</p> <p class="ql-block">太阳节,中国节日名称。中国有些少数民族如哈尼族、彝族等,也举办太阳节。山东省亦有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墨江县城太阳广场上,有一个太阳节雕塑。每当夜幕降临,工作劳动之余的人们,都会集中在这里,载歌载舞,欢度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因为北回归线穿城而过,哈尼族人崇尚太阳,太阳节便是他们举行原始崇拜仪式的盛大节日。</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太阳节(夏至日),哈尼“摩匹”都会率其族人,在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内的取火台,举行盛大的活动,祈求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注释:摩匹,哈尼语音译,又译作斯匹、刹匹、摩批等。旧时哈尼族社会中负责主持原始宗教活动的祭师。男性,世代祖传,也有投师学成者。</p> <p class="ql-block">2005年开始,墨江县便三节同庆。每年都举行“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活动。墨江县故被称为“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以及“太阳转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沿途经过的元江、普洱等地,因日程安排,无暇顾及。返程路上如果方便,再去打卡。</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鸣谢】</p><p class="ql-block">背景资料摘编自网络,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及旅伴,公益引用,致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