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千年白族古村”诺邓

必有一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南自古以来被历朝历代称为蛮荒之地,远离中原,地处高原,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居多,语言不通,朝廷鞭长莫及,明朝洪武帝朱元璋推行“皇册”,建立国家人口、土地、税赋档案,西南边陲终因遥远也未能统计成册,只能作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廷对云南的管理并未放任自流,自汉朝就设郡县加以管理,云南云龙诺邓就是从那时起就有史书记载,该地名“诺邓”,有盐井产盐。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诺邓”一直延续至今,是云南最古老且历久未变的村邑名称,全村多以白族为主,故又称"千年白族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月29号,我们来到千年古村——诺邓村。昨晚住在云龙县城,早饭后,只是几公里,就来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城西北面的诺邓村。还未进村,先来到一处高地,建有高台,名曰“云极”,登台眺望,诺邓古村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俯瞰诺邓村,诺邓村背靠大山,有河水从山间流出,环绕村周,水流左弯右拐成“S”形,绕过庄坪山和鹅脖子岭岗,呈天然的“太极图”,称“太极锁水”。眼见这自然形成的太极图形,不得不服大自然的神奇,似乎对诺邓古村又增添了几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村里,见村民对游客的到来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悠然自得地干着活计。这个汉子牵着骡子往村外走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里居民的住房盖在山坡上,从山下到山顶,层层叠叠,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边小店的熏肉模样的肉和大块的盐巴引人注目,老板告诉我这都是村里的特产。塑料袋封装的是诺邓火腿,白块的盐是当地产的“诺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村最先看得到就是这座龙王庙,在这偏僻的山村可算是高大建筑了。诺邓的龙王据说是主管五井卤脉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诺邓井、顺荡井、山井、师井、大井和丽江府的兰州井、鹤庆府的弥沙井等七个盐井。到明朝后期,才把诺邓井、天耳井、大井、石门井、锥马井这五个盐井习称为"五井"。这些“井”都是指可以挖出盐的矿井,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无异于是“金矿”,没有龙王爷管着那是万万不能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龙王庙院内有一高大建筑物,似一个方形的塔,其实是当年国营盐厂留下的烟囱。20世纪50年代,结束了由各家灶户煮盐、制盐的生产方式,国家建立起国营盐厂,90年代才停产。制作井盐的灶形状为长条形,灶上放两口长方形大锅,用作煮卤水;再往里放置一块钢板,利用灶火余温烘烤盐;离烧火洞口最远的是烟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诺邓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开采井盐。史书里记载的汉朝“比苏”,东汉的比苏盐井就是后来的诺邓盐井。诺邓盐井的构造非常复杂,井里是卤水,要把卤水炼制成盐还有许多道工艺,当时诺邓村有这样重要的战略物资,也难怪这偏僻古村可以载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诺邓古村设有行盐驿道,就是茶马古道的一段,东面到大理、昆明,南面通保山腾冲,北面还可以到达西藏。一度时期商贾云集,是个非常热闹的集市。同行驴友吟词一首“古寨青山脚,晨曦散雾烟,銮铃清脆悦民鲜。处处野花妍。名大缘茶马,炎凉三百年。蜿蜒天路上高原,远足再无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道的两侧都是山,村庄就建在山坡上,拾级而上,一户连着一户,有的大院,也有小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脚边这家古楼客栈就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三坊一照壁”式民居。院落保存完好,正面、左右各有坊间,正面设有照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这院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院内照壁上拓印的康熙"福"字体和中堂中柱上有石雕貔貅,寓意福寿绵长,财运亨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寿宫遗址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我爬山钻巷找到这里,只见这土墙老屋及说明。早在元代建有“祝佛寺”,明朝扩建重修改称“万寿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古沉沉黄壤骨,一朝提上碧云头。”顺着导向牌,辗转山路,来到了烈士杨绍禹故居。杨绍禹烈士是我党秘密派遣入台潜伏的地下党。1950年,因叛徒出卖,1955年惨遭杀害年仅32岁。1988年省里下文件通知村里,杨绍禹是为国捐躯的烈士,这一段被尘封的英雄故事33年后才得以公布,我们才能祭拜忠贞不渝、宁死不屈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清建筑在这比比皆是,这座老宅是贡姓人家的,清朝时贡老爷家风甚好,重教育守礼节,有一年家中失火,中梁遇火竟然自灭,后世人认为这是家风正所带来的福报,留下被熏黑的中梁供后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山坡中部上村委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个“三坊一照壁”的院子,比一般民宅大得多。照壁上写着大大的“德”字。村委会院内的宣传牌倒是全国统一,村规民约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上村庄纵向层层叠叠,横向蜿蜒连绵,也有背山独处。山路东西南北上下六路皆通,村民告诉我,进村走上坡,出村走下坡。果然我一路下坡,很快回到来时的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望古老山寨,千百年来,诺邓百姓在这休养生息,过着勤劳且简朴的生活。那袅袅炊烟,纵横交错的屋面,向我们诉说着世世代代的爱恨情仇,山里山外的传奇故事。</p>

盐井

诺邓

邓村

照壁

白族

邓古村

五井

杨绍

进村

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