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梁秋燕》深植人心,秋燕、梁老大九旬都走了!

鼎言

<p class="ql-block">  眉户《梁秋燕》深植人心,长期流传,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半个多世纪,西北五省区乃至全国对这个剧情有独钟!梁秋燕、梁老大的形象也是惟妙惟肖!扮演梁老大的吴德老师2024年7月份刚刚走,享年90岁,扮演梁秋燕的李瑞芳老师昨天又走了,享年也90岁。</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眉户)传承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原副院长、原华剧团团长李瑞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月3日5时17分不幸逝世,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  李瑞芳同志原籍甘肃泾川,1935年11月11日生于甘肃省天水市。1951年9月参加工作,1979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9月至1951年9月,先后在天水市女师附小、天水中学学习;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水军分区卫生科、文工团担任护士、演员;1952年5月至1999年3月,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曾先后担任演员、团长、副院长等职务。李瑞芳同志在职期间曾历任中国剧协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荣获“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1999年3月退休。</p> <p class="ql-block">  李瑞芳同志工闺门旦、青衣、老旦,长于眉户,擅演秦腔、碗碗腔(华剧),传统戏、现代戏皆能。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曾在《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杜鹃山》《蝶恋花》《曲江歌女》《金琬钗》《恩仇记》《梁秋燕》《十二把镰刀》《杏花村》《杨贵妃》《真的·真的》《白蛇传》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众多不同年龄、性格迥异的戏曲舞台人物形象,尤以饰演现代女性著称。</p> <p class="ql-block">  早年,因一曲眉户《梁秋燕》享誉全国,在群众中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美誉。《梁秋燕》一剧也在全国巡演1200多场,曾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在北京怀仁堂给中央领导演出过。</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饰演的秋燕,图为同龄同时代的吴德饰演梁老大、王群英饰演的秋燕妈。</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饰演的秋燕,同时代的任永华饰演春生。</p> <p class="ql-block">《梁秋燕》中“斗理”一折名场面</p> <p class="ql-block">  她刻苦勤奋,受到很多京剧名导演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同志表演生动鲜活,真切细腻,演唱声情并茂,独树一帜,曾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李先念、彭真、贺龙、陈毅、陈云、习仲勋、马文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梅兰芳、曹禹、田汉、马少波、郭沫若、尚小云、欧阳予倩、吴祖光等艺术家、作家亦给予高度评价。先后荣获陕西省戏曲调演一等奖、陕西首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金奖、“金三角”交流会演主演一等奖、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等奖项。</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在北京怀仁堂演出《梁秋燕》结束后,受到周总理上台亲切接见。</p> <p class="ql-block">1958年,演出《金碗钗》,受到刘少奇副主席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1958年,演出《白玉鈿》,受到朱德总司令接见。</p> <p class="ql-block">陈云委员长慰问李瑞芳等</p> <p class="ql-block">习仲勋副总理看过《杨贵妃》后上台接见</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先生非常欣赏李瑞芳,并收为弟子</p> <p class="ql-block">越南的胡志明书记观看《金碗钗》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田汉、尚小云等与李瑞芳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演出的华剧(碗碗腔)《杨贵妃》风靡国内外</p> <p class="ql-block">1986年,习仲勋、贺敬之、王昆等观看《杨贵妃》</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演出的秦腔《白蛇传》</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饰演的《李亚仙》</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史雷演唱的眉户《十二把镰刀》</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吴德演出的眉户《杏花村》</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演出的眉户《杜鹃山》</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演唱的碗碗腔《红色娘子军》</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饰演的杨开慧</p> <p class="ql-block">在秦腔《杨门女将》饰演佘太君</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李东桥主演的移植剧碗碗腔《真的·真的》</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老师不仅艺术功力炉火纯青,书画功底也很扎实,这是她画的《梅》《兰》《竹》《菊》</p> <p class="ql-block">习仲勋给李瑞芳题字</p> <p class="ql-block">原陕西省省委书记马文瑞为李瑞芳题字</p> <p class="ql-block">李瑞芳同志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在戏曲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探索追求,为我国地方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碗碗腔皮影戏搬上大戏舞台演出的第一个剧目《借水·赠钗》中,李瑞芳同志首担主演。在新编华剧古典历史剧《杨贵妃》中,李瑞芳同志创造性地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剧熔于一炉,以新颖的表现手法,使该剧体现出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美感,并在香港“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中,首次将华剧推向国际舞台,受到港报“杨贵妃优美提神,李瑞芳一技独秀”的高度赞誉。李瑞芳同志大胆创新,“洋为中用”,首次将北欧话剧《真的·真的》搬上陕西地方戏曲舞台,引起轰动,该剧后远赴芬兰演出,提高了陕西地方戏曲的海外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李瑞芳同志挚爱党的文艺事业,她为人坦诚、作风朴实、团结同志、笃行不怠,无论是做演员还是担任院团主要领导职务,始终对工作积极负责,严谨认真。特别是在数十年的基层演出中,她勤奋敬业、吃苦耐劳,足迹遍布广大农村、厂矿和部队,为秦腔、眉户、碗碗腔事业的代际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2010年,有幸在戏曲评论家周国栋先生引荐下,到访先生家中,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我赠送了题名她的画册,2012年在戏曲研究院,观看了先生和吴德老师耄耋之年最后一次舞台表演眉户《斗理》和蔡志诚老师合作演出的眉户《王三保开荒》。留下非常美好的回忆!今朝仙逝,音容宛在,风范长存。同仁泣泪,追思往昔,感怀其德艺双馨;后学扼腕,铭记师恩,传承其艺术精神。愿先生一路走好,魂归太虚,福佑梨园。戏曲之路,后继有人,先生之艺,永绽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