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父母参加“三线建设”从西安844厂来襄阳一晃已近五十九年,我这个当年的幼童如今已是花甲老者。祖籍山西的我们身为异乡异客,饮食口味却已入乡随俗,但每年冬至的饺子却还是亲手包制的山西饺子,这一点从未改变。</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的时候,母亲无论工作再怎么忙,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从未中断,剁馅调馅总是老爸的“任务”,包则是老爸老妈共同进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围在一起边看边学,打打闹闹。年复一年,耳濡目染,我们也都学会了包饺子。长大后,我们各自的小家庭也常常包包饺子调剂一下口味。然而,最具仪式感的饺子,还得属每年冬至大家齐聚老爸老妈家里,共同经历的冬至饺子的热闹场面。</p><p class="ql-block"> 父亲头一天晚上,就把饺子馅剁好了,直径一尺的不锈钢盆里盛放着堆成了“小山”饺子馅儿。馅儿的表面被父亲用筷子抹的平平整整,用筷子写上去的大大的福字格外引人注目。冬至一早,母亲就开始挨个给我们打电话,催促大家早点回来一起包饺子。其实凭老爸老妈的手艺,我们帮不帮忙都不影响大家按时吃饺子。显然,母亲想要的不是“帮忙”,而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擀的擀,包的包,谈笑风生的热闹劲儿……。</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的好快,母亲离开我们已有十多年啦!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一个大家庭的鼎盛时期所能持续的年份,放在人生长河里来看,都是很短暂很有限的。岁月一去不复返,唯有尽情享受过曾经所拥有的美好时光,方不负年华,不枉此生!</p>