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周毛雨</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446123</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前总以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后来才明白,其实最难得的是重逢,如果说相遇是久别重逢,那希望我们别来无恙——到云南看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自1951年建馆以来,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0余万件,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其中闻名中外的有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西汉时期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北宋郭熙的《溪山访友图》、大理国时期的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大理国时期的金翅鸟,等等。最具特色的藏品是滇文化青铜器,南诏与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现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物精品。探秘观展的感受:初看没感觉。再看小惊喜,感觉发现了新大陆。独特而又孤立,丰富而又多元,挺有包容性的,感觉有些神奇,甚至诡异。比如说一进入大厅的那种远古感,真的是其他博物馆里不多见,或者说只在三星堆博物馆里才有这种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第二日,打卡云南省博物馆。预约了大咖说讲师余婷婷老师。这次预约使用了一张我去年囤货的讲解卡。竟然优惠了整整100块。感觉像捡到了钱一样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打卡留念。第一次用大咖说讲师是在湖北省博物院。讲的非常好。期待这次博物馆之旅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远古云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玉溪澄江 抚仙湖虫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博物馆,被远古云南所吸引。真的很远古,竟然要追溯到寒武纪。寒武纪(Cambrian)是显生宙的开始,距今约5亿4千2百万年前-4亿8千8百万年。从昆明出发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玉溪市。玉溪,喜欢抽烟的朋友应该对这里很熟悉——玉溪烟也算是云南名烟了吧?不过云南是烟草大省,大学里设个专门的烟草专业。据说这个专业好看的女生抽烟都酷酷的样子👻。云烟、红山茶、阿诗玛、翡翠……出产许多个牌子的香烟🚬。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今天的重点是玉溪有个地方叫澄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玉溪澄江有一处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这里保存的大量寒武纪生物化石,见证了5.18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因此澄江化石地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世界级的化石宝库”。201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有个极美的湖——抚仙湖。 唐樊绰所写《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澄江府志》说:“量水川即唐书梁水县(今澄江、江川一带),大池,抚仙湖也。”后称罗伽湖,也有“澄江海”、“青鱼戏月湖”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抚仙湖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最深处为155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泊。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的形成,也很惊天动地:地壳板块急剧运动——喜马拉雅山脉急剧凸突,从而引起一系列断层贮水及石岩溶蚀断落、崩塌,在云南高原群山中形成了众多的湖泊,抚仙湖就是那时形成的一个南北向的断层陷落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湖很美,</span> 美到<span style="font-size:22px;">玉皇大帝派来探查情况的两位神仙沉溺于湖光水色,忘记了岁月与归期,化为了并肩而立的石仙人,永远留在了这个地方。这个湖也很神秘,水下古城遗址初步考古推断为古滇国遗址,传说则更加迷惑,龙宫、水底“活人”、大鱼……神秘诡谲、疑云重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重要的是这里孕育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抚仙湖虫,是地球上昆虫们的远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昆明鱼是生存于寒武纪的中国云南澄江县帽天山的鱼类。迄今已知的地球生命出现早期的最高等动物化石。被视为脊椎动物共同的祖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图为复原的昆明鱼及远古云南这片海洋的生态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昆明鱼化石(图片来自网络)。这块鱼化石把人类所知的脊椎动物产生的时间向前推进了约4000万年,是地球早期动物进化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类属于脊椎动物,澄江生物群中的昆明鱼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昆明鱼仅有约3厘米长,但已经演化出脊椎动物基本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如大脑、眼睛、心脏等,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称其“开启了迈向未来智慧人类漫长演化历程的第一步”。</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目前,在澄江共发现180多种动物,其中80%都是新发现的物种,还有20多种痕迹化石和粪便化石,几乎全部现有生物物种,都能在澄江找到它们的祖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为人类远祖的“云南虫”,也首次在澄江发现。云南虫化石,有的古生物学家认为云南虫有一条管状的脊索,可能是最早的脊索动物。