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富纳斯山谷,守候阿尔卑斯之光

樱桃小丸子

<p class="ql-block">意大利东北部的多洛米蒂,以其世所罕见的白云石风貌,形成了全世界最美的高山景观之一,而被誉为“上帝遗留在阿尔卑斯的后花园”。在这座后花园里,隐藏着许多景色绝美的山谷,富纳斯山谷(Val di Funes)是其中之一。山谷里坐落着小镇圣玛格达莱纳(St. Magdalena)和圣彼得(St. Perter),背后耸立着著名的盖斯勒群峰(Geisler Gruppe)锯齿状的山体,山下森林茂密,草场连绵,山间木屋和教堂点缀其间,画面美轮美奂,日照金山时最为梦幻。这一经典场景让富纳斯山谷成了多洛米蒂的明星山谷,成为旅游者的必打卡地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我们对多洛米蒂早有耳闻,去年9月成行的意大利之旅,首站就锁定了多洛米蒂,而富纳斯山谷又是多洛米蒂的第一站。虽然9月不是旅游旺季,但富纳斯山谷很热门且旅馆少,因而旅馆价格不菲,还一房难求。为了拍摄富纳斯山谷的日落,我们提前数月预订了位于山谷中心的圣玛格达莱纳小镇里的一家旅馆,旅馆拥有无敌山景,一些房间还可以远眺盖斯勒群峰,且离两个著名的教堂不远,步行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全景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为了在日落前一小时到达富纳斯山谷的全景拍摄点,预上徒步上山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计划在下午4点前赶到小镇圣玛格达莱纳。于是我们一早驱车从德国小镇格莱瑙出发,沿途游玩了德意边境的一些景点后,驶入多洛米蒂山区,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驶往富纳斯山谷,到达小镇圣玛格达莱纳时已将近五点,离日落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了,时间很紧迫。我们办理好了入住,老茂和前台了解了拍摄点的位置及步行的路线后,我们就离开酒店,出去拍摄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镇主街走了20多分钟,我们先来到了富纳斯山谷的著名景点之一—“孤独教堂”:宽阔草场中的圣乔凡尼教堂(San Giovanni Church),孤独地伫立于锯齿状的盖勒斯山峰脚下,景点由此得名。草场四周有围栏,我们只能把相机架在围栏上拍摄。日落时分山体变红是最佳拍摄时间,当时天空阴云密布,而且我们也想把这段时间留给富纳斯山谷,于是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圣乔瓦尼教堂的洋葱顶,表明它是一个东正教教堂。后来我们了解到,属于意大利上阿迪杰区(又称南蒂罗尔区)的富纳斯山谷,在历史上一直被奥匈帝国统治,一战后从奥匈帝国分出,划归意大利,是个德意文化交融的地区。这里的居民可以用德语和意大利语双语交流,有人信仰东正教,也有人信仰天主教,于是在山谷的小镇里,既有东正教的洋葱顶教堂,也有天主教的尖顶教堂。</p> <p class="ql-block">离开“孤独教堂”,我们按着当地人的指示,沿着一条小道往山上走,前往富纳斯山谷的全景拍摄点(Panorama di Santa Magdlena)。小道两旁是翠绿的草地,草地间错落着葱郁的树林,山间木屋点缀其间,绵羊们悠闲地在草地上吃着草,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上一处山坡,远处锯齿状的盖斯勒群峰赫然出现在眼前,与森林草地木屋组成的画面,层次丰富,画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路边设有木质长椅,人们可以坐在那赏景拍照。</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尖顶教堂就是圣玛格达莱纳教堂( St. Magdalena Church)—富纳斯山谷经典照片里的主角之一。</p> <p class="ql-block">绕过教堂,沿着一条下坡路,我们往山谷里走。</p> <p class="ql-block">乖乖趴在地上的狗狗,它也在欣赏风景吗?</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我们都在关注着西边的天空。然而太阳一直躲在云层里,偶尔有微弱光线露出,这让我们不敢有看到日照金山的奢望,除非有奇迹出现。</p> <p class="ql-block">除了太阳,吸引我们视线的还有草地上一群群的绵羊,它们在草地上埋头吃草,对我们视而不见,甚是可爱。</p> <p class="ql-block">走到了一个岔路口,我们根据路牌和地面的标记继续向右走。回首眺望,高耸的盖斯勒群峰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茂背着相机包(老茂还拉着装长焦镜头的拉杆包),沿着几乎一直上坡的山路走了近半个小时,已经感到有些疲累了。这时我们看到了山坡上那座小木屋,木屋的附近就是全景拍摄点了,看着日落时间将近,我们打起十二分精神,赶紧往木屋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又走了十多分钟,我们在艰难地爬上最后一个陡坡后,终于来到了山坡上的全景拍摄点。这时山坡上已经聚集了很多旅游者,和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千里奔袭来到富纳斯山谷,只为守候一场绝美的日落。