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小书店淘到一本新版红皮书——《中国封建社会》,读后才知道,其实,这红皮书早在1936年就出版过了,作者乃民国著名历史学家瞿同祖。此书是他对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以至崩溃过程的详尽考证,包括对政治经济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和彼此间关系的分析和阐述,史料详尽逻辑严谨,读毕会对中国历史的脉络和走向形成一些不同以往的认知。</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这代人的认知里,“封建”乃落后顽固之代名词,在瞿同祖的论述里,“封建”却是“封土建国”“封爵建藩”之意。殷商时中国还是渔猎畜牧为主的氏族社会(开始出现初始的农耕业),直到周王灭商,大封天下,将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和功臣来治理,华夏大地一下诞生了132个诸侯国,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以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封建社会。</p><p class="ql-block">此后,这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各自为政发展经济也互相攻伐兼并,逐渐形成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格局,这就是诸侯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王权式微社会相对比较宽松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大师辈出,群星璀璨的伟大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因此得到较快的发展,尤其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社会人文方面的成就为后世所难以比拟。</p><p class="ql-block">然而,在如今多数人的脑子里,所谓的“封建社会”与“吃人的旧社会”无异,这“封建”还与迷信、反动、专制等构成一系列人人喊打的专有名词,一切腐朽落后的东西似乎都从“封建”的土壤里生长出来。其实,这是对“封建”的严重误解。</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封建”从词义上就是反压迫、反专制的,与大一统的秦王朝相比,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是一个“权力相对分散,且竞争常态化,并蕴含着现代共和因子的社会”。只是秦始皇一统天下,集权专制之风日盛,中国从此进入延续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时代,虽然周期性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集权专制性质却未曾改变。</p><p class="ql-block">如果深入探究一下,我们对封建社会的误解可能肇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意思形态的影响,阴差阳错地把秦朝以来的专制社会当成了封建社会,直到延安整风,苏共《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成为我党干部必读书,中国历史进程从此纳入规定模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其初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及至1949以后正式的历史教科书和大多数社会科学论著及整个文宣系统皆沿袭此说,将商周归入奴隶社会,秦汉以至明清则为一以贯之的中国封建社会。</p><p class="ql-block">实际上,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废封建,置郡县;缴兵器,铸金人;而后焚书坑儒,中国封建社会就此瓦解,沦为世界上专制暴政传统最漫长的国家,及至明清两朝,封闭僵化登峰造极,压抑了近代性萌芽,以致社会转型阻力巨大…</p><p class="ql-block">发现作者还是个长沙老乡。瞿同祖(1910—2008),长沙人,1936年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发表《中国封建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学术名著,1945年应邀去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担任终身研究员,有多部历史学术专著出版,1965年归国,次年遭遇文革,直至1978年才被中国社科院接纳,此后进一步落实政策,享受副部级待遇,2008年病故于北京。一代学术宗师、泰斗,归国四十余年,没有任何学术成果,惜乎,不亦悲乎!</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的幽灵一直徘徊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