美国《纽约时报》曾这样评论,“如果云南虫夭折,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将永远得不到发展,地球将像遥远的月球一样永远寂寞冷清”。</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虫化石(图片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脊椎动物的最原始类群。云南虫生活在约5.3亿年前寒武纪前期的浅海中。1991年被侯先光发现于中国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并命名为云南虫。是澄江生物群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云南虫的发现,使得脊索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了1500万年。</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此众多的生物种类在此汇聚,澄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古生物圣地”。它们的发现让早已在地质变化中化为桑田的海洋,鲜活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5.3亿年前的生命,以奇特的姿态、斑斓的色彩,逼真地重生了。据说这一重大发现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挑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到此时,云博带给我的第一个惊奇。我也开始认真看展。整个行程只我和雨哥儿二人。婷婷老师却始终用柔和的语调娓娓叙述这段无法想象的遥远时空,不疾不徐,却让我有一种无边的错觉:人类啊,你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发展得如此高级而精细、精美、精致,这真的是奇迹!</span></h1><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更早的人类起源的探索过程中,一位科学家专门为云南虫写了一首英文诗:“那是一条漫漫长路,从云南虫到我们;那是仅有的阴阳路,从云南虫到人类;告别了鳃和鳍,迎来了秀发和肺;生命之路是多么遥远而艰辛啊,但是我们终于成为成功之辈……”,这恰恰回答了我的疑问与迷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22px;">脊椎动物从这里登陆。是不是说人类的祖先从这里上岸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不但是动物王国!是现代的植物王国!还是古代植物王国。植物在这里也有一次大爆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有叶植物——优美始叶蕨。生活在4亿年前,是现在植物的祖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带根植物也从这里被发现。让我再次跟着婷婷老师发出啧啧赞叹。</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期间,婷婷老师很详细地讲解了云南的地形图——又是一个始料未及:云南地图像极了中国地图,可以说是中国地图的缩小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竟然也是一只金鸡:鸡头是昭通,脖子由曲靖的会泽及昭通的巧家构成,鸡身由昆明楚雄玉溪红河普洱版纳构成,鸡尾在丽江迪庆怒江保山德宏临沧一带,鸡脚就是文山州。</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听着讲解,认真观察地形图的雨哥儿。一只缩小版的中国地形图。</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祖国山河不但美如画,还这样神奇独特,各自风情万种。</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着地形图,导游开始讲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孟获,是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之一。在《三国志》等史书中,关于孟获的记载有限,但在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中,孟获被塑造成一位勇猛善战、桀骜不驯的南中豪杰,与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故事广为流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间谚语说“七擒七纵七纵七擒,诸葛亮神机妙算;南蛮归心,天下太平。” 他七次被擒,七次被放,最终被诸葛亮的诚意和智慧所折服,归顺蜀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我更关心的却是南中是云南的哪里?七擒孟获的故事发生在哪里?诸葛亮如何翻越十万大山七擒孟获的?古代的地图到底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也许这就是我一直喜欢看地图的原因吧?因为地图会带给我们许多的信息和未解之谜,但也只有站在地图前观望,你或许才可以看到一个明晰完整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到南中,所战皆捷。诸葛亮从越巂进入,斩雍闿及高定”。根据史料记载:这里的越巂郡位于今天的四川西昌市东南一带,历史上曾多次易主,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重要通道;南中泛指现今云南、贵州西部和四川南部地区,是一个地势复杂、民族众多的区域。这里崇山峻岭,峡谷纵横,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与中原王朝时而对抗,时而臣服,保持着相对独立的文化和社会形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图可以看出诸葛亮南征的大致路线:四川盆地出发,渡过岷江、泸水(今天的金沙江)到达西昌。也就是古代的越巂(巂,读音为suǐ,一说读音为xī)。征服南中孟获后,蜀军继续东进到达了曲靖,与另一路大军汇合,向南到达滇池、洱海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条路线说起来三言两语,走起来却异常艰难。它穿越了横断山脉(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最高海拔7556米)的崇山峻岭,跨越了金沙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古代的蜀军是怎么做到的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到这里,忽然想起自己2013年从九寨沟到黄龙去,一路上都是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行车。当时的高速公路在修建中,我们走的是一条铺满沙粒的高原小径,蜿蜒向前。经过了海拔3400多米岷江源,海拔4007米的涪江源头雪山梁。那一年雪山梁隧道正在修建中,我们站在山梁上遥望那条正在修建的路,仿佛昨日的事情。我还因为这个高度与标志碑合影留念。