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县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北街外环,占地面积约0.81平方千米,城门分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全长3732米,城墙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城墙共计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星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 承恩门,原名太平门,后改名为承恩门,俗称新南门,是明太原府城的南东门。由此门进入古城。 太原古县城创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隶属明清太原府,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晋阳古城遗址上,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整体风格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因此被称为“凤凰城”。<br><br> 大司马牌楼位于东大街,是一座四柱三门三楼式木牌楼。牌楼的正面匾额上书“大司马”三字,背面则是“方岳重寄”。大司马是古代对最高武职官员的尊称,这座牌楼是为了纪念明成化进士、户部吏部兵部尚书王琼而建。王琼是太原县城内东街人,嘉靖皇帝封他为兵部尚书后,将边疆安危重任托付给他,并亲赐“方岳重寄”匾额。<br> 段氏宗祠是一座古式挑檐门楼建筑。段氏宗祠是太原古县城中唯一一座家族祠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br><br> 段氏宗祠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段氏的祖先段干木是魏国的贤人。明朝时期,段氏的世祖段思忠在洪武初年因避抽丁从大同怀仁段家沟村迁居太原县城东街,从此段氏在太原的发展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文庙是明清时期官学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晋源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由知县潘原英从平晋县城迁徙而建,距今已有651年的历史。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还承担着教化百姓、传播儒学的功能,体现了古代教育管理的机构设置和对儒家文化的尊重。<br><br> 文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琉璃照壁、棂星门、泮池、献殿、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藏经阁以及各院东西两庑等建筑,形成五进院落的宏伟布局。这些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礼教的忠、孝、节义内容布局,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体现了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文庙,占地面积3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现中轴线基本保留了太原文庙原有建筑格局,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六角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崇圣祠,前后四进院落式布局。2013年3月5日,太原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又名谯楼,是城内登高远眺的建筑。它建于明代,并在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鼓楼由砖券洞基座和重檐楼身组成,低层基座中间有洞,可以东西穿行,南侧设石阶可登二层。楼身为砖木结构,四周有围廊,斗拱规整,梁架精巧,结构合理,高大轩阔。<br><br> 鼓楼在古时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击鼓报警,用于防盗,通过击鼓通知人们进行防范;二是按时敲鼓报告时辰。此外,鼓楼上还悬挂有多块匾额,如“鸿音天外”、“月恒”、“声达霄汉”、“日升”等,这些匾额不仅装饰了鼓楼,也反映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节孝祠是为了纪念那些在节操和孝道方面表现出色的女性而建立的。这些女性通常在丈夫去世后坚守贞洁,或者为父母尽孝,因此被社会所敬仰和纪念。 古县城的文创墙 古县城的文创墙设计结合了历史与现代元素,通过壁画、雕塑等形式展示古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特色。文创墙不仅美化了院墙外观,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例如,文创墙上可能展示古城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民间传说等,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了解古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太原古县城县衙,位于古县城东北隅,是太原县地方行政长官行使职权的场所,也是县级官吏、差役办理公务之所。县衙创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整体布局遵循“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占地面积35700平方米,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清慎”牌坊位于县署内,正面刻有“清慎勤”三字,背面刻有“性资一德真方大,官守三言清慎勤”的警联。左右两边则刻有“忠孝”“仁爱”,并附有“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行仁义事”的警联。 狄仁杰塑像<div><br></div><div>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号祁溪,是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朝的著名宰相和名臣。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勤奋好学,通过明经考试步入仕途。在唐高宗时期,狄仁杰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因工作勤勉和判案才能突出,逐渐升至大理寺丞、侍御史等职位。他在大理寺任职期间,一年内处理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名声大振。</div> 武则天塑像<div><br></div><div> 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10月16日 [168]-705年2月23日在位)。</div><div><br></div> 古县城北城门内额为“德化”,寓意以德化民治国方略。作家李海清先生在《德化二字内涵深》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指出太原古县城与古晋阳城一脉相承,建城时被历代帝王尊为楷模的文、景二帝的治国理念是重点体现之一。因此,“德化”二字即是以德化民治国方略的缩写。 关帝庙 太原古县城在2021年5月1日正式开放,历经八年保护修复,成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生动范例。它不仅是山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还在全国必打卡名胜古迹排名中位列三甲。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喜欢文化旅游的朋友,太原古县城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div><br></div><div> 以上照片拍摄于2024年9月,现整理成美篇,以作分享。<br><div><br></div><div>谢谢观赏浏览!</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