</p> <p class="ql-block">高处俯瞰,富纳斯山谷景色尽收眼底。远处巍然耸立着著名的盖斯勒群峰,群峰属于普兹-盖斯勒自然公园(德语:Naturpark Puez-Geisler ),其中有两座海拔较高的山峰—3015米的Sass Rigais和2924米的Furchetta,锯齿状的群峰和优美的富纳斯山谷互相成就,分别成为“多洛米蒂最上镜的山峰”和“南蒂罗尔的珍珠”。</p> <p class="ql-block">日落时间已过,太阳仍然躲在云层里,羞于露面,天空阴沉得让人绝望。山坡上的人们依然在耐心地守候,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天南地北地聊着天,有的只是坐在草坡上静静地欣赏山谷景色。</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在人们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之时,这时西边天空的云层渐渐散开,久违的光线从缝隙中透露出来,盖勒斯山峰的山尖处迅即被点亮,呈现出淡淡的金色,山谷也顿时生动起来,明信片式的风景在眼前呈现,美到令人窒息。在场的人们喜笑颜开,欢呼雀跃,刹那间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只为定格下这一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日落大戏还在上演。西边的云层完全散开,夕阳将最后的光线肆意洒向山谷,整个山谷瞬间被点亮,从草场到山间小屋、到教堂、直到森林,都被抹上耀眼的金色,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山体的颜色随着光线渐变着:浅金色、金色……,直至最后那一抹令人惊艳的玫瑰金色,画面如此完美。这种源于多洛米蒂白云石的特性,日出日落时分山峰颜色渐变的现象,被称为“阿尔卑斯之光”,是多洛米蒂著名的景观。我们有幸目睹,我想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终身难忘吧。</p> <p class="ql-block">玫瑰金色随着光线褪去而渐渐变淡,直至完全消失,山体恢复原本的浅灰色,一切归于平淡。人们仿佛刚刚欣赏完一场精彩的电影,还在回味之中,而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下山坡,返回山下的旅馆。一路上我和老茂都在回味今天富纳斯山谷的日落盛景,还计划了第二天早上的山谷徒步,虽然早上山峰是逆光的,但阿尔卑斯山谷的晨景是我们所期待的。</p> <p class="ql-block">黄昏中的小镇,世外桃源般宁静。</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晨曦微露,我和老茂就出发上山了。走出村口,我们看到了晨曦中的盖斯勒群峰,它仿佛在和我们道早安。</p> <p class="ql-block">早上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条上山的路,路程稍长,但坡度较平缓,走起来也较省力。我和老茂走在山间小路上,呼吸着清晨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山谷里如画的景致:翠绿的草场如绒毯般连绵起伏,森林葱郁,远山如黛,这时山谷里空无一人,只有在草场上的羊群与我们相伴,我俩独享了山谷清晨的这一份美好。</p> <p class="ql-block">虽然一直在上坡,我们却未感到一丝疲累,反而很享受这一边徒步一边欣赏美景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了昨天的岔路口。昨天下午我们走的是绕过教堂的那条路(下坡后和今天的路交汇),虽然路程短,但坡度较陡,今天这条路就好走多了。这时太阳升起,照耀群山,盖勒斯群峰闪着微光。</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条小道走到尽头,向右后方转个弯,就到我们昨天的拍摄点了。然而昨天下午我俩对这条平路熟视无睹,而是傻乎乎地沿着右侧的陡坡爬上去,当时我俩爬得气喘吁吁,休息了好一阵才缓过神来。</p> <p class="ql-block">转弯路口有指示方向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路口的木屋。</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拍摄点,站在山坡上,俯瞰着富纳斯山谷,享受着山谷清晨这一份宁静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太阳渐渐升高,我们也往回走了。</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我们遇见一个当地的摄影爱好者也在拍照,他说他也喜欢山谷的晨景。当时山上只有我们三个人,诺大一个山谷被我们仨承包了。我们下山时,他也开车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羊群,再多看几眼。</p> <p class="ql-block">有些绵羊的眼眶和耳朵都是黑色的,很奇特。</p> <p class="ql-block">回到旅馆,我们吃了早餐,就退房离开富纳斯山谷了。我们将驱车驶往下一站—位于加尔迪纳山谷的小镇奥蒂塞依,探访刀锋山,徒步休斯高原,继续领略白云石世界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