而蜀军一直在这样高海拔地区急行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灭南越之后,曾召见滇王如朝,“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由于交通不畅,滇王彼时与自大的夜郎国相仿,并不知道汉朝的广大。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感受到汉朝的强盛,主动示好,于是汉武帝在滇国设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在西南的地方政权中,只有夜郎国和滇国王收到汉朝的王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来,只有好好读书才能为自己许多幼稚无知的想法解惑。原来“巴蜀兵”(川军?)英勇善战是有历史记载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走到的生命中的新高度。直到2018年,才被后来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刷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程时,我们住宿在了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呢?或许那里对我真的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吧?那种自然原生态的感觉?那种自然淳朴的民风?那种虽缺氧但未知的探索?都深深吸引和感染着我。直至今天还记得川主寺这个地名。直觉得地名真的好听,就像神明的名字。而这里海拔高度也到达2900多米(离九黄机场很近,很适合川西高原旅行的人们过夜。而那一次一向自诩身体不错的巍哥在这里得了感冒)。</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想起2015年从西安出发穿越秦岭去往成都。一路上高山大川、隧道行车狭窄而缓慢。虽然人们已经依靠现代技术炸山开洞,但看着两边的峭壁嶙峋,江水激荡,也不禁想到李白笔下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代人凭借所谓的“鸟道”就能翻山越岭,攻关掠地真是无法想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征故事中提到的泸水,是今天的金沙江,是南中地区重要的河流之一,其两岸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有秃龙洞,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传说中是孟获的藏身之处,其具体位置至今仍众说纷纭。这些传说和史实都为我们了解和还原这段历史埋下了依据。这也算是历史的魅力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完地形图,云南省还有两三个独特之处,一是独具的矿产资源;二是恐龙王国;三是无谋人。云南号称“有色金属王国”,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矿物世界。</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云南的矿产分布图。云南矿产储量大、矿种全,云南境内已发现的矿产共142种,其中有92种探明了储量,同时发现矿产地共1274处。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铅、锌、锡、磷等25种矿产储量居前3位。</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孔雀石。这是一种碳酸盐矿物,也是一种玉料。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最早用孔雀石做饰品的是埃及人。在中国孔雀石的发现和利用年代也比较早,河南安阳殷墟(商周时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云南楚雄的万家坝,都曾出土过孔雀石工艺品。我多看了几眼是因为老师说孔雀石、绿松石研磨开来,都是古代的绘画颜料。这些珍贵的矿物质磨制出来的颜料可保持画作鲜艳不褪色。瞬间觉得古画贵且有收藏价值是有道理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水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各色宝石和绿松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恐龙🦖。在云南也实属奇迹。因为云南的禄丰恐龙占据八个世界第一。禄丰境内发现的恐龙化石证明,在禄丰地区生存的恐龙,距今1.35亿年—1.8亿年,纵跨三迭纪、侏罗纪时期,其中侏罗纪时期的化石最为完整,涵盖了早、中、晚侏罗纪时期的恐龙生存演化轨迹,是世界之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还是世界上唯一有“恐龙节”的地方。听余老师说这些恐龙节被人们用来做灯柱。而且发现它们是恐龙节就是他们在做灯柱的过程中。不过令人称奇的是,云南虽然发现了恐龙化石,却没有找到恐龙蛋。于是专家推测,这里的恐龙有可能已是胎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课本上的元谋人终于在多年后与我直面了。遥想当年的小学课堂上我曾万分艰难的背诵元谋人距今……距今……,到底距今多少年呢?如果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我就到过这里,也许就不会这么难受了吧?正是1965年,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发现的元谋猿人化石,揭开了我国古人类史新的一页。从此,“元谋人”作为我国人类历史的开篇,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发现元谋人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比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要早100多万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在这里还是第一次认识了所谓的“能人”。原来这不是孩子们的玩笑(此处有梗儿,省略一万字……),原来“能人”真的是能干的人,是最早的真人,一般认为是南方古猿的后代,比南方古猿进步。他们是匠人的祖先,而匠人则是更后期的直立人的祖先。能人已经会用石头或骨头打制工具,用于狩猎或切割猎物的皮肉,但他们还不会制作木头工具,只会使用比较简单的石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虽然这次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去到大理。但是保持热爱奔赴山海一直是心里的小雀跃,机缘巧合时终会走到,下一篇看云博精美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未完待续,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uicc8n"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探秘云南省博物馆(中)——镇馆之宝们</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