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西三旗砖窑里,古今交融,宏伟壮美

亦东

<p class="ql-block">  海淀区西三旗在北京中轴线北五环外,名字的由来于明朝军队在这一代牧马有关。明朝军队最小编制为“旗”,西三旗就是牧马的官军驻地,后来演变成村落。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派田园风光,而现在则是高楼林立,去年下半年又摇身一变,成了潮流打卡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  新地标的中心为砖窑里,原本是始建于1954年的‌新都砖瓦厂,曾经为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工人体育馆等重要建筑提供过空心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功能转变,砖瓦厂在2012年停产。随后经过更新改造,砖窑依旧保留了红砖的外貌,54个窑门和原有的砌砖方式、40米高的大烟囱被巧妙地加工成了艺术装置。</p> <p class="ql-block">  砖窑里下沉广场和砖窑的结合,既有既往感觉又有今日情怀。砖窑旧址内设置的图书馆、历史与艺术展厅,以及咖啡馆、小酒馆,环境优雅,整洁干净。</p> <p class="ql-block">  砖瓦,是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基石。砖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人类最早利用泥土晒干制成土坯,后逐渐发展成烧制而成的砖块,以增强建筑的坚固性和耐久性。瓦出现稍晚,用以覆盖屋顶,抵御风雨侵袭。秦汉时期,砖瓦已广泛用于皇家建筑。到唐宋时期,砖瓦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技术日益精湛,民间广泛普及。至明清时期,砖瓦建筑达到鼎盛,成为华夏大地上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国营华北新都总厂的故事,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热潮。为响应城市建设,1953年12月,砖瓦生产企地开始筹建,历经5个月紧锣密鼓地施工,快速建成多座54门轮窑,砖厂的故事从此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砖窑里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泥土、火焰与汗水,共同绘制出砖窑的独特画卷,映射着大地的厚重与生活的真实。砖窑不只是烧砖的地方,更像是一本打开的历史书,记录着无数匠人的智慧与坚持。</p> <p class="ql-block">  原砖瓦厂工人工作造型雕塑。</p> <p class="ql-block">  小型书店。</p> <p class="ql-block">  砖窑里的商业氛围不算浓厚,目前只有一个书店、一个咖啡店和一个餐厅,餐厅外面摆满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  砖窑里原窑洞内改建的书画展览。</p> <p class="ql-block">  烟囱的底座,即室内部分两层,是砖厂的历史演变介绍。有吧椅、楼梯,很多人坐吧椅上或者站在楼梯上拍照、述说家长里短。</p> <p class="ql-block">  窑洞外的动物造型。</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砖窑里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既保留着工业时代的记忆,又融入了现代都市的繁华。古今交融,物转星移,</span>深思沉醉,宏伟壮美。</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后记:毕竟在五环外,砖窑里地理位置偏僻,游人不多。在新都公交车站,连问两人都不知何处,后一当地老者手指方向:“前行一百多米,在路口红绿灯下右看,大烟筒下即是。”窑洞外的小广场有附近居民带小孩玩耍,窑洞内颇为清静,接近中午小饭馆没有吃客,咖啡馆也无生意,一杯美式咖啡13元,只是三环内价格的二分之一。大千世界,高大与渺小、热闹与冷清,孰是孰非,各有钟爱。在有故事的地方睹景怀旧、静坐感悟,然后草就一篇小文,也算此不虚行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